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1)
上卷 (1)
1. 手太陰肺經五腧穴
一、少商(井穴)
部位,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白話文:
一、少商(井穴)位於手掌大拇指末端內側,距離指甲邊緣約一韭葉寬的位置。
證治,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痎瘧振寒。腹滿唾沫。唇乾引飲不下。膨膨。手攣指痛。寒慄鼓頷。喉中鳴。
白話文:
病症,心情煩躁易噁心。心胸滿悶。汗出而怕冷。咳嗽呃逆。瘧疾發作寒顫。腹部脹滿兼有唾液。嘴脣乾澀想喝水但難以下嚥。肚子脹脹的。手指抽痛。寒戰發抖,下巴顫動。喉嚨裡有聲音。
針灸,三稜針刺之。微出血。泄諸臟熱氣。不宜灸。
按,少商乃陰井木穴之始。西方白色。入通於肺。其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臟為陰。陰常不足也。
二、魚際(滎穴)
部位,在大指本節後散脈中。
白話文:
針灸,使用三稜針刺入,稍微出血,可以排出各臟腑的熱氣,不適合用灸法。
少商穴是陰經井穴的起點,屬於木,對應西方白色,與肺相通,其音屬商。稱為少,因為五臟屬陰,陰常不足。
第二個穴位,魚際穴(滎穴)
位置,在大拇指根部後方的散脈中。
證治,灑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煩心。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支滿。喉中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出。嘔血。心痹。悲恐。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方法:
-
灑淅惡風寒:怕風怕冷,一吹到風或受涼就容易感冒。
-
虛熱:身體虛弱,但有發熱的現象。
-
舌上黃:舌苔發黃。
-
身熱頭痛:身體發熱,伴有頭痛。
-
咳嗽:咳嗽。
-
汗不出:不出汗。
-
痹走胸背痛:胸背部疼痛,遊走不定。
-
不得息:不能休息。
-
目眩煩心:頭暈目眩,心煩意亂。
-
少氣:氣短。
-
腹痛不下食:腹痛,吃不下東西。
-
肘攣支滿:肘部攣縮,四肢麻木腫脹。
-
喉中乾燥:喉嚨乾燥。
-
寒慄鼓頷:畏寒,下巴顫動。
-
咳引尻痛:咳嗽時,臀部疼痛。
-
溺出:小便失禁。
-
嘔血:嘔吐出血。
-
心痹:心臟疼痛。
-
悲恐:悲傷恐懼。
按:魚際乃陰滎火穴。在手大指後魚腹中。手大指接近次指時。則魚腹豐滿。離開次指時。則本節後內側微陷下。有如魚腹正中交際之形。故名魚際。魚際為火穴。肺為金藏。火能剋金。故此穴言針不言灸。
三、大淵(俞穴)
部位,在手掌後陷中。
白話文:
魚際穴是陰經的滎火穴,位於手大拇指後方的魚腹中。當手大拇指靠近食指時,魚腹豐滿;當手大拇指離開食指時,本節後的內側微微凹陷,就像魚腹正中交會的形狀,因此稱之為魚際。魚際穴是火穴,肺是金臟,火能剋金,因此這個穴位只可以針刺,不能灸。
證治,胸痹逆氣。寒厥善噦嘔。飲水咳嗽。煩惋不得臥。肺脹滿膨膨。臂內廉痛。目生白翳。眼眥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熱。數欠。喘不得息。噫氣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咽乾。狂言口僻。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胸悶氣逆。畏寒怕冷,容易噁心嘔吐。喝水時咳嗽。煩躁不安,無法入睡。肺部脹滿,膨脹隆起。胳膊內側疼痛。眼睛生出白色翳膜。眼白佈滿紅色血絲。後腦勺疼痛。手掌心發熱。頻繁打哈欠。喘不過氣來。打嗝,氣逆上衝。心痛吐血。發抖畏寒。咽喉乾燥。胡言亂語,口齒不清。
按:大淵乃脈之所會。本輸篇云。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俞。蓋其穴在手大指如魚形之後。再下一寸。即寸口脈之起點。此五臟之腧穴。亦稱原穴。蓋六腑水穀精華。注入五臟經腧之起原處。故稱淵。
白話文:
大淵穴是經脈匯聚的地方,根據《本輸篇》的記載,位於手大拇指後方一寸凹陷處,是手太陰肺經的俞穴。這個穴位正好是寸口脈的起點,也是五臟的腧穴,又稱原穴。因為六腑吸收的水穀精華,會注入五臟經絡的起點,所以稱為淵。
四、經渠(經穴)
部位,在寸口陷中。
證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膨。喉痹。掌中熱。咳嗽上氣。數欠。熱病汗不出。
暴痹喘。足心痛。嘔吐。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即傷人神。
白話文:
四、經渠(經穴)
部位:位於手腕橫紋上,橈骨動脈搏動處凹陷之中。
證治:適用於瘧疾寒熱、胸背部緊繃、胸部脹滿、喉嚨疼痛、手掌發熱、咳嗽上氣、呼吸急促、發燒出汗困難、突然發作的喘息、足心疼痛、嘔吐等症狀。
針灸:針刺入穴位二分深,留針三呼(約六秒鐘)。禁止灸灼,灸灼會傷及神氣。
按: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即關上部位。寸至關長一寸九分。以下即為尺中。言經渠者。乃經過之沖渠要道。大淵在寸口之始。經渠居寸口之中。並未入於尺中也。
白話文:
按:經渠位於寸口的中間,是動脈血流通過的要道,它與關上相連。寸口到關上的長度為一寸九分,關下便是尺。經渠是血流通過的重要通道。大淵穴位於寸口的起點,經渠穴位於寸口的中間,並沒有進入尺中。
五、尺澤(合穴)
部位,在肘中約紋上動脈中。
證治,風痹肘攣。手臂不得舉。喉痹上氣。舌乾。咳嗽唾濁。四肢暴腫。臂寒短氣。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五、尺澤(合穴)
位置,在肘部中央的紋路上,動脈之中。
主治,風濕引起的肘部拘緊。手臂無法抬起。咽喉阻塞,呼吸困難。舌頭乾燥。咳嗽且痰多。四肢突然浮腫。手臂寒冷,呼吸短促。
針灸,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灸五壯。
其:尺澤乃肺之合穴。可針。可灸。蓋陰合為水。肺為金藏。水乃金之所生。邪之實者針之。瀉某子故也。肺乃臟氣之藏。山澤通氣。此穴恰在太陰尺中。脈之結點。故名尺澤。義至深也。
白話文:
尺澤是肺經的合穴。可以針灸治療。因為陰合為水,肺是金藏。水是金的來源。實邪可以用針灸的方法瀉出,以此來治療疾病。肺是臟氣的藏腑,山澤相通。這個穴恰好位於太陰尺中,是經脈的結點。因此命名為尺澤。它的意義十分深遠。
2. 手陽明大腸經六腧穴
一、商陽(井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證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頷腫。齒痛。
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
針灸,針入一分。留一呼。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頃立已。可灸三壯。
白話文:
商陽穴(井穴)
**位置:**位於手拇指與食指之間,靠近食指側,指甲角邊緣,像韭菜葉一樣的部位。
**主治:**胸悶氣脹,喘咳、咳嗽、身體浮腫,熱病發汗不暢,耳鳴、耳聾,寒熱交替發作的瘧疾,口乾,下巴腫脹,牙齒疼痛,怕冷,肩背僵硬疼痛,牽引至鎖骨凹陷處疼痛,眼睛青盲。
**針灸方法:**針刺入穴位一寸深,留針一呼的時間(約4秒)。右邊的商陽穴由左邊手操作,左邊的商陽穴由右邊手操作。針灸後站立約一刻鐘(約15分鐘)。可灸三壯。
按:商陽乃陽井金穴之始。木上有水曰井。水乃金之所生。陽常有餘。商乃肺音。大腸合之。故曰商陽。大腸之脈。上頸貫頰。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故治齒病目病。當左取右而右取左也。
白話文:
商陽穴是手陽明經穴的井穴,為金行的開始。木上有水叫井。水生金,陽氣常充盈。商為肺的音,大腸與肺相表裡。因此稱商陽。大腸之經從頸部貫穿面頰,交於人中穴,左右互相交會,上夾鼻孔。因此治療牙病、眼病時,應在左側治療右側,在右側治療左側。
二、二間(滎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
證治,喉痹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口喎。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按:二間乃陽滎水穴。金水相生。可針可灸。手次指亦名食指。共三節。此穴在二節與三節之中間。故曰二間。
三、三間(俞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節之後。內側陷中。
證治,喉痹。咽中如鯁。齒齲痛。嗜臥。胸滿腸鳴。洞泄寒瘧。唇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
針灸,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按:三間乃陽俞木穴。手陽明脈之所注。在食指本節第三骨之後。大次指歧骨之前。穴居其中。故名三間。
四、合谷(原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白話文:
二、二間(滎穴)
**部位:**位於手大拇指次指(食指)的第二節與第三節之間,內側凹陷處。
**證治:**適用於治療喉嚨阻塞、下巴腫脹、肩背疼痛、發冷、鼻塞流鼻血、容易驚嚇、口歪等症狀。
**針灸:**針刺深度三分,可以灸三壯。
**按語:**二間穴屬於陽明經的滎穴,五行屬水,金生水,因此可以針灸治療。食指共分三節,此穴位於第二節與第三節之間,故名二間。
三、三間(俞穴)
**部位:**位於手大拇指次指(食指)的第二節之後,內側凹陷處。
**證治:**適用於治療喉嚨阻塞、咽喉有異物感、牙齒疼痛、嗜睡、胸悶腹鳴、腹瀉、寒熱交替、嘴唇乾燥口渴、氣喘、眼角疼痛等症狀。
**針灸:**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可以灸三壯。
**按語:**三間穴屬於陽明經的俞穴,五行屬木,手陽明經氣血在此匯聚。位於食指第二節第三骨之後,與次指(食指)歧骨(食指第一節)之間,穴位位於其中,故名三間。
四、合谷(原穴)
**部位:**位於手大拇指次指(食指)的歧骨(食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的凹陷處。
證治,療寒熱瘧。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頭痛。齒齲。喉痹。痿臂。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
針灸,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若婦人妊娠。不可剌。刺之損胎氣。
白話文:
-
療治:治療寒熱瘧疾。
-
鼻鼽衄:鼻出血,鼻塞,出血。
-
熱病汗不出:熱病,汗不出。
-
目視不明:眼睛看不清楚。
-
頭痛:頭痛。
-
齒齲:牙齒腐蝕。
-
喉痹:喉嚨腫痛。
-
痿臂:手臂無力。
-
面腫:臉腫。
-
脣吻不收:嘴脣不能閉合。
-
喑不能言:啞了,不能說話。
-
口噤不開:嘴巴緊閉,不能張開。
按:合谷乃大腸手陽明之原穴。居大指次指歧骨間。稍偏次指微前缺陷中。直下可達勞宮。與後谿成一直線。大指次指相合處。類似深谷。故稱合谷。病重者。可深刺八分或一寸。
五、陽谿(經穴)
部位,在腕中上側大指與次指兩筋間陷中。
白話文:
合谷穴是大腸手陽明經的原穴。位於拇指和食指的分叉處。稍微偏向食指,微向前凹陷處。直下可以到達勞宮穴。與後谿穴成一直線。拇指和食指相合處,類似深谷,所以稱為合谷。如果病情嚴重,可以深刺八分或一寸。
證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喉痹。耳鳴。齒痛。驚掣肘臂不舉。痂疥。
針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慎如合谷法。
白話文:
證治:
-
狂言喜笑見鬼:精神錯亂,喜歡胡言亂語、傻笑,看見鬼魂。
-
熱病煩心:發高燒,心煩意亂。
-
目風赤爛有翳:眼睛紅腫化膿,有白色的膜狀物覆蓋。
-
厥逆頭痛:氣逆頭痛,頭痛劇烈,伴有眩暈。
-
胸滿不得息:胸悶氣短,無法呼吸。
-
寒熱瘧疾:瘧疾,發冷發熱交替出現。
-
喉痹:喉嚨腫痛。
-
耳鳴:耳朵裡有嗡嗡的聲音。
-
齒痛:牙痛。
-
驚掣肘臂不舉:突然抽搐,手肘無法抬高。
-
痂疥:皮膚上的瘡痂和疥瘡。
按:陽谿乃手陽明所行之經穴。手太陰肺別絡列缺交會之處。肺位最高。大腸居下。手指掌後仰。則大指與次指兩筋高起。太陰交陽明之處。有類山溪。故名陽谿。
六、曲池(合穴)
部位,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白話文:
註解:陽谿是手陽明經絡中的一個穴位,也是手太陰肺經的別絡列缺交會的地方。肺部的位置最高,而大腸的位置較低。當手指掌後仰時,大拇指和小指的兩根筋會高高隆起,這個部位就是太陰交陽明之處,其形狀類似於山中的溪流,因此而得名陽谿。
證治,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隨。刺風癮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臂肘細而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
針灸,針入七分。得氣先瀉後補之。可灸三壯。
白話文:
證治:肘部疼痛。偏癱,半身不遂。風濕疹。喉嚨疼痛不能說話。胸中煩悶,胸悶氣短。筋脈鬆弛,無力。握不住東西。拉不開弓。彎曲和伸展困難。手臂和肘部瘦弱無力。傷寒的餘熱未盡,皮膚乾燥。
按:曲池乃大腸手陽明之合穴。陽合為土。陽明多氣多血。有餘者瀉之。然大腸為庚金。土穴乃金之母。故瀉後當補之。邪氣之來也緊而急。穀氣之來也徐而和。先瀉後補。指下針下。猶有所別。穴在肘外輔骨稍前陷中。屈曲其臂乃得之。故稱曲池。
白話文: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屬陽土,陽明經脈內的氣血旺盛,如果人體內發生過盛的情況,則需瀉出體外。但大腸屬庚金,土穴是金之母,故瀉後應再予以補益。邪氣來勢猛烈,穀氣來勢舒緩和緩。先將邪氣瀉出後,再補益正氣,針灸是需要先瀉後補,但穴位的施針卻須有所區分。曲池穴位於手肘外側的輔骨稍前、有一個凹陷處,將手臂彎曲才能發現,所以稱為曲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