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3)
虫部第三十九卷 (3)
1. 蜂蜜
時珍曰:陳藏器所謂靈雀者,小鳥也。一名蜜母,黑色。正月則至岩石間尋求安處,群蜂隨之也。南方有之。
【修治】斆曰:凡煉蜜一斤,只得十二兩半是數。若火少、火過,並用不得。
時珍曰:凡煉沙蜜,每斤入水四兩,銀石器內,以桑柴火慢煉,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謂之水火煉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湯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傷火也。
【氣味】甘,平,無毒。《別錄》曰:微溫。
穎曰:諸蜜氣味,當以花為主。冬、夏為上,秋次之,春則易變而酸。閩、廣蜜極熱,以南方少霜雪,諸花多熱也。川蜜溫,西蜜則涼矣。
劉完素曰:蜜成於蜂,蜂寒而蜜溫,同質異性也。
時珍曰:蜂蜜生涼熟溫,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氣,故十二臟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濕熱蟲䘌,小兒尤當戒之。王充《論衡》云:蜂蠆稟太陽火氣而生,故毒在尾。蜜為蜂液,食多則令人毒,不可不知。煉過則無毒矣。
宗奭曰:蜜雖無毒,多食亦生諸風也。
朱震亨曰:蜜喜入脾。西北高燥,故人食之有益。東南卑濕,多食則害生於脾也。
思邈曰: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青赤酸噞者,食之心煩。不可與生蔥、萵苣同食,令人利下。食蜜飽後,不可食鮓,令人暴亡。
【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神仙(《本經》)。養脾氣,除心煩,飲食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別錄》)。牙齒疳䘌,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藏器)。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或以薑汁同蜜各一合,水和頓服。
常服,面如花紅(甄權)。治心腹血刺痛,及赤白痢,同生地黃汁各一匙服,即下(孟詵)。同薤白搗,塗湯火傷,即時痛止(宗奭《肘後》用白蜜塗上,竹膜貼之,日三)。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時珍)。
【發明】弘景曰:石蜜道家丸餌,莫不須之。仙方亦單煉服食,云致長生不老也。
時珍曰:蜂採無毒之花,釀以小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張仲景治陽明結燥,大便不通,蜜煎導法,誠千古神方也。
詵曰:但凡覺有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又點目中熱膜,以家養白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之也。與薑汁熬煉,治癩甚效。
【附方】舊十四,新六。大便不通:張仲景《傷寒論》云:陽明病,自汗,小便反利,大便硬者,津液內竭也,蜜煎導之。用蜜二合,銅器中微火煎之,候凝如飴狀,至可丸,乘熱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寸半許。候冷即硬,納便道中,少頃即通也。一法:加皂角、細辛(為末)少許,尤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陳藏器所說的『靈雀』,其實是一種小鳥,也叫『蜜母』,全身黑色。每年正月會到岩石間尋找棲息之處,成群的蜜蜂會跟隨牠們,南方地區才有這種鳥。」
【炮製】斆說:「一般煉製蜂蜜,一斤的蜂蜜只能煉出十二兩半,如果火候不足或過火,都不能使用。」
李時珍說:「一般煉製沙蜜,每斤要加入四兩水,用銀器或石器盛裝,用桑木柴火慢慢熬煉,撈去浮沫,直到滴落水中成珠狀而不散開時才算完成,這稱為『水火煉法』。另一種方法是用容器盛裝蜂蜜,放入裝水的鍋中隔水加熱煮一天,等蜂蜜滴落水中不散開時取出使用,這種方法也很好,而且不會燒焦。」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別錄》記載:性微溫。
穎說:「各種蜂蜜的氣味,主要取決於花種。冬天和夏天的蜂蜜最好,秋天的次之,春天的蜂蜜則容易變質而產生酸味。福建和廣東的蜂蜜非常燥熱,因為南方少有霜雪,各種花卉多屬熱性。四川的蜂蜜性溫,西方的蜂蜜則性涼。」
劉完素說:「蜂蜜是由蜜蜂釀造而成,蜜蜂性寒而蜂蜜性溫,這是同一物質卻性質不同的例子。」
李時珍說:「蜂蜜生食性涼,熟食性溫,不寒不燥,能得到中和之氣,所以十二臟腑的疾病,沒有不適合使用的。但是如果吃太多也會產生濕熱、生蟲。小孩子更應該注意。王充《論衡》中說:『蜂和蠍子帶有太陽火氣而生,所以毒在尾部。蜂蜜是蜜蜂的液體,吃多了也會中毒,不可不知。煉製過後就沒毒了。』」
宗奭說:「蜂蜜雖然無毒,但吃太多也會產生各種風疾。」
朱震亨說:「蜂蜜喜歡進入脾臟。西北地區乾燥,所以人們吃蜂蜜有益處。東南地區潮濕,吃太多反而會傷害脾臟。」
孫思邈說:「七月不要吃生蜂蜜,會讓人突然腹瀉、霍亂。顏色發青發紅、味道酸澀的蜂蜜,吃了會心煩。蜂蜜不可與生蔥、萵苣同食,會導致腹瀉。吃蜂蜜飽腹後,不可食用醃製的魚肉,會導致暴斃。」
【主治】可以治療心腹邪氣,各種驚癇、抽搐,能安定五臟的不足,補益氣血,止痛解毒,去除各種疾病,調和各種藥物。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使身體輕盈,不易飢餓衰老,達到延年益壽、成仙的效果(《本經》記載)。可以滋養脾氣,消除心煩,治療飲食不下、腸道疾病、肌肉疼痛、口瘡,使耳聰目明(《別錄》記載)。可以治療牙齒方面的疾病、唇口瘡、眼部紅腫障礙,殺滅蟲子(藏器記載)。能治療突發的心痛和赤白痢疾,用水調和蜂蜜,一次喝一碗就可以止住;或者用薑汁和蜂蜜各一合,用水調和後一次喝下。
經常服用,能使面色紅潤(甄權記載)。能治療心腹部像針刺一樣的疼痛,以及赤白痢疾,和生地黃汁各一匙一起服用,馬上見效(孟詵記載)。和薤白搗爛後塗在燙傷或火傷處,立即止痛(宗奭的《肘後方》記載用白蜜塗抹,再用竹膜貼上,一天三次)。可以調和營衛,滋潤臟腑,疏通三焦,調理脾胃(李時珍的說法)。
【發明】陶弘景說:「道家煉製丹藥,沒有不需要用到蜂蜜的。仙家藥方也單獨煉製蜂蜜服用,據說可以長生不老。」
李時珍說:「蜜蜂採集沒有毒性的花,用小便釀成蜂蜜,這就是所謂『腐臭產生神奇』的道理。蜂蜜的藥用功效有五種: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生食性涼,所以可以清熱;熟食性溫,所以可以補中。味甘性平和,所以可以解毒;性柔潤澤,所以可以潤燥。緩可以去急,所以可以止心腹、肌肉、瘡瘍的疼痛;和可以調和,所以可以調和各種藥物,和甘草的功效相同。」
張仲景用蜂蜜治療陽明病導致的大便乾燥、不通暢,用蜜煎導的方法,實在是千古神方。
孟詵說:「只要感覺身體有熱,四肢不協調,馬上服用一碗蜂蜜水,效果非常好。用於點眼睛治療熱翳,家養的白蜜最好,木蜜次之,崖蜜更次之。與薑汁一起熬煉,治療癩病效果很好。」
【附方】舊有十四個,新加入六個。治療大便不通:張仲景《傷寒論》說:「陽明病,如果出現自汗、小便正常、大便堅硬,這是因為體內津液枯竭,可以用蜜煎導的方法來治療。」用蜂蜜二合,放在銅器中用小火熬製,等它凝固成麥芽糖的樣子,可以搓成丸狀時,趁熱搓成條狀,讓前端尖銳,大小像手指,長度約一寸半左右。等它冷卻變硬後,塞入肛門中,過一會兒就可以通便。另一種方法是加入少許皂角、細辛(磨成粉末),效果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