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五卷 (2)
介部第四十五卷 (2)
1. 水龜
其說與《逸禮》所載天子一尺二寸、諸侯八寸、大夫六寸、士庶四寸之說相合,亦甚有理。若天神龜、寶龜,世所難得,則入藥亦當依此用之可也。《日華》用卜龜小甲,蓋取便耳。又按:《經》云:龜甲勿令中濕。一名神屋。陶言厴可供卜,殼可入藥。則古者上下甲皆用之。
至《日華》始用龜版,而後人遂主之矣。
【正誤】
吳球曰:先賢用敗龜版補陰,借其氣也。今人用鑽過及煮過者,性氣不存矣。惟靈山諸谷,因風墜自敗者最佳,田池自敗者次之,人打壞者又次之。
時珍曰:按:陶氏用生龜炙取,《日華》
用灼多者,皆以其有生性神靈也。曰敗者,謂鑽灼陳久如敗也。吳氏不達此理,而反用自死枯敗之版,復謂灼者失性,謬矣。縱有風墜自死者,亦山龜耳。淺學立異誤世,鄙人據以為談,故正之。
【修治】以龜甲鋸去四邊,石上磨淨,灰火炮過,塗酥炙黃用。亦用酒炙、醋炙、豬脂炙、燒灰用者。
【氣味】甘,平,有毒。甄權曰:無毒。
時珍曰:按:《經》云:中濕者有毒,則不中濕者無毒矣。
之才曰:惡沙參、蜚蠊,畏狗膽、瘦銀。
【主治】甲: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飢(《本經》)。驚恚氣,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復,或飢體寒熱欲死,以作湯,良。久服,益氣資智,使人能食。燒灰,治小兒頭瘡難燥,女子陰瘡(《別錄》)。
溺:主久嗽,斷瘧(弘景)。殼:炙末酒服,主風腳弱(蕭炳)。版:治血麻痹(《日華》)。燒灰,治脫肛(甄權)。下甲:補陰,主陰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續筋骨,治勞倦,四肢無力(震亨)。治腰腳痠痛,補心腎,益大腸,止久痢久泄,主難產,消癰腫。燒灰,敷臁瘡(時珍)。
【發明】震亨曰:敗龜版屬金、水,大有補陰之功,而本草不言,惜哉!蓋龜乃陰中至陰之物,稟北方之氣而生,故能補陰、治血、治勞也。
時珍曰: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皆以養陽也。乃物理之玄微,神工之能事。觀龜甲所主諸病,皆屬陰虛血弱,自可心解矣。又見鱉甲。
【附方】舊二,新十二。
補陰丸:丹溪方:用龜下甲(酒炙)、熟地黃(九蒸九曬)各六兩,黃柏(鹽水浸炒)、知母(酒炒)各四兩,石器為末,以豬脊髓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一方:去地黃,加五味子(炒)一兩。
瘧疾不止:龜版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海上名方》)
抑結不散:用龜下甲(酒炙)五兩,側柏葉(炒)一兩半,香附(童便浸,炒)三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服一百丸。
白話文:
關於龜殼的說法,與《逸禮》記載的天子用一尺二寸、諸侯用八寸、大夫用六寸、士庶用四寸的龜甲占卜的說法相符合,很有道理。如果是像天神龜、寶龜這種世間難得的龜,用來入藥也應該按照這個尺寸標準來使用。《日華子本草》用來占卜的龜小甲,大概是為了方便而已。另外,《經》上說:龜甲不要讓它受潮。龜甲又名神屋。陶弘景說龜腹甲可以用來占卜,背甲可以用來入藥。可見古時候上下甲都會使用。
到了《日華子本草》才開始使用龜背甲,之後的人就主要使用背甲了。
【辨正】
吳球說:前輩醫家使用腐敗的龜背甲來補陰,是借用它的氣。現在的人使用鑽過孔或煮過的龜甲,藥性已經不存在了。只有在靈山的峽谷中,因為風吹而自然掉落腐敗的龜甲是最好的,田地池塘中自然腐敗的次之,人為打壞的又次之。
李時珍說:我認為,陶弘景使用活龜烤取甲,《日華子本草》使用灼燒多次的龜甲,都是因為龜甲具有生物的靈性。所謂的腐敗,是指鑽孔灼燒過,放置很久像腐敗一樣的龜甲。吳球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使用自然死亡枯朽的龜甲,還說灼燒過的龜甲失去藥性,這是錯誤的。即使有被風吹落自然死去的龜,也是山龜而已。學識淺薄的人提出不同的觀點來誤導世人,我認為有必要出來澄清,所以加以糾正。
【炮製】將龜甲用鋸子鋸去四邊,在石頭上磨乾淨,用灰火炮製過,塗上酥油烤黃使用。也有用酒炙、醋炙、豬油炙、燒成灰使用的。
【氣味】味甘,性平,有毒。甄權說:無毒。
李時珍說:我認為,《經》上說:受潮的龜甲有毒,那麼不受潮的龜甲就沒有毒了。
張之才說:龜甲忌沙參、蜚蠊,怕狗膽、瘦銀。
【主治】龜背甲:治療婦女白帶赤帶,破除癥瘕、瘧疾。治療痔瘡、陰部潰瘍,濕痹、四肢沉重無力,小兒囟門閉合不全。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健不感到飢餓(《本經》)。治療驚嚇引起的氣逆,心腹疼痛,不能久站,骨頭裡的寒熱,傷寒病癒後復發,或飢餓時身體寒熱將死,用來煮湯藥,效果很好。長期服用,能補益氣力,增長智慧,使人能吃東西。燒成灰,治療小兒頭瘡難以癒合,婦女陰部潰瘍(《別錄》)。
龜尿:治療久咳,能止瘧疾(弘景)。龜殼:炙燒成末,用酒送服,治療風腳無力(蕭炳)。龜背甲:治療血脈麻痺(《日華子本草》)。燒成灰,治療脫肛(甄權)。龜腹甲:補陰,治療陰血不足,去除瘀血,止血痢,接續筋骨,治療勞累倦怠,四肢無力(朱震亨)。治療腰腳痠痛,補心腎,益大腸,止久痢久瀉,治療難產,消除癰腫。燒成灰,敷於臁瘡(李時珍)。
【闡述】朱震亨說:腐敗的龜背甲屬金、水,具有很強的補陰功效,但本草書沒有提到,太可惜了!因為龜是陰中至陰的動物,稟承北方的陰寒之氣而生,所以能補陰、活血、治療勞損。
李時珍說:龜和鹿都是長壽而有靈性的動物。龜的頭經常縮在腹部,能通任脈。所以取用它的甲來補心、補腎、補血,都是為了滋養陰氣。鹿的鼻子經常反向尾部,能通督脈,所以取用它的角來補命、補精、補氣,都是為了滋養陽氣。這是自然界奧妙的道理,是神工造化的功能。觀察龜甲所治療的各種疾病,都屬於陰虛血弱的症狀,自然就能理解了。參考鱉甲的功效。
【附方】舊有二方,新增十二方。
補陰丸:朱丹溪的方子:用龜腹甲(酒炙)、熟地黃(蒸煮過多次)各六兩,黃柏(鹽水浸泡後炒)、知母(酒炒)各四兩,用石器研成粉末,用豬脊髓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溫酒送服。另一個方子:去掉地黃,加入五味子(炒)一兩。
瘧疾不止:將龜背甲燒成炭性,研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勺。(《海上名方》)
抑鬱結滯:用龜腹甲(酒炙)五兩,側柏葉(炒)一兩半,香附(用童子尿浸泡後炒)三兩,研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一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