李時珍

《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五卷 (8)

回本書目錄

介部第四十五卷 (8)

1.

(《本經》中品)

【釋名】團魚(俗名)、神守。(時珍曰:鱉行蹩躄,故謂之鱉。《淮南子》曰:鱉無耳而守神。神守之名以此。陸佃云:魚滿三千六百,則蛟龍引之而飛,納鱉守之則免。故鱉名神守。)河伯從事(《古今注》)。

【集解】時珍曰:鱉,甲蟲也。水居陸生,穹脊連脅,與龜同類。四緣有肉裙,故曰龜,甲里肉。鱉,肉裡甲。無耳,以目為聽。純雌無雄,以蛇及黿為匹。故《萬畢術》云:燒黿脂可以致鱉也。夏日孚乳,其抱以影。《埤雅》云:卵生思抱。其狀隨日影而轉。在水中,上必有浮沫,名鱉津。

人以此取之。今有呼鱉者,作聲撫掌,望津而取,百十不失。《管子》云:涸水之精名曰蟡。以名呼之,可取魚鱉。正此類也。《類從》云:鼉一鳴而鱉伏。性相制也。又畏蚊。生鱉遇蚊叮則死,死鱉得蚊煮則爛,而熏蚊者復用鱉甲。物相報復如此,異哉!《淮南子》曰:膏之殺鱉,類之不可推也。

鱉甲,

【修治】《別錄》曰:鱉甲生丹陽池澤。採無時。

頌曰:今處處有之,以岳州·沅江所出甲有九肋者為勝。入藥以醋炙黃用。

弘景曰:採得,生取甲,剔去肉者,為好。凡有連厭及干岩者便真。若肋骨出者是煮熟,不可用。

斆曰:凡使,要綠色、九肋、多裙、重七兩者為上。用六一泥固瓶子底,待乾,安甲於中,以物支起。若治症塊定心藥,用頭醋入瓶內,大火煎,盡三升,乃去裙、肋骨,炙乾入用。若治勞去熱藥,不用醋,用童子小便煎,盡一斗二升,乃去裙留骨,石臼搗粉,以雞䏶皮裹之,取東流水三斗盆盛,閣於盆上,一宿取用,力有萬倍也。

時珍曰:按:《衛生寶鑑》云:凡鱉甲,以煅灶灰一斗,酒五升,浸一夜,煮令爛如膠漆用,更佳。桑柴灰尤妙。

【氣味】咸,平,無毒。

之才曰:惡礬石、理石。

【主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疾息肉,陰蝕痔核惡肉(《本經》)。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別錄》)。宿食,症塊痃癖,冷瘕勞瘦,除骨熱,骨節間勞熱,結實壅塞,下氣,婦人漏下五色,下瘀血(甄權)。去血氣,破癥結惡血,墮胎,消瘡腫腸癰,並撲損瘀血(《日華》)。

補陰補氣(震亨)。除老瘧瘧母,陰毒腹痛,勞復食復,斑痘煩喘,小兒驚癇。婦人經脈不通,難產,產後陰脫,丈夫陰瘡石淋,斂潰癰(時珍)。

【發明】宗奭曰:《經》中不言治勞,惟《藥性論》言治勞瘦骨熱,故虛勞多用之。然甚有據,但不可過劑耳。

時珍曰:鱉甲乃厥陰肝經血分之藥,肝主血也。試常思之,龜鱉之屬,功各有所主。鱉色青入肝,故所主者,瘧勞寒熱,痃瘕驚癇,經水癰腫陰瘡,皆厥陰血分之病也。玳瑁色赤入心,故所主者,心風驚熱,傷寒狂亂,痘毒腫毒,皆少陰血分之病也。秦龜色黃入脾,故所主者,頑風濕痹,身重蠱毒,皆太陰血分之病也。

白話文:

鱉,又稱團魚、神守。古籍記載,鱉行動遲緩,故名「鱉」,因其無耳卻能感知外界,故名「神守」。古人認為,大量魚類聚集時,蛟龍會將其帶走,而鱉則能守護魚類,免於被帶走。鱉是甲蟲,水陸兩棲,背甲與龜相似,但鱉有裙邊,龜則沒有。鱉無耳,靠眼睛聽聲辨位,純雌性,以蛇或黿為配偶。《萬畢術》記載,燒黿脂可以引誘鱉。鱉夏天產卵,會依據日照方向調整卵的位置。水中鱉的活動處,水面會有泡沫,稱為鱉津,人們據此捕捉鱉。有人會模仿鱉的叫聲,拍手尋找鱉津捕捉鱉,成功率很高。《管子》中記載,涸澤中的精華叫蟡,呼喚其名可以捕捉魚鱉。鱉畏懼蚊子,生鱉被蚊子叮咬會死,死鱉被蚊子煮熟則會腐爛,而鱉甲卻可用于驅蚊。鱉甲性平味咸,無毒,與礬石、理石相克。

鱉甲主要產自丹陽的池澤,四季皆可採集,但以岳州沅江產的九肋鱉甲為最佳。入藥需用醋炙黃。採集時,應取活鱉的甲,剔除肉,連著甲片且完整的較好。肋骨外露的表示煮熟過,不可使用。藥用鱉甲以綠色、九肋、裙邊多、重七兩者為上品。使用時,可用六一泥封固瓶底,待乾燥後放入鱉甲,用東西墊起。若治療癥塊、定心,則用頭醋注入瓶中,大火煎煮至三升,再除去裙邊和肋骨,炙乾使用。若治療勞熱,則不用醋,用童子尿煎煮至一斗二升,除去裙邊留下肋骨,用石臼搗碎成粉,用雞嗉子皮包裹,放在盛有東流水三斗的盆子上方,靜置一夜再使用,其藥力可增強萬倍。《衛生寶鑑》記載,用煅好的灶灰一斗,酒五升浸泡鱉甲一夜,煮至膠漆狀效果更好,用桑柴灰效果更佳。

鱉甲主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痞疾息肉、陰蝕痔核惡肉、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積、宿食、症塊痃癖、冷瘕勞瘦、骨熱、骨節間勞熱、結實壅塞、下氣、婦女漏下五色、下瘀血、血氣、癥結惡血、墮胎、瘡腫腸癰、撲損瘀血、補陰補氣、老瘧瘧母、陰毒腹痛、勞復食復、斑痘煩喘、小兒驚癇、婦人經脈不通、難產、產後陰脫、丈夫陰瘡石淋、斂潰癰等症。

古籍記載鱉甲並非專治勞損,但《藥性論》提及其可治療勞瘦骨熱,故常用於虛勞。需注意用量,不可過多。

鱉甲屬肝經血分藥物,肝主血。龜、鱉等藥物功效各有側重,鱉色青入肝,主治瘧勞寒熱、痃瘕驚癇、經水癰腫陰瘡等厥陰血分疾病;玳瑁色赤入心,主治心風驚熱、傷寒狂亂、痘毒腫毒等少陰血分疾病;秦龜色黃入脾,主治頑風濕痹、身重蠱毒等太陰血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