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44)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44)

1. 詹糖香

(《別錄》上品)

【釋名】時珍曰:詹言其黏,糖言其狀也。

【集解】弘景曰:出晉安、岑州。上真淳者難得,多以其皮及蠹蟲屎雜之,惟軟者為佳。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藥。

恭曰:詹糖樹似橘。煎枝葉為香,似沙糖而黑。出交廣以南,生晉安。近方多用之。時珍曰:其花亦香,如茉莉花香氣。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屍(《別錄》)。治惡核惡瘡(弘景)。

和胡桃、青皮搗,塗發令黑如漆(時珍)。

【附錄】結殺,藏器曰:結殺生西國,樹之花也,極香。同胡桃仁入膏,和香油塗頭,去頭風白屑,生髮。

白話文:

詹糖香

詹糖,因其黏稠如膠,狀如糖,故得此名。產於晉安、岑州等地,上等的詹糖純淨稀少,多混雜樹皮或蟲糞,以質地柔軟者為佳。主要用於香料製作,鮮少入藥。詹糖樹類似橘樹,其枝葉煎熬可製成香料,顏色呈黑色,氣味似砂糖。產於交廣以南及晉安等地,民間常用。其花也芳香,氣味如茉莉。

詹糖味苦,性微溫,無毒。可治療風濕水腫、毒腫,去除惡氣及屍氣,亦能治療惡性腫塊和惡瘡。將其與胡桃、青皮搗碎後塗抹頭髮,可使頭髮烏黑髮亮。

結殺,一種產於西域的植物,其花極香。將其與胡桃仁混合製成膏狀,再以香油調和塗抹頭部,可治療頭痛、頭皮屑,並促進頭髮生長。

2. 篤耨香

(《綱目》)

【釋名】

【集解】時珍曰:篤耨香出真臘國,樹之脂也。樹如松形,其香老則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篤耨,盛夏不融,香氣清遠。土人取後,夏月以火炙樹,令脂液再溢,至冬乃凝,復收之。其香夏融冬結,以瓠瓢盛,置陰涼處,乃得不融。雜以樹皮者則色黑,名黑篤耨,為下品。

【氣味】缺

【主治】面黧䵟𪒟。同白附子、冬瓜子、白芨、石榴皮等分,為末,酒浸三日,洗面後敷之。久則面瑩如玉(時珍)。

【附錄】膽八香,時珍曰:膽八樹生交趾、南番諸國。樹如稚木犀。

葉鮮紅,色類霜楓。其實壓油和諸香爇之,辟惡氣。

白話文:

篤耨香

篤耨香產自真臘國,是樹木的樹脂。這種樹像松樹一樣,它的香味成熟後會自然溢出,顏色潔白透明的稱為白篤耨香,盛夏也不融化,香氣清遠。當地人採集後,會在夏天用火烤樹,讓樹脂再次溢出,等到冬天凝固後再收集。這種香料夏天融化冬天凝固,要用葫蘆盛裝,放在陰涼處才能防止融化。如果混雜了樹皮,顏色就會變黑,稱為黑篤耨香,品質較差。

治療黑斑、膚色暗沉。將白附子、冬瓜子、白芨、石榴皮等分量磨成粉末,用酒浸泡三天,洗臉後敷在臉上。長期使用,臉色就會變得光潔如玉。

膽八香產自交趾、南番等地。樹木像幼小的木犀,葉子鮮紅,顏色像霜染的楓葉。它的果實可以壓榨出油,與其他香料一起燃燒,可以去除惡臭。

3. 龍腦香

(《唐本草》)

【釋名】片腦(《綱目》)、羯婆羅香(《衍義》),膏名婆律香。

時珍曰:龍腦者,因其狀加貴重之稱也。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故俗呼為冰片腦,或云梅花腦。番中又有米腦、速腦、金腳腦、蒼龍腦等稱,皆因形色命名,不及冰片、梅花者也。清者名腦油,《金光明經》謂之羯婆羅香。

恭曰:龍腦是樹根中干脂。婆律香是根下清脂。舊出婆律國,因以為名也。

【集解】恭曰:龍腦香及膏香出婆律國。樹形似杉木。腦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氣,明淨者善。久經風日或如雀屎者不佳。或云:子似豆蔻,皮有錯甲,即杉脂也。今江南有杉木,未經試。或方土無脂,猶甘蕉之無實也。

頌曰:今惟南海番舶賈客貨之。南海山中亦有之。相傳云: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圍,如積年杉木狀,旁生枝,其葉正圓而背白,結實如豆蔻,皮有甲錯,香即木中脂也。膏即根下清液,謂之婆律膏。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龍腦香樹名固不婆律,無花實。其樹有肥有瘦:瘦者出龍腦,肥者出婆律膏。

香在木心中。波斯國亦出之。斷其樹剪取之,其膏於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兩說大同小異。唐天寶中交趾貢龍腦,皆如蟬、蠶之形。彼人云:老樹根節方有之,然極難得。禁中呼為瑞龍腦,帶之衣衿,香聞十餘步外,後不復有此。今海南龍腦,多用火煏成片,其中亦容雜偽。

入藥惟貴生者,狀若梅花片,甚佳也。

珣曰:是西海波律國波律樹中脂也,狀如白膠香。其龍腦油本出佛誓國,從樹取之。宗奭曰:《西域記》云:西方秣羅矩吒國,在南印度境。有羯布羅香樹,干如松株而葉異,花果亦異。濕時無香,木干之後,循理析之,中有香,狀類雲母,色如冰雪,即龍腦香也。時珍曰:龍腦香,南番諸國皆有之。

葉廷珪《香錄》云:乃深山窮谷中千年老杉樹,其枝幹不曾損動者,則有香。若損動,則氣泄無腦矣。土人解作板,板縫有腦出,乃劈取之。大者成片如花瓣,清者名腦油。《江南異聞錄》云:南唐保大中貢龍腦漿,云以縑囊貯龍腦,懸於琉璃瓶中,少頃滴瀝成水,香氣馥烈,大補益元氣。按:此漿與腦油稍異,蓋亦其類爾。

《宋史》熙寧九年,英州雷震,一山梓樹盡枯,中皆化為龍腦。此雖怪異,可見龍腦亦有變成者也。

【修治】恭曰:龍腦香合糯米炭、相思子貯之,則不耗。

時珍曰:或言以雞毛、相思子,同入小瓷罐密收之佳。《相感志》言以杉木炭養之更良,不耗。今人多以樟腦升打亂之,不可不辨也。相思子見本條。

【氣味】辛、苦,微寒,無毒。珣曰:苦、辛,溫,無毒。

元素曰:熱。陽中之陽。

【主治】婦人難產,研末少許,新汲水服,立下(《別錄》)。

白話文:

龍腦香

龍腦香,又稱片腦、羯婆羅香,其膏則名婆律香。其名稱源於外形及珍貴程度,以色白如冰,形似梅花片的品質最佳,故稱冰片腦或梅花腦。此外,還有米腦、速腦、金腳腦、蒼龍腦等稱呼,皆因形色而定,不及冰片、梅花腦。清澈的龍腦香則稱作腦油,《金光明經》中稱之為羯婆羅香。

龍腦香取自樹根的乾燥樹脂,婆律香則取自根部較清澈的樹脂。古時產於婆律國,故以此命名。

龍腦香及其膏香皆產自婆律國,樹形似杉木。龍腦香形似白松脂,氣味如杉木,明淨者為上品。久經風吹日曬或似鳥糞者則品質較差。據說其種子似豆蔻,樹皮有層層紋理,與杉木樹脂相似。江南也有杉木,但尚未被驗證是否能產龍腦香,或許是土壤條件不足,如同香蕉不結果一般。

目前主要由南海的番舶商人販運,南海山中也有出產。傳說其樹高達七、八丈,粗可圍繞六、七圈,形似多年生的杉木,枝葉旁生,葉片圓潤,背面呈白色,結實如豆蔻,樹皮有層層紋理,香氣來自樹木中的樹脂,而膏香則來自根部的清液,稱為婆律膏。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龍腦香樹並非婆律樹,無花果,樹木有肥瘦之分,瘦者產龍腦,肥者產婆律膏,香氣存在於木心。波斯國也出產龍腦香,採集方法是砍斷樹木,樹脂會從樹端流出,或在樹上鑿洞收集。兩種說法大致相同。唐天寶年間,交趾貢獻的龍腦香形似蟬或蠶,當地人說只有老樹的根節處才會有,且極其稀少,宮中稱之為瑞龍腦,佩戴在衣襟上,香味可傳十餘步外,之後便再無此等上品。現在海南的龍腦香多用火煉成片,其中也常摻雜偽品。

入藥以天然生長的,形似梅花片的品質最佳。

龍腦香是西海婆律國婆律樹中的樹脂,形似白膠香;而龍腦油則產自佛誓國,從樹上採集。西方秣羅矩吒國(位於南印度)也有羯布羅香樹,樹幹如松樹,但葉子、花果都不同。濕潤時無香,木質乾燥後,順著紋理剖開,內部就有香氣,狀如雲母,色如冰雪,這就是龍腦香。南番諸國皆有龍腦香出產。

葉廷珪《香錄》記載,龍腦香來自深山老林中千年未受損的老杉樹,若受損,則香氣散失,無龍腦可採。當地人將其剖成木板,板縫中會有龍腦滲出,然後將其取出。大的則成片狀如花瓣,清澈的稱為腦油。《江南異聞錄》記載,南唐保大年間曾貢獻龍腦漿,是用絹布袋盛裝龍腦香,懸掛在琉璃瓶中,不久便滴出液體,香氣濃郁,能大補元氣。此漿與腦油略有不同,但都屬於同類。

《宋史》記載,熙寧九年,英州發生雷震,一座山上的梓樹全部枯死,樹中都變成了龍腦香。這雖然是奇異現象,但也說明龍腦香可以由其他物質轉化而來。

保存龍腦香的方法是用糯米炭和相思子一起儲存,可以防止其揮發。也有人用雞毛或相思子與龍腦香一同放入瓷罐密閉保存,或用杉木炭保存更好,不易揮發。現在很多人用樟腦代替,需注意辨別。

龍腦香氣味辛、苦,微寒,無毒。也有記載其味苦、辛,溫,無毒,或認為其性熱,屬陽中之陽。

龍腦香主治婦人難產,研磨少許,用新汲水服用,即可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