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一卷 (17)
草部第二十一卷 (17)
1. 《本草綱目》
鴨腳青
時珍曰:《普濟方》:治疔瘡如連珠者,同魚蘇研爛,糖水拌,刷之。
天仙蓮
時珍曰:《衛生易簡方》:治惡毒、瘡癤,搗葉敷之。
雙頭蓮
時珍曰:一名催生草。主婦人產難,左手把之,即生。又主腫脹,利小便。《衛生易簡方》:治大人小兒牙疳,搗爛,貼之。
豬藍子
時珍曰:《衛生易簡方》:治耳內有膿,名通耳。用子為末,筒吹入,不過二、三次愈。
天芥菜
時珍曰:生平野。小葉如芥狀。味苦。一名雞痾黏。主蛇傷,同金沸草,入鹽搗敷之。王璽《醫林集要》:治腋下生腫毒,以鹽、醋同搗、敷之。散腫止痛,膿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腫毒。
佛掌花
時珍曰:《普濟方》:治疔瘡如櫻桃者。用根,同生薑、蜜,研汁服之。外以天茄葉貼之。郭公刺
時珍曰:一名光骨刺,取葉搗細,油調敷天泡瘡。虞摶《醫學正傳》:治哮喘,取根銼,水煎服,即止。
籩箕柴
時珍曰:生山中。王永輔《惠濟方》:治癧瘡,取皮煎湯服,須臾癢不可忍,以手爬破,出毒氣即愈。
碎米柴
時珍曰:主癰疽發背,取葉,入敷藥用。
羊屎柴
時珍曰:一名牛屎柴,生山野,葉類鶴蝨,四月開白花,亦有紅花者,結子如羊屎狀,名鐵草子。根可毒魚。夏用苗葉,冬用根。主癰疽發背,搗爛敷之,能合瘡口,散膿血。乾者為末,漿水調敷。又治下血如傾水。取生根一斤,生白酒二斗,煮一斗,空心隨量飲。
山枇杷柴
時珍曰:危亦林《得效方》:治湯火傷。取皮焙研末,蜜調敷之。
三角風
時珍曰:一名三角尖。取石上者尤良。主風濕流注疼痛,及癰疽腫毒。
葉下紅
時珍曰:主飛絲入目,腫痛。同鹽少許,絹包滴汁入目,仍以塞鼻,左,塞右;右,塞左。
滿江紅
時珍曰:主癰疽,入膏用。
隔山消
時珍曰:出太和山,白色。主腹脹積滯。孫天仁《集效方》:治氣膈噎食轉食。用隔山消二兩,雞肫皮一兩,牛膽南星、硃砂各一兩,急性子二錢。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錢,淡薑湯下。
石見穿
時珍曰:主骨痛,大風癰腫。
醒醉草
時珍曰:《天寶遺事》:玄宗於興慶池邊植之。叢生,葉紫而心殷,醉客摘草嗅之,立醒。故名墓頭回
時珍曰:董炳《集驗方》:治崩中,赤白帶下。用一把,酒水各半盞,童尿半盞,
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愈,其效如神。一僧用此治蔡大尹內人,有效。
羊茅
時珍曰:羊喜食之,故名。《普濟方》:治喉痹腫痛,搗汁咽之。
阿只兒
時珍曰:劉郁《西使記》云:出西域,狀如苦參。主打撲傷損,婦人損胎。用豆許咽之,自消。又治馬鼠瘡。
白話文:
《本草綱目》
鴨腳青:治療像串珠一樣的疔瘡,將其與魚蘇研磨成泥狀,用糖水調和,塗抹患處。
天仙蓮:治療惡性瘡腫,搗碎葉子敷在患處。
雙頭蓮:又名催生草。能幫助婦女難產,產婦左手握著它就能順利生產。還能治療腫脹,促進小便。也可用於治療大人小孩的牙疳,搗爛後敷在患處。
豬藍子:治療耳內有膿,又稱通耳。將種子磨成粉末,用管子吹入耳內,通常二三次就能痊癒。
天芥菜:生長在野外,小葉片像芥菜,味道苦。又名雞痾黏。主治蛇傷,與金沸草、鹽一起搗碎敷在傷口上。也可用於治療腋下腫毒,與鹽、醋一起搗碎敷在患處,能消腫止痛,即使膿已形成也能有效。也能治療各種腫毒。
佛掌花:治療像櫻桃一樣的疔瘡,取根部,與生薑、蜂蜜一起研磨取汁服用,同時用天茄葉敷在患處。
郭公刺:又名光骨刺,取葉搗碎,用油調和敷在水泡瘡上。也能治療哮喘,取根切碎,水煎服,即可止喘。
籩箕柴:生長在山中。治療癧瘡,取其皮煎湯服用,不久就會奇癢難忍,用手抓破後,排出毒氣即可痊癒。
碎米柴:主治癰疽發背,取葉子加入藥膏中使用。
羊屎柴:又名牛屎柴,生長在山野,葉子像鶴蝨,四月開花,有白花和紅花兩種,結的果實像羊屎,又稱鐵草子。根部可以毒魚。夏季使用苗葉,冬季使用根部。主治癰疽發背,搗爛敷在患處,能癒合傷口,散去膿血。乾燥後磨成粉末,用漿水調和敷用。也能治療下血不止。取鮮根一斤,生白酒二斗,煮成一斗,空腹適量服用。
山枇杷柴:治療湯火傷,取皮烘烤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敷在患處。
三角風:又名三角尖,生長在岩石上的更好。主治風濕流注引起的疼痛,以及癰疽腫毒。
葉下紅:主治飛蟲進入眼睛引起的腫痛,加少量鹽,用絹布包裹滴取汁液滴入眼中,並塞住鼻孔,左眼塞左鼻孔,右眼塞右鼻孔。
滿江紅:主治癰疽,加入藥膏中使用。
隔山消:產於太和山,顏色白色。主治腹脹積滯。也可用於治療氣膈噎食、食滯。
石見穿:主治骨痛,大風癰腫。
醒醉草:唐玄宗在興慶池邊種植過這種草。叢生,葉子紫色,中心殷紅,醉酒的人摘取葉子聞一下,就能立刻清醒,因此得名。也可用於治療崩漏,赤白帶下。
羊茅:羊喜歡吃它,因此得名。治療喉嚨腫痛,搗碎取汁吞服。
阿只兒:產於西域,形狀像苦參。主治跌打損傷,婦女受損胎兒。少量服用即可自行消腫,也能治療馬鼠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