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18)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18)

1.

(《本經》上品)

【校正】志曰:自木部移入此。

【釋名】時珍曰:橘,從矞音鷸,諧聲也。又云五色為慶,二色為矞。矞雲外赤內黃、非煙非霧、鬱郁紛紛之象。橘實外赤內黃,剖之香霧紛郁,有似乎矞雲。橘之從矞,又取此意也。

【集解】《別錄》曰: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山谷,十月採。

恭曰:柚之皮厚味甘,不似橘皮味辛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柑。今俗謂橙為柚,非矣。案:郭璞云:柚似橙而實酢,大於橘。孔安國云:小曰橘,大曰柚,皆為柑也。

頌曰:橘、柚,今江浙、荊襄、湖嶺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與枳無辨,刺出莖間。夏初生白花,六、七月成實,至冬黃熟。舊說小為橘,大為柚。今醫家乃用黃橘、青橘,不言柚。豈青橘是柚之類乎?

宗奭曰:橘、柚自是兩種。《本草》云:一名橘皮。後人誤加柚字,妄生分別。且青橘、黃橘治療尚殊,況柚為別種乎?惟郭璞所言,乃真識橘、柚者。若不如此分別,誤以柚皮為橘皮,是貽無窮之患矣。

時珍曰:橘、柚,蘇恭所說甚是。蘇頌不知青橘即橘之未黃者,乃以為柚,誤矣。夫橘、柚、柑三者相類而不同。橘實小,其瓣味微酢,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甘,其皮稍厚而黃,味辛而甘。柚大小皆如橙,其瓣味酢,其皮最厚而黃,味甘而不甚辛。如此分之,即不誤矣。

按:《事類合璧》云:橘樹高丈許,枝多生刺。其葉兩頭尖,綠色光面,大寸余,長二寸許。四月著小白花,甚香。結實至冬黃熟,大者如杯,包中有瓣,瓣中有核也。宋韓彥直著《橘譜》三卷甚詳,其略云:柑橘出蘇州、台州,西出荊州,南出閩、廣、撫州,皆不如溫州者為上也。柑品有八,橘品十有四,多是接成。

惟種成者,氣味尤勝。黃橘,扁小而多香霧,乃橘之上品也;朱橘,小而色赤如火;綠橘,紺碧可愛,不待霜後,色味已佳,隆冬採之,生意如新;乳橘,狀似乳柑,皮堅瓤多,味絕酸芳;塌橘,狀大而扁,外綠心紅,瓣巨多液,經春乃甘美;包橘,外薄內盈,其脈瓣隔皮可數;綿橘,微小,極軟美可受,而不多結;沙橘,細小甘美;油橘,皮似油飾,中堅外黑,乃橘之下品也;早黃橘,秋半已丹;凍橘,八月開花,冬結春採;穿心橘,實大皮光,而心虛可穿;荔枝橘,出衡陽,膚理皺密如荔子也。俗傳橘下埋鼠,則結實加倍。

故《物類相感志》曰:橘見屍而實繁。《涅槃經》云:如橘見鼠,其果實多。《周禮》言:橘逾淮而北:變為枳,地氣然也。余見柑下。

橘實

【氣味】甘、酸,溫,無毒

弘景曰:食之多痰,恐非益也。

原曰:多食黏膈生痰,滯肺氣。

瑞曰:同螃蟹食,令人患軟癰。

白話文:

[橘]

《神農本草經》將橘列為上品。

李時珍說:「橘」字,從「矞」字,讀音與「鷸」相同,是諧音。「矞」指的是五種顏色,或指兩種顏色,形容一種外紅內黃、像雲霧般蓬鬆的景象。橘子的外皮紅色,裡面果肉黃色,剖開後香氣四溢,如同「矞」雲一般,所以「橘」字從「矞」。

《名醫別錄》記載:橘和柚,生長在江南和山南的山谷中,十月採收。

蘇恭說:柚的果皮厚,味道甘甜,不像橘皮辛辣苦澀。柚子的果肉與橘子相似,有甜有酸,酸的稱為胡柑。現在俗稱橙子為柚,這是錯誤的。郭璞說:柚像橙子,果肉酸,比橘子大。孔安國說:小的叫橘,大的叫柚,都是柑類。

蘇頌說:現在江浙、荊襄、湖嶺地區都有橘和柚。樹高一到二丈,葉子與枳樹難以區分,刺生長在莖的節間。初夏開花,白色;六、七月結果,冬天成熟,顏色變黃。舊說小的是橘,大的是柚。現在醫生只用黃橘和青橘,不提柚。難道青橘是柚的一種嗎?

寇宗奭說:橘和柚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果樹。《本草經》稱橘為橘皮,後人錯誤地加了「柚」字,才產生了區分。而且青橘、黃橘的藥用功效不同,何況柚是另一種果樹呢?只有郭璞的說法才是真正了解橘和柚的人。如果不區分清楚,誤把柚皮當橘皮使用,後患無窮。

李時珍說:蘇恭的說法非常正確,蘇頌不知道青橘是橘子未成熟時呈現的顏色,誤以為是柚,所以說錯了。橘、柚、柑三者相似卻不同。橘子果實小,果瓣味道微酸,果皮薄而紅,味道辛辣而苦。柑比橘子大,果瓣味道甘甜,果皮稍厚而黃,味道辛辣而甘甜。柚的大小都像橙子,果瓣味道酸,果皮最厚,顏色黃,味道甘甜但不辛辣。這樣區分就不會出錯了。

《事類合璧》記載:橘樹高約一丈,枝條多刺。葉子兩頭尖,綠色有光澤,長約一寸多,寬約二寸。四月開小白花,香味濃郁。果實到冬天成熟變黃,大的像杯子一樣,裡面有果瓣,果瓣裡面有種子。宋代韓彥直撰寫的《橘譜》三卷,對此描述非常詳細,書中簡述:柑橘產於蘇州、台州,向西到荊州,向南到福建、廣東、撫州,但都不如溫州的品質好。柑有八種,橘有十四種,大多是嫁接培育的。

只有自然生長的橘子,其氣味最佳。黃橘,扁而小,香氣濃郁,是橘子中的上品;朱橘,小而顏色紅如火;綠橘,顏色紺碧可愛,不用等到霜降,顏色和味道就很好,隆冬採摘,依然鮮活如新;乳橘,形狀像乳柑,果皮堅硬,果肉多,味道極其酸香;塌橘,果實大而扁,外綠內紅,果瓣大,汁液多,到春天味道才甘美;包橘,外皮薄,內部飽滿,果瓣和果皮之間的隔膜清晰可數;綿橘,果實小,非常柔軟美味,但結果不多;沙橘,果實細小,甘甜;油橘,果皮像塗了油一樣,內部堅硬,外皮黑,是橘子中的下品;早黃橘,秋天一半就已經成熟變紅;凍橘,八月開花,冬天結果,春天採摘;穿心橘,果實大,果皮光滑,但果心空虛可以穿透;荔枝橘,產於衡陽,果皮皺密,像荔枝一樣。民間傳說橘樹下埋老鼠,就會結果更多。

所以《物類相感志》記載:橘子見到屍體,果實就會繁多。《涅槃經》記載:橘子見到老鼠,果實就會增多。《周禮》記載:橘子過了淮河到北方,就變成了枳,這是由於地氣的影響。我曾在柑橘樹下見過。

橘子果實:

氣味:甘、酸,溫,無毒。

陶弘景說:多吃橘子會生痰,恐怕對身體沒有益處。

張元素說:多吃橘子會黏滯咽喉,生痰,阻塞肺氣。

李杲說:橘子和螃蟹一起吃,會讓人患上軟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