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湯丸備要

六物煎(景岳),治氣血俱虛等症。

熟地(或用生地),當歸,川芎(三四分,不宜多),白芍(俱隨宜加減),人參,炙草

加減一陰煎(景岳),治水虧火勝之甚者。

生地(二錢),熟地(三五錢),白芍(二錢),甘草(五七分,炙),麥冬(二錢),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如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三錢。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如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二陳湯(《局方》),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噁心,頭眩心悸。

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生薑煎。風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瀝。寒痰,加薑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濕痰,加二術。燥痰,加蔞杏。食痰,加楂麥神麯。老痰,加枳實海石芒硝。氣痰,加香附枳殼。脅痰及在皮裡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瀝。

六安煎(景岳),治風寒咳嗽,痰滯氣逆。

陳皮(錢半),半夏(二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一錢),白芥子(五七分,年老氣弱者不用)

加生薑三五七片。凡外感風邪咳嗽,而寒氣盛者,多不易散,宜加細辛七分。若冬月寒邪盛者,加麻黃桂枝亦可。若風勝而邪不甚者,加防風一錢,或蘇葉亦可。若頭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荊子皆可。若兼寒熱,加柴胡蘇葉。若風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黃芩一二錢,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薑止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當歸二三錢,老年者尤宜。

凡時行初感痰勝而氣不順者,加藿香一錢,兼脹滿者,加厚朴一錢,暫開痰氣,然後察其寒熱虛實而調補之。若氣虛猝倒,氣平無痰者,皆不可用此。

金水六君煎(景岳),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症,神效妙劑。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陳皮(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草(一錢)

加生薑三五七片。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膈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滾痰丸(王隱君),治實熱老痰怪症百病。

青礞石(一兩),沉香(五錢),大黃(酒蒸),黃芩(各半斤)

將礞石打碎,同焰硝一兩,同入瓦罐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石色如金為度,研末,和諸藥水丸,量人虛實服之,薑湯送下。服後仰臥,令藥在胸膈之間,除逐上焦痰滯,不宜飲水行動。

牛黃丸,治中風痰火閉結,或瘛瘲癱瘓,語言蹇澀,恍惚眩運,精神昏憒,不省人事,或喘嗽痰壅煩心等症。

白話文:

湯丸備要

六物煎(景岳):治療氣血兩虛等症。

藥物包括熟地黃(或用生地黃)、當歸、川芎(用量三四分,不宜過多)、白芍(以上藥物用量根據病情調整)、人參、炙甘草。

加減一陰煎(景岳):治療陰液虧損,陽氣亢盛的嚴重情況。

藥物包括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三到五錢)、白芍(二錢)、炙甘草(五到七分)、麥冬(二錢)、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如果煩躁、發熱嚴重且大便秘結,加石膏二到三錢;如果尿少、灼熱、澀痛,加梔子一到二錢;如果熱邪浮於上焦,加澤瀉一到二錢,或黃芩一錢;如果血燥血少,加當歸一到二錢。

二陳湯(《局方》):治療各種痰飲引起的疾病,例如咳嗽、胸悶、嘔吐、噁心、頭暈、心悸。

藥物包括薑汁半夏(二錢)、陳皮(去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煎藥時加入生薑。如果是風痰,加天南星、白附子、皂角刺、竹瀝;如果是寒痰,加薑汁;如果是火痰,加石膏、青黛;如果是濕痰,加蒼術、白術;如果是燥痰,加貝母、杏仁;如果是食積化成的痰,加山楂、麥芽、神曲;如果是陳年老痰,加枳實、海蛤殼、芒硝;如果是氣滯引起的痰,加香附、枳殼;如果是痰阻於胸脅或皮下膜外,加白芥子;如果是四肢痰濕,加竹瀝。

六安煎(景岳):治療風寒咳嗽,痰滯氣逆。

藥物包括陳皮(一錢半)、半夏(二到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一錢)、白芥子(五到七分,老年體弱者不用)。

加生薑三到七片。如果外感風寒咳嗽,寒邪較盛不易散,宜加細辛七分;如果是冬季寒邪盛,可加麻黃、桂枝;如果風邪較盛,邪氣不太嚴重,加防風一錢或蘇葉;如果頭痛鼻塞,加川芎、白芷、蔓荊子;如果兼有寒熱,加柴胡、蘇葉;如果風寒咳嗽不止,又兼有肺胃熱邪,加黃芩一到二錢,嚴重者再加知母、石膏,此時生薑用量宜減至一片。如果寒邪咳嗽,痰液不易排出,加當歸二到三錢,老年人尤其適用。

如果流行性感冒初期,痰多氣逆,加藿香一錢;如果兼有胸悶脹滿,加厚朴一錢,暫時疏通痰氣,然後再根據寒熱虛實調整藥物。如果因氣虛突然昏倒,但無痰症者,均不可使用此方。

金水六君煎(景岳):治療肺腎虛寒,痰多,或老年人陰虛、氣血不足,外感風寒,出現咳嗽、嘔惡、多痰、呼吸急促等症,療效顯著。

藥物包括當歸(二到三錢)、熟地黃(三到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加生薑三到七片。如果大便不成形且濕氣較重,去當歸加山藥;如果痰多氣滯,胸膈不舒,加白芥子七分;如果陰寒較盛,咳嗽久治不愈,加細辛五到七分;如果兼有表邪寒熱,加柴胡一到二錢。

滾痰丸(王隱君):治療實熱、陳年老痰引起的各種怪病。

藥物包括青礞石(一兩)、沉香(五錢)、酒制大黃、黃芩(各半斤)。

將青礞石打碎,與焰硝一兩混合,放入瓦罐,用鹽泥封固,曬乾後用火煅燒,至石色如金為度,研磨成粉末,與其他藥物混合製成水丸。根據患者虛實情況服用,用薑湯送服。服藥後應仰臥,使藥物停留在胸膈之間,以排出上焦痰滯,服藥後不宜飲水和活動。

牛黃丸:治療中風痰火閉結,或驚癇、癱瘓,語言不利,神志恍惚,精神昏迷,不省人事,或咳嗽、痰多、煩悶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