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44)
木部第三十六卷 (44)
1. 牡荊
【發明】時珍曰:荊瀝氣平味甘,化痰去風為妙藥。故孫思邈《千金翼》云:凡患風人多熱,常宜以竹瀝、荊瀝、薑汁各五合,和勻熱服,以瘥為度。陶弘景亦云:牡荊汁治心風為第一。《延年秘錄》云: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震亨曰:二汁同功,並以薑汁助送,則不凝滯。但氣虛不能食者,用竹瀝;氣實能食者,用荊瀝。
【附方】舊六,新一。
中風口噤:荊瀝,每服一升。(《範汪方》)。
頭風頭痛:荊瀝,日日服之。(《集驗方》)。
喉痹瘡腫:荊瀝,細細嚥之。或以荊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目中猝痛:燒荊木,取黃汁點之。(《肘後方》)。
心虛驚悸羸瘦者:荊瀝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四服,日三、夜一。(《小品方》)。
赤白下痢五、六年者:荊瀝,每日服五合。(《外臺秘要》)。
濕瘑瘡癬:荊木,燒取汁,日塗之。(《深師方》)
白話文:
【說明】 李時珍說:荊的汁液性平和,味道甘甜,是化痰祛風的良藥。所以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凡是患風病的人多半體內有熱,應該經常將竹子的汁液、荊的汁液、薑汁各取五合,混合均勻加熱後服用,直到病好為止。陶弘景也說:牡荊的汁液治療心風病效果最好。《延年秘錄》說:體內熱多就用竹汁,體內寒多就用荊汁。朱震亨說:兩種汁液功效相同,都用薑汁幫助送服,就不會凝滯。只是氣虛不能吃東西的人,用竹汁;氣實能吃東西的人,用荊汁。
【附方】 (以下共七個藥方)
- **中風口噤:**用荊的汁液,每次服用一升。(出自《範汪方》)
- **頭風頭痛:**用荊的汁液,每天服用。(出自《集驗方》)
- **喉嚨腫痛:**用荊的汁液,慢慢吞嚥。或者用一把荊枝,加水煎煮後服用。(出自《千金翼方》)
- **眼睛突然疼痛:**燒荊木,取其流出的黃色汁液來點眼睛。(出自《肘後方》)
- **心虛驚悸、身體虛弱消瘦的人:**用荊的汁液二升,用火煎煮至一升六合,分作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出自《小品方》)
- **腹瀉赤白痢疾五、六年的人:**用荊的汁液,每天服用五合。(出自《外臺秘要》)
- **濕疹疥癬:**燒荊木,取其汁液,每天塗抹患處。(出自《深師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