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四卷 (5)
谷部第二十四卷 (5)
1. 大豆
染髮令烏:醋煮黑大豆,去豆煎稠,染之。(《千金》)。
牙齒不生,不拘大人、小兒,年多者:用黑豆三十粒,牛糞火內燒令煙盡,研入麝香少許。先以針挑破血出,以少許揩之。不得見風,忌酸鹹物。(《經驗方》)。
牙齒疼痛:黑豆煮酒,頻頻漱之,良。(周密《浩然齋視聽抄》)。
月經不斷:用前紫湯服之,佳。
妊娠腰痛:大豆一升。酒三升,煮七合,空心飲之。(《心鏡》)。
子死腹中,月數未足,母欲悶絕者:用大豆三升,以醋煮濃汁,頓服,立出。(《產乳》)。
胞衣不下:大豆半升,醇酒三升,煮一升半,分三服。(《產書》)。
闢禳時氣:以新布盛大豆一斗,納井中一宿取出。每服七粒,佳。(《類要》)。
菜中蛇蠱:蛇毒入菜果中,食之令人得病,名蛇蠱。大豆為末,酒漬絞汁,服半升。
身如蟲行:大豆水漬絞漿,旦旦洗之,或加少面,沐發亦良。(《千金方》)。
小兒丹毒:濃煮大豆汁,塗之甚良。(《千金》)。
風疽瘡疥,凡腳腨及𦚼䐐中癢,搔則黃汁出者,是也:以青竹筒三尺,著大豆一升在內,以馬屎、糠火燒熏,以器承兩頭取汁,搽之。先以泔清和鹽熱洗之。不過三度,極效。(《千金》)。
肝虛目暗,迎風下淚:用臘月牯牛膽,盛黑豆懸風處。取出,每夜吞三、七粒,久久自明。(《龍木論》)。
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入燈心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不拘時候服。(《全幼心鑑》)。
天蛇頭指。痛,臭甚者:黑豆生研末,入繭內,籠之。(《濟急方》)
大豆皮
【主治】生用,療痘瘡目翳。嚼爛,敷小兒尿灰瘡(時珍)。
豆葉,
【主治】搗敷蛇咬,頻易即瘥(時珍。出《廣利方》)。
【發明】時珍曰:按:《抱朴子·內篇》云:相國張文蔚莊內有鼠狼穴,養四子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於穴外坋土壅穴。俟蛇出頭,度其迴轉不便,當腰咬斷而劈腹,銜出四子,尚有氣。置於穴外,銜豆葉嚼而敷之,皆活。後人以豆葉治蛇咬,蓋本於此。
【附方】新二。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莖,塗酥炙黃為末。每服二錢,人參湯下。(《聖濟總錄》)。
小便血淋:大豆葉一把,水四升,煮二升,頓服。(《千金方》)。
花
【主治】主目盲,翳膜(時珍)。
白話文:
大豆
染黑頭髮:用醋煮黑豆,煮到豆汁濃稠後,用來染髮。(《千金方》)
牙齒不生,不論大人小孩,很久沒長牙的:用黑豆三十粒,用牛糞火燒烤至煙消盡,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先用針挑破牙齦出血,再用藥粉少許塗抹患處。塗抹後不要見風,忌食酸鹹食物。(《經驗方》)
牙齒疼痛:用黑豆煮酒,經常漱口,效果很好。(周密《浩然齋視聽抄》)
月經不止:服用前紫湯,效果佳。
懷孕腰痛:大豆一升,酒三升,煮至七合(約七成),空腹飲用。(《心鏡》)
胎兒死於腹中,孕期未足,母親幾乎昏厥:用大豆三升,用醋煮成濃汁,一次服用,胎兒就能排出。(《產乳方》)
胎盤不下:大豆半升,好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用。(《產書》)
辟邪免災:用新的布袋盛裝一斗大豆,放入井中一夜後取出。每次服用七粒,效果好。(《類要》)
菜中蛇毒:蛇毒混入菜餚中,食用後令人生病,稱為蛇蠱。將大豆研磨成粉,用酒浸泡後絞汁,服用半升。(《經驗方》)
全身奇癢如蟲爬行:將大豆用水浸泡後絞汁,每天早晚清洗患處,或加入少量麵粉,洗頭也有效。(《千金方》)
小兒丹毒:將大豆煮成濃汁,塗抹患處效果很好。(《千金方》)
風疽瘡疥,凡腳踝及腋下奇癢,搔抓後流出黃色汁液者:取三尺長的青竹筒,放入一升大豆,用馬糞、稻殼火燒烤熏蒸,用容器承接竹筒兩頭流出的汁液,塗抹患處。事先用淘米水加鹽熱敷清洗患處。一般三次即可見效。(《千金方》)
肝虛目暗,迎風流淚:取臘月耕牛的膽囊,放入黑豆懸掛在通風處。取出後,每晚吞服三到七粒,久服自明。(《龍木論》)
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燈芯草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服,不拘時間。(《全幼心鑑》)
天蛇頭指痛,且臭味很重:將黑豆生研磨成粉,放入繭殼中,敷於患處。(《濟急方》)
大豆皮
主治:生用,治療痘瘡引起的目翳。嚼爛敷於小兒尿布疹。(李時珍)
豆葉
主治:搗碎敷於蛇咬傷處,頻頻更換即可痊癒。(李時珍,引自《廣利方》)
發明:李時珍說:據《抱朴子·內篇》記載:相國張文蔚莊園內有鼠狼窩,四個幼鼠被蛇吞食。鼠狼父母悲痛欲絕,便在洞口堆土封住洞口。等到蛇探出頭來,由於無法轉身,鼠狼便咬斷蛇的腰,剖開蛇腹,銜出四個幼鼠,幼鼠尚有氣息。將幼鼠放在洞外,鼠狼銜來豆葉嚼碎敷在幼鼠身上,幼鼠都活了下來。後人用豆葉治療蛇咬傷,就是源於此。
附方:新增兩個方子。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的)三五十莖,塗上酥油炙烤至黃色,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人參湯送服。(《聖濟總錄》)
小便出血:大豆葉一把,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用。(《千金方》)
豆花
主治:治療目盲,翳膜。(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