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五卷 (1)

回本書目錄

介部第四十五卷 (1)

1. 介部第四十五卷

李時珍曰:介蟲三百六十,而龜為之長。龜蓋介蟲之靈長者也。周官·鱉人取互物以時簎(昌角切),春獻鱉蜃,秋獻龜魚。祭祀供蠯(排),蠃(螺)蚳(池)以授醢人。則介物亦聖世供饌之所不廢者,而況又可充藥品乎?

唐宋本草皆混入蟲魚,今析為介部。凡四十六種,分為二類:曰龜鱉,曰蚌蛤。

《神農本草經》八種(梁陶弘景注),《名醫別錄》五種(梁陶弘景注),《唐本草》二種(唐蘇恭),《本草拾遺》一十種(唐陳藏器),《海藥本草》二種(唐李珣),《蜀本草》一種(蜀韓保升),《開寶本草》二種(宋馬志),《嘉祐本草》八種(宋掌禹錫),《圖經本草》一種(宋蘇頌),《本草蒙筌》一種(明陳嘉謨)《本草綱目》六種(明李明珍)附註:魏《吳普本草》,李當之《藥錄》,宋雷斆《炮炙論》,齊徐之才《藥對》,唐甄權《藥性》,孫思邈《千金》,唐孟詵、張鼎《食療》,楊損之《刪繁》,蕭炳《四聲》,南唐陳士良《食性》宋寇宗奭《衍義》,大明《日華》,金張元素《珍珠囊》,元李杲《法象》,王好古《湯液》,吳瑞《日用》,朱震亨《補遺》,明汪穎《食物》,明寧源《食鑑》,明汪機《會編》

白話文:

李時珍說:介殼類的蟲子有三百六十種,而龜是其中的首領。龜可以說是介殼類中最有靈性的。根據《周禮》的記載,負責管理鱉的人會根據季節捕捉鱉等介殼類動物,春天進貢鱉和蜃,秋天進貢龜和魚。祭祀時會用蠯、螺、蚳等介殼類動物,然後交給製作肉醬的人。可見介殼類動物在太平盛世也是用來進獻祭祀和烹飪的食物,更何況它們還可以用作藥材呢?

以前唐朝和宋朝的本草書籍都將介殼類和蟲魚類混在一起,現在我將它們分開,獨立成為介部。總共收錄了四十六種,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龜鱉,另一類是蚌蛤。

《神農本草經》收錄了八種(梁朝陶弘景註解),《名醫別錄》收錄了五種(梁朝陶弘景註解),《唐本草》收錄了二種(唐朝蘇恭編著),《本草拾遺》收錄了十種(唐朝陳藏器編著),《海藥本草》收錄了二種(唐朝李珣編著),《蜀本草》收錄了一種(蜀國韓保升編著),《開寶本草》收錄了二種(宋朝馬志編著),《嘉祐本草》收錄了八種(宋朝掌禹錫編著),《圖經本草》收錄了一種(宋朝蘇頌編著),《本草蒙筌》收錄了一種(明朝陳嘉謨編著),《本草綱目》收錄了六種(明朝李時珍編著)。

此外,我還參考了魏朝的《吳普本草》,李當之的《藥錄》,宋朝雷斆的《炮炙論》,齊朝徐之才的《藥對》,唐朝甄權的《藥性》,孫思邈的《千金方》,唐朝孟詵、張鼎的《食療》,楊損之的《刪繁》,蕭炳的《四聲》,南唐陳士良的《食性》,宋朝寇宗奭的《衍義》,大明的《日華子諸家本草》,金朝張元素的《珍珠囊》,元朝李杲的《法象藥局方》,王好古的《湯液本草》,吳瑞的《日用本草》,朱震亨的《本草補遺》,明朝汪穎的《食物本草》,明朝寧源的《食鑑本草》,以及明朝汪機的《本草會編》。

2. 介之一

(龜鱉類一十七種)

白話文:

(龜鱉類共有十七種)

3. 水龜

(《本經》上品)

【釋名】玄衣督郵。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龜頭與蛇頭同。故字上從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它即古蛇字也。又《爾雅》龜有十種,郭璞隨文傅會,殊欠分明。蓋山、澤、水、火四種,乃因常龜所生之地而名也。其大至一尺以上者,在水曰寶龜,亦曰蔡龜。在山曰靈龜,皆國之守寶而未能變化者也。

年至百千,則具五色,而或大或小,變化無常。在水,曰神龜。在山,曰筮龜,皆龜之聖者也。火龜則生炎地,如火鼠也。攝龜則呷蛇龜也。文龜則蟕蠵、玳瑁也。後世不分山、澤、水、火之異,通以小者為神龜,年久者為靈龜,誤矣。《本經》龜甲止言水中者,而諸注始用神龜。

然神龜難得,今人惟取水中常龜入藥。故今總標水龜,而諸龜可該矣。

【集解】時珍曰: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龜形象離,其神在坎。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背陰向陽,蛇頭龍頸。外骨內肉,腸屬於首,能運任脈。廣肩大腰,卵生思抱,其息以耳。雌雄尾交,亦與蛇匹。或云大腰無雄者,謬也。今人視其底甲,以辨雌雄。

龜以春夏出蟄脫甲,秋冬藏穴導引,故靈而多壽。《南越志》云:神龜,大如拳而色如金,上甲兩邊如鋸齒,爪至利,能緣樹食蟬。《抱朴子》云:千歲靈龜,五色具焉,如玉如石。變化莫測,或大或小。或遊於蓮葉之上,或伏於叢蓍之下。張世南《質龜論》云:龜老則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錢。

夏則遊於香荷,冬則藏於藕節。其息有黑氣如煤煙,在荷心,狀甚分明。人見此氣,勿輒驚動,但潛含油管噀之,即不能遁形矣。

或云:龜聞鐵聲則伏,被蚊噆則死。香油抹眼,則入水不沉。老桑煮之則易爛。皆物理制伏之妙也。

龜甲,

【釋名】神屋(《本經》)、敗龜版(《日華》)、敗將(《日華》)、漏天機(《圖經》)。

時珍曰:並隱名也。

【集解】《別錄》曰:龜甲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採無時。勿令中濕,濕即有毒。

陶弘景曰:此用水中神龜,長一尺二寸者為善。厴可供卜,殼可入藥,亦入仙方。當以生龜炙取。

韓保升曰:湖州、江州、交州者,骨白而厚,其色分明,供卜、入藥最良。

大明曰:卜龜小而腹下曾鑽十遍者,名敗龜版,入藥良。

蘇頌曰:今江湖間皆有之。入藥須用神龜。神龜版當心前一處,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最佳。其頭方腳短,殼圓版白者,陽龜也。頭尖腳長,殼長版黃者,陰龜也。陰人用陽,陽人用陰。今醫家亦不知如此分別。

時珍曰:古者取龜用秋,攻龜用春。今之採龜者,聚至百十,生鋸取甲,而食其肉。彼有龜王、龜相、龜將等名,皆視其腹背左右之紋以別之。龜之直中紋,名曰千里。其首之橫紋第一級左右有斜理皆接乎千里者,即龜王也。他龜即無此矣。言占事帝王用王,文用相,武用將,各依等級。

白話文:

水龜

《神農本草經》上品記載。

李時珍說:許慎《說文解字》說,龜頭和蛇頭很像,所以龜字上面是「它」(古蛇字),下面象徵龜的甲、足、尾的形狀。 《爾雅》記載龜有十種,郭璞的解釋不夠清晰。其實山龜、澤龜、水龜、火龜四種,是根據龜類的棲息地來命名的。體長超過一尺的大龜,生活在水中稱為寶龜或蔡龜;生活在山裡稱為靈龜,都是國家珍藏的寶物,且不會變化。

龜活到百年千年,就會呈現五種顏色,大小也不一定,變化多端。生活在水中的稱為神龜,生活在山中的稱為筮龜,都是龜類中的佼佼者。火龜則生活在炎熱之地,像火鼠一樣;攝龜是能吞食蛇的龜;文龜指的是蟕蠵和玳瑁。後世不區分山龜、澤龜、水龜、火龜的區別,一概將小的稱為神龜,年老的稱為靈龜,這是錯誤的。《神農本草經》中龜甲只提到水中的龜,而後來的注釋才開始使用神龜。

然而,神龜很難得到,現在的人們只取水中的普通龜入藥。所以現在總稱水龜,涵蓋了各種龜。

李時珍說:甲蟲有三百六十種,而神龜是其中壽命最長的。龜的形狀像離卦,其神在坎卦。背部隆起,紋理如同天,腹部平坦,紋理如同地。背部陰暗,腹部向陽,蛇頭龍頸。外有骨骼,內有肌肉,腸子連接著頭部,能運行任脈。肩寬腰粗,卵生並孵育後代,用耳朵呼吸。雌雄交尾,也與蛇相似。有人說大龜沒有雄性,這是錯誤的。現在人們觀察龜的腹甲來辨別雌雄。

龜在春夏出蟄脫甲,秋冬藏穴進行吐納,所以靈性十足且長壽。《南越志》記載:神龜,大小如拳頭,顏色像黃金,背甲兩邊像鋸齒,爪子很鋒利,能爬樹吃蟬。《抱朴子》記載:千歲靈龜,具有五種顏色,像玉石一樣,變化莫測,或大或小,或遊於蓮葉之上,或伏於叢蓍之下。張世南《質龜論》記載:龜老了就神,活到八百年,反而像銅錢一樣大。

夏天在香荷中遊動,冬天藏在藕節裡。它的呼吸有黑氣,像煤煙一樣,在荷葉心裡,非常明顯。人看到這種氣,不要驚動它,只要悄悄地含著油管噴它,它就不能逃跑了。

有人說:龜聽到鐵聲就會伏下,被蚊子叮咬就會死;用香油塗抹眼睛,就能在水中不沉;用老桑樹煮,就容易爛。這些都是利用物理方法制服龜的妙法。

龜甲

別名:神屋(《神農本草經》)、敗龜版(《日華子本草》)、敗將(《日華子本草》)、漏天機(《圖經本草》)。

李時珍說:這些都是隱名。

《名醫別錄》記載:龜甲產於南海池澤和湖水中,四季皆可採集,但要防止受潮,受潮則有毒。

陶弘景說:藥用水中神龜,長一尺二寸的最好。龜甲可供占卜,龜殼可入藥,也可用於仙方。應該用活龜炙烤取甲。

韓保升說:湖州、江州、交州產的龜甲,骨骼潔白而厚實,顏色分明,用於占卜和入藥最好。

大明說:占卜用的龜,腹下曾被鑽十次孔的,叫做敗龜版,入藥也很好。

蘇頌說:現在江湖間都有龜。入藥必須用神龜的龜甲。神龜的龜甲,心臟部位有一處地方,四方透明,像琥珀色一樣的最好。頭方腳短,殼圓板白的,是雄龜;頭尖腳長,殼長板黃的,是雌龜。陰性體質的人用雄龜的,陽性體質的人用雌龜的。現在醫生也不懂這種區別。

李時珍說:古代取龜甲用秋天,殺龜用春天。現在採集龜的人,聚集幾十上百隻,用鋸子取甲,然後吃龜肉。他們給龜起了龜王、龜相、龜將等等名稱,都是根據龜腹背左右的紋理來區分。龜的直中紋,叫做千里紋。龜頭上的橫紋,第一級左右有斜紋都連接著千里紋的,就是龜王,其他的龜都沒有這個。占卜時,帝王用龜王,文臣用龜相,武將用龜將,各按等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