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16)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二卷 (16)

1. 小麥

【發明】時珍曰:麥粉乃是麩面,面洗筋澄出漿粉。今人漿衣多用之,古方鮮用。按:萬表《積善堂方》云:烏龍膏:治一切癰腫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焮熱未破者,取效如神。用隔年小粉,愈久者愈佳,以鍋炒之。初炒如餳,久炒則干,成黃黑色,冷定研末。陳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瓷罐收之。

用時攤紙上,剪孔貼之,即如冰冷,疼痛即止。少頃覺癢,干亦不能動。久則腫毒自消,藥力亦盡而脫落,甚妙。此方蘇州杜水庵所傳,屢用有驗。藥易而功大,濟生者宜收藏之。

麵筋

【氣味】甘,涼,無毒。

【主治】解熱和中,勞熱人宜煮食之(時珍)。寬中益氣(寧原)。

【發明】時珍曰:麵筋,以麩與面水中揉洗而成者。古人罕知,今為素食要物,煮食甚良。今人多以油炒,則性熱矣。

宗奭曰:生嚼白麵成筋,可黏禽、蟲。

麥麨(即糗也。以麥蒸,磨成屑),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消渴,止煩(《蜀本》)。

白話文:

小麥

李時珍說:麥粉就是麩皮裡的粉,是把麵粉洗淨,沉澱後取出的精粉。現在人們做漿糊衣料大多用它,古代的藥方很少用。根據萬表《積善堂方》記載:烏龍膏:治療各種癰腫、發背、無名腫毒,初期發腫發熱尚未潰爛者,療效神奇。用隔年的麥粉,時間越久越好,用鍋炒。剛開始炒像麥芽糖一樣,炒久就變乾,變成黃黑色,放涼後研磨成粉末。用陳年米醋調成糊狀,熬到像黑漆一樣,用瓷罐收好。

使用時攤在紙上,剪個孔貼在患處,立刻感到冰涼,疼痛就會停止。一會兒感覺發癢,腫痛也無法動彈。時間久了,腫毒就會自行消退,藥效也用盡而脫落,非常神奇。這個方子是蘇州杜水庵流傳下來的,多次使用都有效驗。藥物簡單而功效巨大,救治病人的醫生應該收藏它。

麵筋

【氣味】甘甜,性涼,無毒。

【主治】李時珍說:能清熱和胃,勞累而發熱的人適合煮著吃。能寬中益氣(寧原)。

【發明】李時珍說:麵筋是用麩皮和麵粉用水揉洗製成的。古人很少知道,現在是素食的重要食材,煮著吃非常好。現在很多人用油炒,這樣就變得性熱了。

寇宗奭說:生嚼白麵揉搓出的筋,可以粘住禽鳥、蟲子。

麥麨(就是麥糗,用麥子蒸熟,磨成粉)

【氣味】甘甜,微寒,無毒。

【主治】治療消渴,止煩渴(《蜀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