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三卷 (13)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三卷 (13)

1. 刺蜜

(《拾遺》)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釋名】草蜜(《拾遺》)、給㪍羅。

【集解】藏器曰:交河沙中有草,頭上有毛,毛中生蜜。胡人名為給㪍羅。

時珍曰:按李延壽《北史》云: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又《梁四公子記》云:高昌貢刺蜜。傑公云:南平城羊刺無葉,其蜜色白而味甘;鹽城羊刺葉大,其蜜色青而味薄也。高昌即交河,在西番,今為火州。又段成式《酉陽雜俎》云:北天竺國有蜜草,蔓生大葉,秋冬不死,因受霜露,遂成蜜也。

又《大明一統志》云:西番撒馬兒罕地,有小草叢生,葉細如藍,秋露凝其上,味甘如蜜,可熬為餳,土人呼為達即古賓,蓋甘露也。按此二說,皆草蜜也,但不知其草即羊刺否也?又有𥡎齊樹,亦出蜜,云可入藥而不得其詳,今附於下。

【附錄】𥡎齊(音別),按:段成式云:𥡎齊出波斯國,拂林國亦有之,名𩑒勃梨佗(𩑒音奪)。樹長丈餘,皮色青薄光淨。葉似阿魏,生於枝端,一枝三葉。八月伐之,蜡月更抽新條。七月斷其枝,有黃汁如蜜,微香,可以入藥療病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骨蒸發熱痰嗽,暴痢下血,開胃止渴除煩(藏器)。

白話文:

刺蜜

刺蜜是從草部移入藥物分類的。古書稱之為草蜜或給㪍羅。

據記載,交河的沙地中生長一種草,草頭上有毛,毛中會產生蜜,胡人稱之為給㪍羅。

李延壽的《北史》記載,高昌有一種名叫羊刺的草,其上能生蜜,味道非常甘美。《梁四公子記》也記載高昌曾進貢刺蜜。據說南平城的羊刺沒有葉子,產出的蜜顏色潔白,味道甘甜;鹽城的羊刺葉子很大,產出的蜜顏色青綠,味道較淡。高昌即交河,位於西番,今屬火州。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北天竺國也有一種蜜草,蔓生,葉子很大,秋冬不枯萎,受到霜露後就會產生蜜。

《大明一統志》記載,西番撒馬兒罕地區,生長著一種叢生的矮小草,葉子細如藍草,秋季露水凝結在其上,味道甘甜如蜜,可以熬製成糖,當地人稱之為達即古賓,其實就是甘露。以上兩種說法,都是指草蜜,但不知其草是不是羊刺。還有一種名叫𥡎齊的樹也能產蜜,據說可以入藥,但詳細情況不明,在此一併記載。

𥡎齊(音bié),據說產自波斯國,拂林國也有,稱為𩑒勃梨佗(𩑒音duó)。這種樹高約一丈多,樹皮青綠,光滑潔淨。葉子像阿魏,長在枝端,一枝三葉。八月砍伐,臘月又會長出新枝。七月砍斷枝條,會流出黃色的汁液,像蜜一樣,略帶香味,可以入藥治療疾病。

刺蜜味甘,性平,無毒。可以治療骨蒸發熱、痰嗽、暴痢下血,以及開胃、止渴、除煩。

2. 果之六

(水果類六種)

白話文:

果品六種

3. 蓮藕

(《本經》上品)

【釋名】其根藕(《爾雅》),其實蓮(同上),其莖葉荷。

韓保升曰:藕生水中,其葉名荷。按:《爾雅》云: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邢昺注云:芙蕖,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人呼為荷。菡萏,蓮花也。菂,蓮實也。薏,菂中青心也。郭璞注云:蔤,乃莖下白蒻在泥中者。

蓮,乃房也;菂,乃子也;薏,乃中心苦薏也。江東人呼荷花為芙蓉,北人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蜀人以藕為茄,此皆習俗傳誤也。陸機《詩疏》云:其莖為荷。其花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蕖。其實蓮,蓮之皮青里白。其子菂,菂之殼青肉白。菂內青心二、三分,為苦薏也。

時珍曰:《爾雅》以荷為根名,韓氏以荷為葉名,陸機以荷為莖名。按:莖乃負葉者也,有負荷之義,當從陸說。蔤乃嫩蒻,如竹之行鞭者。節生二莖,一為葉,一為花,盡處乃生藕,為花、葉、根、實之本。顯仁藏用,功成不居,可謂退藏於密矣,故謂之蔤。花葉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

或云藕善耕泥,故字從耦,耦者耕也。茄音加,加於蔤上也。蕸音遐,遠於密也。菡萏,函合未發之意。芙蓉,敷布容豔之意。蓮者連也,花實相連而出也。菂者的也,子在房中點點如的也。的乃凡物點注之名。薏,猶意也,含苦在內也。古詩云:食子心無棄,苦心生意存是矣。

【集解】《別錄》曰:藕實莖生汝南池澤。八月採。

當之曰:所在池澤皆有,豫章、汝南者良。苗高五、六尺,葉團青大如扇,其花赤,子黑如羊矢。

時珍曰:蓮藕,荊、揚、豫、益諸處湖澤陂池皆有之。以蓮子種者生遲,藕芽種者最易發。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長者至丈餘,五、六月嫩時,沒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絲菜。節生二莖:一為藕荷,其葉貼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為芰荷,其葉出水,其旁莖生花也。

其葉清明後生。六、七月開花,花有紅、白、粉紅三色。花心有黃鬚,蕊長寸余,須內即蓮也。花褪連房成菂,菂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狀。六、七月採嫩者,生食脆美。至秋房枯子黑,其堅如石,謂之石蓮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殼,貨之四方,謂之蓮肉。冬月至春掘藕食之,藕白有孔有絲,大者如肱臂,長六、七尺,凡五、六節。

大抵野生及紅花者,蓮多藕劣;種植及白花者,蓮少藕佳也。其花白者香,紅者豔,千葉者不結實。別有合歡(並頭者),有夜舒荷(夜布晝卷)、睡蓮(花夜入水)、金蓮(花黃)、碧蓮(花碧)、繡蓮(花如繡),皆是異種,故不述。《相感志》云:荷梗塞穴鼠自去,煎湯洗鑞垢自新,物性然也。

白話文:

蓮藕

蓮藕的根稱為藕,果實稱為蓮,莖葉則稱為荷。

古人對蓮藕的稱呼眾說紛紜,有芙蕖、芙蓉、荷、茄等名稱,這些名稱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指代蓮藕的不同部位,甚至有混淆的情況。例如,江東人稱荷花為芙蓉,北方人則將藕或蓮都稱為荷,蜀地人則稱藕為茄,這些都是因為地方習俗不同而產生的誤稱。 陸機則認為莖為荷,花未開時稱菡萏,開花後稱芙蕖,果實為蓮。

關於「蔤」這個詞,指的是蓮藕嫩芽,像竹子的鞭一樣,從節上長出兩莖,一莖生葉,一莖生花,最後長出藕,是花、葉、根、實的根本。它的特性是隱藏力量,功成而不居,所以稱為蔤。蓮藕的花葉總是成對生長,因此根部也稱為「藕」,有成雙成對之意,也有人認為藕字從「耦」,因為藕善於在泥土中生長,而「耦」有耕種之意。其他名稱例如「茄」、「蕸」、「菡萏」、「芙蓉」、「蓮」、「菂」、「薏」等,也都有其各自的含義,大多與蓮藕的形態特徵或生長習性有關。

蓮藕廣泛生長於池澤之中,以藕芽種植最易發芽。藕芽穿過泥土形成白色柔軟的部分,就是「蔤」。蓮藕莖長可達一丈多,嫩時可作蔬菜食用。每節長出兩莖,一莖長葉貼近水面,下方旁生藕;另一莖長出水面,旁生花。蓮花在清明後生長,六七月開花,花色有紅、白、粉紅三種,花心有黃色花蕊,花蕊內即蓮子。花謝後結蓮蓬,內有蓮子,嫩時可生食。成熟後蓮子變硬如石,稱為石蓮子,去殼後稱為蓮肉。冬季至春季可挖掘蓮藕食用,藕身潔白,有孔有絲,大的像手臂一樣粗,長達六七尺,有五、六節。

野生和紅花蓮藕,蓮子多而藕質差;人工種植和白花蓮藕,蓮子少而藕質好。白蓮花香,紅蓮花豔麗,重瓣蓮花則不結果實。此外,還有其他蓮花品種,例如合歡蓮、夜舒荷、睡蓮、金蓮、碧蓮、繡蓮等,因品種不同,故不贅述。蓮藕還有許多妙用,例如其莖可以驅除老鼠,煎湯則可以清洗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