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5)
果部第三十卷 (5)
1. 海紅
(《綱目》)
【釋名】海棠梨。
時珍曰:按:李德裕《草木記》云:凡花木名海者,皆從海外來,如海棠之類是也。又
李白詩注云:海紅乃花名,出新羅國甚多。則海棠之自海外有據矣。
【集解】時珍曰:《飲膳正要》果類有海紅,不知出處,此即海棠梨之實也。狀如木瓜而小,二月開紅花,實至八月乃熟。鄭樵《通志》云:海棠子名海紅,即《爾雅》赤棠也。
沈立《海棠記》云:棠有甘棠、沙棠、棠梨,皆非海棠也。海棠盛於蜀中。其出江南者名南海棠,大抵相類,而花差小。棠性多類梨。其核生者長慢,十數年乃花。以枝接梨及木瓜者易茂,其根色黃而盤勁,其木堅而多節,外白中赤。其枝葉密而條暢。其葉類杜,大者縹綠色,小者淺紫色。
二月開花五出,初如胭脂點點然,開則漸成纈暈,落則有若素妝淡粉。其蒂長寸余,淡紫色,或三萼、五萼成叢。其蕊如金粟,中有紫須。其實狀如梨,大如櫻桃,至秋可食,味甘酸。大抵海棠花以紫綿色者為正,余皆棠梨耳。海棠花不香,惟蜀之嘉州者有香而木大。有黃海棠,花黃。貼干海棠,花小而鮮。垂絲海棠,花粉紅向下。皆無子,非真海棠也。
子
【氣味】酸、甘,平,無毒。
【主治】泄痢(時珍。出《正要》)。
白話文:
海紅
海紅,又名海棠梨。據說凡是名稱帶「海」的花木,都來自海外,海棠便是其中一種,李白詩注中也提到新羅國盛產海紅。
《飲膳正要》中記載的果類海紅,指的就是海棠梨的果實。它形狀像木瓜但較小,二月開花,花是紅色的,果實到八月才成熟。海棠的果實也稱作海紅,與《爾雅》中所說的赤棠是同一種植物。
甘棠、沙棠、棠梨等都與海棠不同。海棠在蜀地盛產,江南地區也有,稱為南海棠,大致相似,但花較小。海棠的特性大多與梨相似。從種子播種的海棠生長緩慢,要十幾年才能開花;用枝條嫁接在梨樹或木瓜樹上的則生長迅速。海棠的根呈黃色,粗壯而盤曲,木質堅硬且多節,外皮白色,內裡紅色。枝葉茂密,枝條舒展。葉子像杜仲葉,大的呈青綠色,小的呈淺紫色。
二月開花,花瓣五片,初開時像胭脂點綴般,盛開時漸漸呈現出像纈染般的暈染效果,花落時則像素妝淡粉一般。花梗長約一寸多,淡紫色,有的有三枚萼片,有的有五枚萼片,叢生在一起。花蕊像金色的粟米,中間有紫色的花絲。果實形狀像梨,大小如櫻桃,秋天成熟,味道甘酸。一般來說,紫紅色的海棠花才是正宗的海棠,其他的大多是棠梨。海棠花通常不香,只有四川嘉州的海棠花有香味,而且樹木高大。還有黃海棠,花是黃色的;貼梗海棠,花小而鮮豔;垂絲海棠,花粉紅色,向下垂掛。這些都沒有果實,並不是真正的海棠。
海紅味甘酸,性平,無毒,可以治療泄瀉。
2. 木瓜
(《別錄》中品)
【釋名】楙(音茂)。
時珍曰:按:《爾雅》云:楙,木瓜。郭璞注云:木實如小瓜,酢而可食。則木瓜之名取此義也。或云:木瓜味酸,得木之正氣故名。亦通。楙從林、矛,諧聲也。
【集解】弘景曰:木瓜,山陰蘭亭尤多,彼人以為良果。又有榠楂,大而黃。有楂子,小而澀。《禮》云:楂、梨鑽之。古亦以楂為果,今則不也。
保升曰:其樹枝狀如柰,花作房生子,形似栝蔞,火幹甚香。楂子似梨而酢,江外常為果食。
頌曰: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為佳。木狀如柰,春末開花,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上黃似著粉。宣人種蒔尤謹,遍滿山谷。始實成則鏃紙花黏於上,夜露日烘,漸變紅,花文如生。本州以充土貢,故有宣城花木瓜之稱。榠楂酷類木瓜,但看蒂間別有重蒂如乳者為木瓜,無者為榠楂也。
斅曰:真木瓜皮薄,色赤黃,香而甘酸不澀,其向裡子頭尖,一面方,食之益人。有和圓子,色微黃,蒂粗,其子小圓,味澀微咸,能傷人氣。有蔓子,顆小,味絕澀,不堪用。
有土伏子,味絕苦澀不堪,子如大樣油麻,餌之令人目澀、目赤筋痛也。
宗奭曰:西洛大木瓜,其味和美,至熟只青白色,入藥絕有功,勝宣州者,味淡。
時珍曰:木瓜可種可接,可以枝壓。其葉光而厚,其實如小瓜而有鼻,津潤味不木者,為木瓜;圓小於木瓜,味木而酢澀者,為木桃;似木瓜而無鼻,大於木桃,味澀者,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楂及和圓子也。鼻乃花脫處,非臍蒂也。木瓜性脆,可蜜漬之為果。去子蒸爛,搗泥入蜜與姜作煎,冬月飲尤佳。
木桃、木李性堅,可蜜煎及作糕食之。木瓜燒灰散池中,可以毒魚,說出《淮南萬畢術》。又《廣志》云:木瓜枝,一尺有百二十節,可為杖。
實
【修治】斅曰:凡使木瓜,勿犯鐵器,以銅刀削去硬皮並子,切片曬乾,以黃牛乳汁拌蒸,從巳至未,待如膏煎,乃曬用也。
時珍曰:今人但切片曬乾入藥爾。按:《大明會典》:宣州歲貢烏爛蟲蛀木瓜入御藥局。亦取其陳久無木氣,如栗子去木氣之義爾。
【氣味】酸,溫,無毒。
思邈曰:酸、咸,溫,澀。詵曰: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主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別錄》)。治腳氣衝心,取嫩者一顆,去子,煎服,佳。強筋骨,下冷氣,止嘔逆,心膈痰唾,消食,止水利後渴不止,作飲服之(《藏器》)。止吐瀉奔豚,及水腫冷熱痢,心腹痛(大明)。調營衛,助穀氣(雷斅)。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好古)。
【發明】杲曰:木瓜,入手、足太陰血分,氣脫能收,氣滯能和。
弘景曰:木瓜最療轉筋。如轉筋時,但呼其名及書上作木瓜字,皆愈。此理亦不可解。俗人拄木瓜杖,云利筋脛也。
白話文:
木瓜
古代典籍記載木瓜有多種名稱,其名稱來源與果實形狀、味道以及樹木特徵有關。不同產地的木瓜品質和形態略有差異,其中宣城木瓜以品質最佳而聞名,甚至作為貢品。 木瓜種類繁多,除了常見的木瓜外,還有木桃、木李等相似但性質略有不同的品種,它們的區分主要在於果實的大小、形狀、味道和口感等方面。 木瓜的藥用價值很高,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濕痹、霍亂、轉筋、腳氣、嘔逆、水腫等,並具有強筋骨、消食、和胃、滋補等功效。 古代醫家也對木瓜的炮製方法和藥性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並提到了一些禁忌事項,例如避免使用鐵器處理木瓜,以及不可過量食用。 此外,木瓜還有其他用途,例如可以製作成蜜餞、糕點等食物,甚至其枝幹可以用來製作拐杖。 某些種類的木瓜還有毒性,不可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古代記載中關於木瓜的療效,如僅呼其名或書寫其字就能治癒轉筋,屬於缺乏科學依據的民間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