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3)

上卷 (3)

7. 手少陰心經五腧穴

一、少衝(井穴)

部位,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證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肘腋痛。

針灸,針入一分。可灸三壯。

二、少府(滎穴)

部位,在小指本節後陷中。平直勞宮。

證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掌中熱。臂酸。肘腋攣急。胸中痛。手卷不伸。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七壯。

三、神門(俞穴)

部位,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證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狂笑。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

針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

四、靈道(經穴)

部位,在臂內下廉。去掌後橫紋後一寸五分。

證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言。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五、少海(合穴)

部位,在肘內廉橫紋頭盡處陷中。曲手向頭取之。

證治,寒熱齒齲痛。目眩發狂。嘔吐涎沫。項不得回顧。肘攣。腋脅下痛。四肢不得舉。

針灸,針入五分。不宜灸。

按:以上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為心本藏之井木。滎火。俞土。經金。合水五穴。乃扁鵲所增。本輸篇並未記載。然神門一穴。照子午流注甲己日卯時針之。治大小人癇證有特效。(仙)用針數十年。心本藏九穴。僅取神門一穴。餘八穴未曾一次取用。蓋尊經旨。

外經病而內不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之正義。兌骨即掌外側腕後高起之踝骨。手踝骨向內轉。踝內側骨有空即神門穴。踝骨上另有一空即養老穴。經稱此骨名兌骨。兌有內通之義。向內一轉則神門養老兩孔穴皆開。與足內外踝之頑梗不開無穴可取者。迥然不同。故別其名曰兌骨。

繼起針灸家多書作銳骨。義未妥。

8. 手太陽小腸經六腧穴

一、少澤(井穴)

部位,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

證治,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口乾。心煩。臂痛。瘛瘲。咳嗽。頸項急不可顧。目生膚翳覆瞳子。

針灸,針入一分。可灸一壯。

按:少澤井金。乃手少陰交手太陽之起穴。心乃五臟六腑之主。合於小腸。山澤通氣。一手小指而兩井穴出其內外。心井曰少衝。小腸井曰少澤。

二、前谷(滎穴)

部位,在小指外側本節之前陷中。

證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頷腫喉痹。咳嗽衄血。頸項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舉。

針灸,針入一分。可灸一壯。

按:前谷滎水穴。乃手太陽脈之所溜。在小指本節前。故稱前谷。

三、後谿(俞穴)

部位,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握掌取之。

證治,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頭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肘攣急。

針灸,針入一分。可灸一壯。

按:後谿俞木穴。乃手太陽脈之所注。在手小指本節之後。掘掌視之。較前谷高起。故稱後谿穴。內通督脈。乃靈龜八穴之一。照開時針之。可針六分或八分。

四、腕骨(原穴)

部位,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證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目冷淚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瘧頭痛煩悶。驚風瘛瘲。五指掣。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按:腕骨乃手太陽脈所過之原穴。手外側腕前一小骨。手常屈伸轉側。則此骨宛轉。穴在骨稍前故名腕骨穴。繼起針灸家更名起骨。以免與穴名混同。亦可。

五、陽谷(經穴)

部位,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

證治,癲疾狂走。熱病汗不出。脅痛。頸頷腫。寒熱。耳聾耳鳴。齒齲痛。臂腕外側痛不舉。妄言左右顧。瘛瘲目眩。

針灸,針入二分。留二呼。可灸三壯。

按:陽谷經穴。乃太陽脈之所行。在手外側腕中。斜上兌骨。則為養老。與腕上手少陽陽池及大次指兩筋間之陽谿穴成一橫線。然此穴不如陽谿陽池之寬深。故名陽谷。

六、小海(合穴)

部位,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中。伸臂而得之。

證治,肩臑肘臂外後廉痛。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痛腫。小腹痛。四肢不舉。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按:小海合穴。乃手太陽小腸脈之所入。合治內府。其脈入缺盆者。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胃為水穀之海。小腸與胃相連綴。故肘內合穴名小海。且手三陽脈皆起於足。小腸合於巨虛下廉。大腸反合巨虛上廉。蓋大腸展轉反側。為傳導之官。小腸乃受盛之官。直趨於下。化物出焉。故合穴反居大腸合穴之下也。

9. 足太陽膀胱經六腧穴

一、至陰(井穴)

部位,在足指外側。去爪甲如韭葉。

證治,目生翳。鼻塞頭重。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轉筋。寒瘧。汗不出。煩心。足下熱。小便不利。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按:至陰乃足太陽膀胱所出之井金穴。考經脈十二回環之次序。足太陽終於此穴。交足少陰腎之經。蓋太陽經穴至此已交於陰經。故曰至陰。

二、通谷(滎穴)

部位,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證治,頭重目眩。善驚引。鼽衄。頸項痛。目䀮䀮。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按:通谷乃足太陽所溜之滎穴。滎小水也。谷能通行小水。故名通谷。

三、束骨(俞穴)

部位,在足小指外側本節之後。赤白肉際陷中。

證治,腰脊如折。髀不可曲。膕如結。腨如裂。耳聾。惡風寒。目眩。項強不可回顧。目內眥赤爛。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按:束骨穴乃足太陽所注之俞穴。前有足小指本節骨。後有京骨穴上之大骨。此穴居外側赤白肉際陷者中。前本節骨後大骨如受約束之形。故名束骨。

四、京骨(原穴)

部位,在足外側大骨之下。赤白肉際陷中。

證治,膝痛不得屈伸。目內眥赤爛。瘧寒熱。善驚。不欲食。筋攣。足胻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背不可俯仰。衄血不止。目眩。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按:京骨穴乃足太陽所過之原穴。京大也。其穴在足外側大骨之下。此大骨本名京骨。因與穴同名。別其名曰大骨。與手腕骨別稱起骨。同一義也。

五、崑崙(經穴)

部位,在足外踝後。跟骨之上陷中。

證治,腰尻痛。足踹腫。不得履地。鼽衄。膕如結。踝如裂。頭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滿。陰腫痛。小兒發癇瘛瘲。

針灸,針入五分。可灸三壯。炷如小麥大。妊婦刺之墮胎。

按:崑崙乃足太陽所行之經穴。膀胱為水府。此穴居踝後。較井滎俞原各穴皆高。崑崙乃水之高源。故以此名其穴。

六、委中(合穴)

部位,在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

證治,膝痛。腰挾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凡傷寒熱汗不出。取其經血立愈。委中者。血郄也。大風發眉墮落。可刺之出血。

針灸,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七吸。禁灸。

按:委中乃足太陽膀胱經所入之合穴。穴在膕中央。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凡太陽經脈所過。腰髀膝關重痛。大風眉落。風邪深入於陽蹺奇經。乃足太陽之別脈。均可刺委中出血。以上所言。皆邪實宜瀉之之證。正虛者。則不可妄刺。素問云。刺委中大脈令人僕。脫色。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