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62)
木部第三十五卷 (62)
1. 巴豆
殼
【主治】消積滯,治瀉痢(時珍)。
【附方】新二。
一切瀉痢:脈浮洪者,多日難已;脈微小者,服之立止。名勝金膏。巴豆皮、楮葉同燒存性研,化蠟丸綠豆大。每甘草湯下五丸。(劉河間《宣明方》)。
痢頻脫肛,黑色堅硬:用巴豆殼燒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許,洗軟,用真麻油點火滴於上,以枯礬、龍骨少許為末,摻肛頭上,以芭蕉葉托入。(危氏《得效方》)。
樹根
【主治】癰疽發背,腦疽鬢疽大患。掘取洗搗,敷患處,留頭,妙不可言。收根陰乾,臨時水搗亦可(時珍。出楊誠《經驗方》)。
白話文:
巴豆
【主治】 能夠消除腸胃裡的積食,治療腹瀉痢疾。(李時珍說的)
【附加藥方】 有兩個新的方子。
治療各種腹瀉痢疾:如果把脈,脈象浮大有力,這種情況腹瀉很久不容易好;如果把脈,脈象微弱細小,服用這個藥就能立即止瀉。這個藥方叫做「勝金膏」。用巴豆的皮和楮樹葉一起燒成炭,然後磨成粉,用融化的蠟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甘草湯送服五顆。(劉河間《宣明方》記載)
痢疾頻繁發作,導致脫肛,大便呈黑色且堅硬:用巴豆殼燒成灰,再用芭蕉自然流出的汁液煮開,加入少許朴硝,用藥液清洗脫肛處使其軟化,然後用純麻油點燃滴在脫肛處,再將少許枯礬和龍骨磨成粉,撒在肛門頭上,用芭蕉葉將肛門托回。(危氏《得效方》記載)
巴豆樹根
【主治】 可以治療癰疽、發背,以及嚴重的腦疽和鬢疽。把樹根挖出來洗淨搗爛,敷在患處,露出瘡口,效果非常神奇。也可以把根陰乾,用時用水搗爛使用。(李時珍說的,出自楊誠的《經驗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