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30)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四卷 (30)

1. 烏賊魚

疔瘡惡腫: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摻之,其疔即出。(《普濟方》)

蠍螫痛楚:烏賊骨一錢,白礬二分,為末㗜鼻。在左壁者㗜左鼻;在右壁者㗜右鼻。(《衛生寶鑑》)

灸瘡不瘥:烏賊骨、白礬等分為末。日日塗之。(《千金》)

小兒痰齁多年:海螵蛸末,米飲服一錢。(葉氏《摘玄方》)

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又方:海螵蛸、生地黃、赤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柏葉、車前湯下。(《經驗方》)

大腸下血:不拘大人小兒,臟毒腸風及內痔,下血日久,多食易飢。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研末。每服一錢,木賊湯下。三日後,服豬臟黃連丸。(《直指方》)

卒然吐血:烏賊骨末,米飲服二錢。(《聖惠》)

骨鯁在喉:象牙屑、烏賊魚骨、陳橘紅(焙)等分為末,寒食麵和餳,丸芡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咽汁。(《聖濟總錄》)

舌腫出血如泉:烏賊骨、蒲黃各等分,炒為細末。每用塗之。(《簡便單方》)

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直指方》)

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宗三法》)

血,

【主治】耳聾(甄權)。

腹中墨,

【主治】血刺心痛,醋磨服之(藏器。炒、研,醋服亦可)。

【附錄】柔魚,頌曰:一種柔魚,與烏賊相似,但無骨爾。越人重之。

白話文:

**疔瘡惡腫:**先用針刺破患處讓血流出,再將海螵蛸的粉末撒在傷口上,這樣疔瘡就會排出。(出自《普濟方》)

**蠍子螫傷疼痛:**將烏賊骨一錢和白礬二分磨成粉末,吹入鼻孔。如果被螫傷的地方在左邊,就吹入左邊鼻孔;如果被螫傷的地方在右邊,就吹入右邊鼻孔。(出自《衛生寶鑑》)

**灸瘡無法癒合:**將烏賊骨和白礬磨成粉末,兩者份量相等,每天塗抹在傷口上。(出自《千金方》)

**小孩多年痰多咳嗽:**用海螵蛸粉末,用米湯送服一錢。(出自葉氏《摘玄方》)

**小便帶血:**用海螵蛸粉末一錢,用生地黃汁調和後服用。另外一個處方:海螵蛸、生地黃、赤茯苓等分量相等,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柏葉、車前草煮的水送服。(出自《經驗方》)

**大便下血:**無論大人小孩,因為腸道有毒素、腸風或內痔引起的長期下血,而且容易感到飢餓。先將海螵蛸用火烤黃,去除外皮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木賊煮的水送服。三天後,再服用豬臟黃連丸。(出自《直指方》)

**突然吐血:**用烏賊骨粉末,用米湯送服二錢。(出自《聖惠方》)

**喉嚨卡住魚刺:**將象牙屑、烏賊魚骨、陳皮(烘焙過)等分量相等磨成粉末,用麥芽糖和麵粉揉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含服一丸,慢慢吞下汁液。(出自《聖濟總錄》)

**舌頭腫脹出血像泉水一樣:**將烏賊骨和蒲黃等分量相等,炒過後磨成細粉,每次塗抹在患處。(出自《簡便單方》)

**跌打損傷出血:**將烏賊魚骨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出自《直指方》)

**陰囊濕疹搔癢:**用烏賊骨和蒲黃,撲在患處。(出自《醫宗三法》)

(原文省略)

**【主治】**耳聾。(出自甄權的記載)

(原文省略)

**【主治】**血瘀引起的心痛,用醋磨烏賊魚腹中的墨汁後服用。(出自藏器的記載,也可以炒過磨成粉,用醋送服)

**【附錄】**柔魚,有人說:柔魚和烏賊很像,只是沒有骨頭。越地的人很重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