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12)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七卷 (12)

1. 桃寄生

(《綱目》)

【氣味】苦,辛,無毒。

【主治】小兒中蠱毒,腹內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取二兩為末,如茶點服,日四、五服(時珍。《聖惠方》)。

白話文:

桃寄生味苦辛,無毒。 主治小兒中了蠱毒,肚子裡疼痛堅硬,臉色青黃,消瘦得皮包骨頭。 用法是用兩錢(約八克)磨成粉末,像喝茶一樣服用,一天四到五次。

2. 柳寄生

(《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即寄生之生柳上者。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膈氣刺痛,搗汁服一杯(時珍)。

白話文:

柳寄生

李時珍說:這是寄生在柳樹上的寄生植物。

味道苦,性平,無毒。

主要治療膈肌氣滯疼痛,搗碎榨汁服用一杯。

3. 占斯

(《別錄》下品)

【釋名】炭皮(《別錄》)、良無極(《綱目》)。

時珍曰:占斯,《範汪方》謂之良無極,《劉涓子鬼遺方》謂之木占斯,盛稱其功,而《別錄》一名炭皮,殊不可曉。

【集解】《別錄》曰:占斯生太山山谷。採無時。

弘景曰:李當之云:是樟樹上寄生,樹大銜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為之,非是真也。按:《桐君採藥錄》云:生上洛。是木皮,狀如厚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縱一橫。今市人皆削,乃似厚朴,而無正縱橫理。不知此復是何物,莫測真假也。

【氣味】苦,溫,無毒。

權曰:辛,平,無毒。茱萸為之使。

【主治】邪氣濕痹,寒熱疽瘡,除水堅積血症,月閉無子,小兒躄不能行,諸惡瘡癰腫,止腹痛,令女人有子(《別錄》)。主脾熱,洗手足水爛傷(甄權)。解狼毒毒(藏器)。

【附方】新一。

木占斯散:治發背腸癰疽痔,婦人乳癰,諸產癥瘕,無有不療。

服之腫去痛止膿消,已潰者便早愈也。木占斯、甘草(炙)、厚朴(炙)、細辛、栝蔞、防風、乾薑、人參、桔梗、敗醬各一兩。為散。酒服方寸匕,晝七、夜四,以多為善。此藥入咽,當覺流入瘡中,令化為水也。癰疽灸不發敗壞者,尤可服之。內癰在上者,當吐膿血;在下者,當下膿血。其瘡未壞及長服者,去敗醬。一方加桂心。(《劉涓子鬼遺方》)

白話文:

占斯

《名醫別錄》記載占斯為下品藥材,也稱炭皮(《名醫別錄》)、良無極(《本草綱目》)。李時珍認為,《範汪方》稱之為良無極,《劉涓子鬼遺方》稱之為木占斯,都高度讚揚其功效,但《名醫別錄》卻稱其為炭皮,令人費解。

《名醫別錄》記載占斯生長在泰山山谷,全年皆可採集。陶弘景引李當之的話說,占斯寄生於樟樹上,長在大樹的枝幹肌肉部位。但現在人們都用胡桃皮代替,並非真正的占斯。 《桐君採藥錄》記載,占斯生長在上洛,是一種樹皮,形狀像厚朴,顏色像桂樹的白色,紋理縱橫交錯。現在市面上販賣的占斯,都經過削制,看起來像厚朴,卻沒有真正的縱橫紋理,因此其真偽難辨。

占斯味苦、性溫,無毒(《名醫別錄》)。甄權則認為其味辛、性平,無毒,並以茱萸為其輔藥。

占斯能治療邪氣引起的濕痺、寒熱腫痛、水腫、血瘀、月經閉止、不孕、小兒癱瘓、各種瘡瘍腫毒、腹痛,並能幫助婦女受孕(《名醫別錄》)。 甄權還記載,它能治療脾胃濕熱及手足濕爛。 王冰則記載其能解狼毒之毒。

木占斯散:治療發背、腸癰、疽、痔、婦女乳癰、各種產後病症,療效顯著。服用後能消腫止痛,促進膿液排出,潰瘍癒合加快。藥方組成:木占斯、炙甘草、炙厚朴、細辛、栝蔞、防風、乾薑、人參、桔梗、敗醬各一兩。研為細末,酒送服,每次方寸匕(約3克),白天服七次,晚上服四次,服藥越多越好。藥物入口後,會感覺流入瘡瘍部位,使其化為水液。對於灸療後仍未潰破的癰疽,尤其有效。內癰在上者,會吐出膿血;在下者,會排出膿血。如果瘡瘍尚未潰破或長期服用,則去掉敗醬。另有一些方子會加入桂心。(《劉涓子鬼遺方》)

4. 石刺木

(《拾遺》)

【集解】藏器曰:石刺木乃木上寄生也。生南方林筤間。其樹江西人呼為靳刺,亦種為籬院,樹似棘而大,枝上有逆鉤。

根皮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破血,產後余血結瘕。煮汁服,神驗不可言(藏器)。

白話文:

石刺木

藏器說:石刺木是生長在樹木上的寄生植物,產於南方樹林間。江西人稱它為靳刺,也種植作籬笆,樹木形似棘樹但較大,枝條上有倒鉤。

根皮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破血,產後瘀血導致的腫塊。將其煮汁服用,療效神奇,難以言喻(引自藏器)。

5. 木之五

(苞木類四種)

白話文:

木之五:四種帶有芽或苞的樹木

6.

(《本經》中品)

【釋名】時珍曰:竹字象形。許慎《說文》云:「竹,冬生草也」。

故字從倒草。戴凱之《竹譜》云: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實虛,大同節目。

【集解】弘景曰:竹類甚多,入藥用䈽竹,次用淡、苦竹。

又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篁竹,並以筍為佳,於藥無用。頌曰:竹處處有之。其類甚多,而入藥惟用䈽竹、淡竹、苦竹三種,人多不能盡別。按:《竹譜》:䈽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細者可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

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竹笛自有一種,亦不名䈽竹。苦竹亦有二種:一出江西、閩中,本極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一出江浙,肉厚而葉長闊,筍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筍是也。今南人入藥燒瀝,惟用淡竹一品,肉薄,節間有粉者。時珍曰:竹,惟江河之南甚多,故曰九河鮮有,五嶺實繁。

大抵皆土中苞筍,各以時而出,旬日落籜而成竹也。莖有節,節有枝;枝有節,節有葉。葉必三之,枝必兩之。根下之枝,一為雄,二為雌,雌者生筍。其根鞭喜行東南,而宜死貓,畏皂刺、油麻。以五月十三日為醉日。六十年一花,花結實,其竹則枯。竹枯曰箹,竹實曰筱,小曰篠簜,大曰篠。

其中皆虛,而有實心竹出滇廣;其外皆圓,而有方竹出川蜀。其節或暴或無,或促或疏。暴節竹出蜀中,高節磥砢,即筇竹也。無節竹出溱州,空心直上,即通竹也。篃竹一尺數節,出荊南。笛竹一節尺余,出吳楚。篔簹竹一節近丈,出南廣。其干或長或短,或巨或細。交廣由吾竹長三、四丈,其肉薄,可作屋柱。

䈏竹大至數圍,其肉厚,可為梁棟。永昌漢竹可為桶斛,𥳍竹可為舟船。嚴州越王竹高只尺余。辰州龍孫竹細僅如針,高不盈尺。其葉或細或大。鳳尾竹葉細三分,龍公竹葉若芭蕉,百葉竹一枝百葉。其性或柔或勁,或滑或澀。澀者可以錯甲,謂之𥯨簩。滑者可以為席,謂之桃枝。

勁者可以為戈刀箭矢,謂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者可為繩索,謂之蔓竹、弓竹、苦竹、把發。其色有青有黃,有白有赤,有烏有紫。有斑斑者駁紋點染,紫者黯色黝然,烏者黑而害母,赤者厚而直,白者薄而曲,黃者如金,青者如玉。其別種有棘竹,一名竻竹,芒棘森然,大者圍二尺,可御盜賊。

棕竹一名實竹,其葉似棕,可為柱杖。慈竹一名義竹,叢生不散,人栽為玩。廣人以筋竹絲為竹布,甚脆。

䈽竹葉

【氣味】苦,平,無毒。

《別錄》曰:大寒。

【主治】咳逆上氣,溢筋,

急惡瘍,殺小蟲(《本經》)。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別錄》)。

白話文:

李時珍說:「竹」字是象形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竹,冬天生長的草。」所以這個字是從「草」字演變而來的。戴凱之的《竹譜》中記載:在植物中,有一種叫做竹子的。它不剛不柔,不是草也不是木。細微處略有差異,但在大的方面都具有枝節。

竹的種類很多,入藥常用的是簕竹,其次是淡竹、苦竹。還有一種薄殼的竹子,叫做甘竹,葉子最好。還有實中竹、篁竹,它們的筍都很好,但入藥則沒有用處。陶弘景說:竹子到處都有,種類很多,但入藥只用簕竹、淡竹、苦竹三種,很多人不能完全區分它們。根據《竹譜》記載:簕竹堅硬而節間短,竹身圓而質地堅韌,竹皮潔白如霜,大的可以用來造船,細的可以用來做笛子。苦竹有白的和紫的。甘竹像篁竹一樣茂盛,其實就是淡竹。

但現在造船大多用桂竹。竹笛也有特定的竹子製作,也不是簕竹。苦竹也有兩種:一種產自江西、福建,莖幹粗大,筍味極苦,不能食用;一種產自江浙,竹肉厚實,葉子又長又寬,筍略帶苦味,俗稱甜苦筍。現在南方人入藥燒製竹瀝,只用一種淡竹,這種竹子竹肉薄,節間有粉末。李時珍說:竹子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地區,所以黃河以北很少,五嶺以南則很多。

大部分竹子都是從土裡長出筍,然後按時節長成竹子,十天左右脫去筍殼。竹莖有節,節上有枝;枝上有節,節上有葉。葉子一定是三片一組,枝條一定是兩枝一組。根部的枝條,一條是雄的,兩條是雌的,雌的會長筍。竹鞭喜歡向東南方向延伸,並且喜歡生長在有死貓的地方,害怕皂角刺和油麻。五月十三日是竹子的「醉日」。六十年開花一次,開花結果後,竹子就會枯死。枯死的竹子叫箹,竹子的果實叫筱,小的叫篠簜,大的叫篠。

大部分竹子都是空心的,但也有實心竹子,產於雲南、廣西;大部分竹子是圓的,但也有方竹,產於四川、蜀地。竹子的節間有的密有的疏。節間密的竹子產於蜀地,節高而堅硬,是筇竹。無節的竹子產於溱州,空心直立向上生長,是通竹。篃竹一尺長就有好幾個節,產於荊州南部。笛竹一節長一尺多,產於吳地和楚地。篔簹竹一節長近一丈,產於廣東、廣西。竹子的莖幹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交州、廣州的簕竹長三到四丈,竹肉薄,可以用來做屋柱。

䈏竹很大,能長到幾個人合抱那麼粗,竹肉厚實,可以用來做房樑和棟樑。永昌的漢竹可以用來做桶和斛。𥳍竹可以用來造船。嚴州的越王竹高度只有一尺多。辰州的龍孫竹細如針,高度不到一尺。竹葉有的細有的粗。鳳尾竹的葉子細小,三片一組;龍公竹的葉子像芭蕉葉;百葉竹一個枝條上有一百片葉子。竹子的性狀有的柔韌有的堅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粗糙的竹子可以用來製作錯甲,叫做𥯨簩。光滑的竹子可以用來製作竹席,叫做桃枝。

堅硬的竹子可以用來製作戈、刀、箭矢,叫做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韌的竹子可以用來製作繩索,叫做蔓竹、弓竹、苦竹、把發。竹子的顏色有青、黃、白、紅、黑、紫。有斑點的叫做駁紋,紫色的顏色暗淡黝黑,黑色的會損害母竹,紅色的厚實而筆直,白色的薄而彎曲,黃色的像黃金,青色的像玉石。另外還有棘竹,又名竻竹,長滿了尖刺,大的能圍繞兩尺,可以防禦盜賊。

棕竹又名實竹,葉子像棕櫚葉,可以用來做柱子和杖。慈竹又名義竹,叢生在一起不散開,人們種植它來觀賞。廣東人用筋竹的纖維製作竹布,非常脆。

簕竹葉

簕竹葉味苦,性平,無毒。《名醫別錄》記載:其性大寒。

簕竹葉主治咳嗽逆氣,筋脈受損,急性惡性瘡瘍,殺滅小蟲(出自《神農本草經》)。去除煩熱、風痙,治療喉嚨阻塞、嘔吐(出自《名醫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