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40)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40)

1. 槲實

一切瘻疾:《千金》:用槲樹北陰白皮三十斤(銼)。以水一石,煮一斗,去滓,煎如飴;又取通都廁上雄鼠屎、雌鼠屎各十四枚,燒汁盡研和之,納溫酒一升和勻。瘦人食五合,當有蟲出也。崔氏《纂要》:用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煮令泣泣,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棗許,並塗瘡上。宜食苜蓿、鹽、飯以助之。以瘥為度。

小兒瘰癧:槲樹皮,去粗皮,切,煎湯頻洗之。(《聖惠方》)

蠱毒下血:槲木北陰白皮一大握(長五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分服,即吐毒出也。《千金及翼》

赤白久痢:不拘大人、小兒。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煎膏,和酒服。(《子母秘錄》)

久痢不止:槲白皮(薑汁炙五度)一兩,乾薑(炮)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聖濟總錄》)

久瘡不已:槲木皮一尺,闊六寸,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入白沙糖十挺,煎取一升,分三服,即吐而愈。(《肘後方》)

白話文:

瘻管類疾病:

《千金方》記載:取槲樹朝北面的白色樹皮三十斤(切碎),用水一石煮到剩一斗,去除殘渣後,再熬煮成如同麥芽糖的濃稠度。接著,取公共廁所內的雄鼠屎和雌鼠屎各十四枚,燒成灰後磨成粉,加入溫酒一升攪拌均勻。體型瘦弱的人服用五合(一種容量單位),應該會有蟲體排出。

崔氏《纂要》記載:取槲樹白色樹皮五升(切碎),用水八升煮到稍微冒出水泡,去除殘渣後,再熬煮成膏狀。每天服用像紅棗一樣大小的量,也可以塗抹在瘡上。飲食上適合搭配苜蓿、鹽和米飯來幫助治療,直到痊癒為止。

小兒頸部淋巴結腫大(瘰癧):

取槲樹皮,刮除粗糙的外皮後切碎,煎煮成湯,頻繁地清洗患處。(《聖惠方》)

蠱毒導致的便血:

取槲木朝北面的白色樹皮一大把(約五寸長),用水三升煮到剩一升,空腹分次服用,這樣就能吐出毒素。(《千金方》及《外台秘要》)

長期赤白痢疾:

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用新鮮的槲樹皮一斤,去除外層黑色粗皮並切碎,用水一斗煎煮到剩五升,去除殘渣後,再熬煮成膏狀,加入酒調和後服用。(《子母秘錄》)

長期腹瀉不止:

取槲樹白色樹皮一兩,用薑汁炙烤五次,搭配炮製過的乾薑半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聖濟總錄》)

長期不癒合的瘡:

取槲木樹皮一尺長、六寸寬,切碎後,用水一斗煮到剩五升,加入白砂糖十挺,再熬煮到剩一升,分三次服用,這樣就會吐出膿液而痊癒。(《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