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31)
果部第三十卷 (31)
1. 銀杏
赤白帶下,下元虛憊: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胡椒一錢半。為末。用烏骨雞一隻,去腸盛藥,瓦器煮爛,空心食之。(《集簡方》)
腸風下血:銀杏煨熟,出火氣,食之,米飲下。
腸風臟毒:銀杏四十九枚,去殼生研,入百藥煎末和丸彈子大。每服二、三丸,空心細嚼,米飲送下。(戴原禮《證治要訣》)
牙齒蟲䘌:生銀杏,每食後嚼一、二個,良。(《永類鈐方》)
手足皴裂:生白果嚼爛,夜夜塗之。
鼻面酒齇:銀杏、酒浮糟,同嚼爛,夜塗旦洗。(《醫林集要》)
頭面癬瘡: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邵氏《經驗方》)
下部疳瘡,生白果杵,塗之。(趙原陽)
陰蝨作癢:陰毛際肉中生蟲如蝨,或紅或白,癢不可忍者。白果仁,嚼細,頻擦之,取效。(劉長春方)
狗咬成瘡:白果仁,嚼細塗之。
乳癰潰爛:銀杏半斤,以四兩研酒服之,以四兩研敷之。(《救急易方》)
水疔暗疔:水疔色黃,麻木不痛;暗疔瘡凸色紅,使人昏狂。並先刺四畔,後用銀杏去殼,浸油中年久者,搗敷之。(《普濟方》)
白話文:
銀杏
婦女赤白帶下,以及下腹虛弱疲憊:取白果、蓮子肉、糯米各五錢,胡椒一錢半,全部磨成粉末。準備一隻烏骨雞,去除內臟後將藥粉放入雞腹,用瓦器燉煮至爛熟,空腹食用。(出自《集簡方》)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將銀杏煨烤熟,去除火氣,食用,用米湯送服。
腸風臟毒(腸道內痔瘡):取銀杏四十九枚,去殼後生研成泥,加入百藥煎粉末混合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顆,空腹慢慢咀嚼,用米湯送服。(出自戴原禮《證治要訣》)
牙齒蟲蛀:生銀杏,每次飯後嚼食一、二顆,效果很好。(出自《永類鈐方》)
手腳皮膚乾裂:將生白果嚼爛,每天晚上塗抹在患處。
鼻子和臉上的酒糟鼻:將銀杏和酒糟一起嚼爛,晚上塗抹,早上洗淨。(出自《醫林集要》)
頭部和臉上的癬瘡:將生白果仁切開,頻繁擦拭患處,即可見效。(出自邵氏《經驗方》)
下體疳瘡:將生白果搗爛,塗抹在患處。(出自趙原陽)
陰部生陰蝨,引起搔癢:陰毛根部肉裡長出像蝨子的蟲子,顏色或紅或白,癢得難以忍受。將白果仁嚼碎,頻繁擦拭患處,即可見效。(出自劉長春方)
被狗咬傷而形成的瘡:將白果仁嚼碎塗抹在患處。
乳房膿腫潰爛:銀杏半斤,用四兩磨成粉末用酒沖服,另外四兩磨成粉末外敷。(出自《救急易方》)
水疔和暗疔:水疔顏色黃,麻木不痛;暗疔瘡腫凸起,顏色紅,會讓人昏迷發狂。先用針刺破瘡腫周圍,再將銀杏去殼,浸泡在陳年油中,搗爛後敷在患處。(出自《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