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1)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

1. 手太陰肺經五腧穴

一、少商(井穴)

部位,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證治,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痎瘧振寒。腹滿唾沫。唇乾引飲不下。膨膨。手攣指痛。寒慄鼓頷。喉中鳴。

針灸,三稜針刺之。微出血。泄諸臟熱氣。不宜灸。

按,少商乃陰井木穴之始。西方白色。入通於肺。其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臟為陰。陰常不足也。

二、魚際(滎穴)

部位,在大指本節後散脈中。

證治,灑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煩心。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支滿。喉中乾燥。寒慄鼓頷。咳引尻痛。溺出。嘔血。心痹。悲恐。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

按:魚際乃陰滎火穴。在手大指後魚腹中。手大指接近次指時。則魚腹豐滿。離開次指時。則本節後內側微陷下。有如魚腹正中交際之形。故名魚際。魚際為火穴。肺為金藏。火能剋金。故此穴言針不言灸。

三、大淵(俞穴)

部位,在手掌後陷中。

證治,胸痹逆氣。寒厥善噦嘔。飲水咳嗽。煩惋不得臥。肺脹滿膨膨。臂內廉痛。目生白翳。眼眥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熱。數欠。喘不得息。噫氣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咽乾。狂言口僻。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按:大淵乃脈之所會。本輸篇云。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俞。蓋其穴在手大指如魚形之後。再下一寸。即寸口脈之起點。此五臟之腧穴。亦稱原穴。蓋六腑水穀精華。注入五臟經腧之起原處。故稱淵。

四、經渠(經穴)

部位,在寸口陷中。

證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膨。喉痹。掌中熱。咳嗽上氣。數欠。熱病汗不出。

暴痹喘。足心痛。嘔吐。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即傷人神。

按: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即關上部位。寸至關長一寸九分。以下即為尺中。言經渠者。乃經過之沖渠要道。大淵在寸口之始。經渠居寸口之中。並未入於尺中也。

五、尺澤(合穴)

部位,在肘中約紋上動脈中。

證治,風痹肘攣。手臂不得舉。喉痹上氣。舌乾。咳嗽唾濁。四肢暴腫。臂寒短氣。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其:尺澤乃肺之合穴。可針。可灸。蓋陰合為水。肺為金藏。水乃金之所生。邪之實者針之。瀉某子故也。肺乃臟氣之藏。山澤通氣。此穴恰在太陰尺中。脈之結點。故名尺澤。義至深也。

2. 手陽明大腸經六腧穴

一、商陽(井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證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頷腫。齒痛。

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

針灸,針入一分。留一呼。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頃立已。可灸三壯。

按:商陽乃陽井金穴之始。木上有水曰井。水乃金之所生。陽常有餘。商乃肺音。大腸合之。故曰商陽。大腸之脈。上頸貫頰。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故治齒病目病。當左取右而右取左也。

二、二間(滎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

證治,喉痹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口喎。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按:二間乃陽滎水穴。金水相生。可針可灸。手次指亦名食指。共三節。此穴在二節與三節之中間。故曰二間。

三、三間(俞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節之後。內側陷中。

證治,喉痹。咽中如鯁。齒齲痛。嗜臥。胸滿腸鳴。洞泄寒瘧。唇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

針灸,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按:三間乃陽俞木穴。手陽明脈之所注。在食指本節第三骨之後。大次指歧骨之前。穴居其中。故名三間。

四、合谷(原穴)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證治,療寒熱瘧。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頭痛。齒齲。喉痹。痿臂。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

針灸,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若婦人妊娠。不可剌。刺之損胎氣。

按:合谷乃大腸手陽明之原穴。居大指次指歧骨間。稍偏次指微前缺陷中。直下可達勞宮。與後谿成一直線。大指次指相合處。類似深谷。故稱合谷。病重者。可深刺八分或一寸。

五、陽谿(經穴)

部位,在腕中上側大指與次指兩筋間陷中。

證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喉痹。耳鳴。齒痛。驚掣肘臂不舉。痂疥。

針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慎如合谷法。

按:陽谿乃手陽明所行之經穴。手太陰肺別絡列缺交會之處。肺位最高。大腸居下。手指掌後仰。則大指與次指兩筋高起。太陰交陽明之處。有類山溪。故名陽谿。

六、曲池(合穴)

部位,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證治,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隨。刺風癮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臂肘細而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

針灸,針入七分。得氣先瀉後補之。可灸三壯。

按:曲池乃大腸手陽明之合穴。陽合為土。陽明多氣多血。有餘者瀉之。然大腸為庚金。土穴乃金之母。故瀉後當補之。邪氣之來也緊而急。穀氣之來也徐而和。先瀉後補。指下針下。猶有所別。穴在肘外輔骨稍前陷中。屈曲其臂乃得之。故稱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