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13)
谷部第二十二卷 (13)
1. 小麥
(《別錄》中品)
【校正】《拾遺》麥、苗並歸為一。
【釋名】來。
時珍曰:來亦作䅘。許氏《說文》云:天降瑞麥,一來二麰,象芒刺之形,天所來也。
如足行來,故麥字從來從攵。攵音綏,足行也。《詩》云:「貽我來牟」是矣。又云:來象其實,攵象其根。《梵書》名麥曰迦師錯。
【集解】頌曰:大、小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穀之貴。地暖處亦可春種,至夏便收。然比秋種者,四氣不足,故有毒。
時珍曰:北人種麥漫撒,南人種麥撮撒。北麥皮薄面多,南麥反此。或云:收麥以蠶沙和之,闢蠹。或云:立秋前以蒼耳銼碎同曬收,亦不蛀。秋後則蟲已生矣。蓋麥性惡濕,故久雨水潦,即多不熟也。
小麥,
【氣味】甘,微寒,無毒。入少陰、太陽之經。
甄權曰:平,有小毒。
恭曰:小麥作湯,不許皮坼。坼則性溫,不能消熱止煩也。
藏器曰:小麥秋種夏熟,受四時氣足,兼有寒熱溫涼。故麥涼、曲溫、麩冷、面熱,宜其然也。河渭之西,白麥面亦涼,以其春種,闕二氣也。
時珍曰:新麥性熱,陳麥平和。
【主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別錄》)。養心氣,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湯飲,治暴淋(宗奭)。熬末服,殺腸中蛔蟲(《藥性》)。陳者煎湯飲,止虛汗。燒存性,油調,塗諸瘡湯火傷灼(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素問》云:麥屬火,心之谷也。鄭玄雲:麥有孚甲,屬木。許慎云:麥屬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三說各異。而《別錄》云:麥養肝氣,與鄭說合。孫思邈云:麥養心氣,與《素問》合。夷考其功,除煩、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也,當以《素問》為準。蓋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立論不同爾。
震亨曰:饑年用小麥代谷,須曬燥,以少水潤,舂去皮,煮為飯食,可免面熱之患。
【附方】舊二,新五。
消渴心煩:用小麥作飯及粥食。(《心鏡》)
老人五淋,身熱腹滿:小麥一升,通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飲之即愈。(《奉親書》)
項下癭氣:用小麥一升,醋一升,漬之,曬乾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兩,和勻。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小品》)。
眉煉頭瘡:用小麥燒存性,為末。油調敷。(《儒門事親》)。
白癜風癬:用小麥攤石上,燒鐵物壓出油,搽之甚效。(《醫學正傳》)。
湯火傷灼,未成瘡者:用小麥炒黑,研入膩粉,油調塗之。勿犯冷水,必致爛。(《袖珍方》)。
金瘡腸出:用小麥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綿濾取汁,待極冷。令病人臥席上,含汁噀之,腸漸入。噀其背。並勿令病人知,及多人見,傍人語,即腸不入也。乃抬席四角輕搖,使腸自入。十日中,但略食羹物。慎勿驚動,即殺人。(《劉涓子鬼遺方》)。浮麥(即水淘浮起者,焙用)。
白話文:
小麥
《別錄》將小麥列為中品。《拾遺》則將麥子與麥苗歸為同類。小麥別名「來」。李時珍說:「『來』也作『䅘』。」許慎的《說文解字》說:「天降瑞麥,一來二麰」,「來」字形狀像麥芒,是上天賜予的。如同人行走稱為「來」,所以「麥」字由「來」和「攵」組成。「攵」音同「綏」,指腳步行走。《詩經》中的「貽我來牟」就是指小麥。另有說法認為,「來」字象徵麥子的果實,「攵」字象徵麥子的根。《梵書》稱小麥為「迦師錯」。
大、小麥秋季播種,冬季生長,春季抽穗,夏季成熟,具備四季中和之氣,因此被視為五穀之中的珍貴穀物。在溫暖地區也可以春季播種,夏季收割。但與秋季播種相比,因為少了部分時令之氣,所以略帶毒性。北方人播種小麥時是撒播,南方人則是撮播。北方產的小麥皮薄而麵粉多,南方產的小麥則相反。有人說,收割的小麥可以用蠶沙拌和,以防蟲蛀;也有人說,在立秋前將蒼耳搗碎一起曬乾,也能防止蟲蛀。過了秋後,蟲子就已經滋生了。小麥的特性是不耐濕,所以如果久雨積水,就會影響收成。
小麥味甘,性微寒,無毒,進入人體的少陰、太陽經脈。甄權認為,小麥性平,略帶小毒。恭氏說,煮小麥湯時,不能讓麥皮裂開。麥皮裂開後,小麥的性味就變溫,也就失去了消熱止煩的效果。藏器說,秋季播種夏季成熟的小麥,因為吸收了充足的四季之氣,所以具有寒熱溫涼四種特性。因此,麥粒性涼、麥曲性溫、麥麩性冷、麥面性熱,這是合理的。河西地區的白麥麵也性涼,這是因為它們是春季播種,缺少兩種時令之氣的緣故。李時珍說,新收穫的小麥性熱,陳年的則性平。
小麥可以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尿,養肝氣,止血(包括鼻血和吐血)。可以使婦女更容易受孕。《別錄》記載。可以養心氣,心臟病患者適合食用。(孫思邈)。煎湯服用,可以治療暴發性尿頻。(寇宗奭)。研磨成粉服用,可以殺死腸道蛔蟲。(《藥性論》)。陳年的麥子煎湯服用,可以止虛汗。燒成炭後,用油調和,可以塗抹各種瘡瘍、湯火傷灼。(李時珍)
李時珍說:《素問》說,麥子屬火,是心臟的穀物。鄭玄說,麥子有孚甲,屬木。許慎說,麥子屬金,金生於土,火克金,所以三種說法各不相同。《別錄》說,麥子可以養肝氣,與鄭玄的說法相符。孫思邈說,麥子可以養心氣,與《素問》的說法相符。考究小麥的功效,可以看出它可以除煩、止渴、收汗、利尿、止血,這些都是心臟的病症,所以應該以《素問》的說法為準。許慎是從時間,鄭玄是從外形,而《素問》是從功效和特性來論述,所以他們的觀點不同。
趙震亨說,饑荒年可以用小麥代替其他糧食,但必須曬乾,用少量水潤濕,舂去麥皮,煮成飯食用,可以避免麥面性熱的缺點。
(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