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六卷 (14)
菜部第二十六卷 (14)
1. 薤
諸魚骨哽:薤白嚼柔,以繩系中,吞到哽處,引之即出。(同上)。
誤吞釵鐶:取薤白曝萎,煮熟勿切,食一大束,釵即隨出。(葛洪方)。
目中風腫作痛:取薤白截斷,安膜上令遍。痛作復為之。(《範汪方》)。
咽喉腫痛:薤根醋搗敷腫處。冷即易之。(《聖濟》)。
【附錄】蓼蕎(《拾遺》)
藏器曰:味辛,溫,無毒。主霍亂腹冷脹滿,冷氣攻擊,腹滿不調,產後血攻胸膈刺痛,服之。生平澤,其苗如蔥、韭。
時珍曰:此亦山薤之類,方名不同耳。
白話文:
魚骨卡住喉嚨:將薤白嚼軟,用繩子綁在中間,吞下去到卡住的地方,拉繩子就能把魚骨拉出來。
誤吞髮簪或戒指:將薤白曬乾萎縮後煮熟,不要切斷,吃一大把,髮簪或戒指就會隨之排出。
眼睛中風腫痛:將薤白切斷,敷在眼膜上,使其覆蓋整個患處。疼痛發作時就再敷一次。
咽喉腫痛:將薤白根用醋搗爛後敷在腫痛處,涼了就換新的。
附錄:蓼蕎
藏器說:薤白味辛、性溫,無毒。能治療霍亂、腹部寒冷脹滿、寒氣入侵、腹部脹滿不適、產後血瘀導致胸膈刺痛等症狀。它生長在濕地,植株像蔥和韭菜。
李時珍說:蓼蕎也是山薤的一種,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