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二十八卷 (20)

回本書目錄

菜部二十八卷 (20)

1. 木耳

產後血疼,欲死者:槐雞半兩為末,酒濃煎飲服,立愈。(《婦人良方》)。

蛔蟲心痛:槐木耳燒存性,為末,水服棗許。若不止,飲熱水一升,蛔蟲立出。(張文仲《備急方》)。

月水不斷,勞損黃瘦,暫止復發,小勞輒劇者:槐蛾(炒黃)、赤石脂各一兩,為末,食前熱酒服二錢。桑黃亦可。(《聖惠方》)。

臟毒下血:槐耳(燒)二兩,乾漆(燒)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聖濟總錄》)

榆耳

八月採之。

【主治】令人不飢(時珍)。

【附方】新一。

服食方《淮南萬畢術》云:八月榆𣚊,以美酒漬曝,同青粱米、紫莧實蒸熟為末。每服三指撮,酒下,令人辟穀不飢。

柳耳

【主治】補胃理氣(時珍)。

【附方】新一。

反胃吐痰:柳樹蕈五、七個,煎湯服即愈。(《活人心統》)

柘耳

【釋名】柘黃。

【主治】肺癰咳唾膿血腥臭,不問膿成未成。用一兩研末,同百齒霜二錢,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效甚捷(時珍)。

楊櫨耳

藏器曰:出南山。

【氣味】平,無毒。

【主治】老血結塊,破血止血,煮服之(藏器)。

白話文:

木耳

產後血瘀疼痛,痛到快要死的人:將槐雞(應為槐蕈,即槐樹木耳)半兩磨成粉末,用濃酒煎煮後飲用,馬上就能痊癒。《婦人良方》記載。

蛔蟲引起的心痛:將槐樹木耳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水送服,約一顆棗子大小的量。如果還沒好,再喝一升熱水,蛔蟲就會立刻排出。《備急方》張文仲所記載。

月經不停、身體疲勞虛弱、面黃肌瘦,暫時停止又會復發,稍微勞累就會加重的人:將槐蛾(炒黃)、赤石脂各一兩磨成粉末,飯前用熱酒送服二錢。也可以用桑黃。《聖惠方》記載。

內臟毒素導致的便血:將槐樹木耳(燒)二兩、乾漆(燒)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聖濟總錄》記載。

榆耳

在八月採摘。

【功效】使人不易感到飢餓(李時珍所說)。

【附加藥方】新一條。

服食方法《淮南萬畢術》記載:八月採摘榆樹木耳,用美酒浸泡後曬乾,與青粱米、紫莧實蒸熟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個手指抓起的量,用酒送服,能使人不感到飢餓,達到辟穀的效果。

柳耳

【功效】補養腸胃,調理氣機(李時珍所說)。

【附加藥方】新一條。

胃部不適、噁心嘔吐:用五、七個柳樹蕈(柳樹木耳),煎湯服用就能痊癒。《活人心統》記載。

柘耳

【別名】柘黃。

【功效】治療肺部膿腫引起的咳嗽,咳出膿血,帶有腥臭味,不論膿是否形成。用一兩柘樹木耳磨成粉末,加上百齒霜二錢,混合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三十丸,效果很快(李時珍所說)。

楊櫨耳

陳藏器說:產於南山。

【性味】性平,無毒。

【功效】治療陳年舊血凝結成塊,能破血、止血,煮後服用(陳藏器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