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一日足大二外踝,三日股內四在腰,五口六手七內踝,八腕九尻十背腰,十一鼻柱二髮際,三牙四胃五遍身,六胸七氣八股內,九足二十內踝尋,二十一手小二外踝,三日肝足四手明,五足六胸七在膝,八陰九脛晦趺停。

【注】,足大,足之大趾也。氣,氣衝也。手小,手之小指也。手明,手陽明也。足,足陽明也。陰,男女前陰中也。晦,月盡也。趺,足十趾岐骨也。

白話文:

每日人體穴位神靈所在,禁忌針灸歌:

初一,神靈在腳大拇趾;初二,在外踝;初三,在大腿內側;初四,在腰部;初五,在口部;初六,在手部;初七,在內踝;初八,在手腕;初九,在臀部;初十,在背部腰部;十一,在鼻柱;十二,在髮際;十三,在牙齒;十四,在胃部;十五,遍佈全身;十六,在胸部;十七,在氣衝穴;十八,在大腿內側;十九,在足部;二十,在內踝;二十一,在手小指;二十二,在外踝;二十三,在肝經足部;二十四,在手陽明經;二十五,在足陽明經;二十六,在胸部;二十七,在膝蓋;二十八,在男女生殖器之間;二十九,在小腿骨;三十,在腳趾分叉處。

【註解】 足大,指的是腳的大拇趾。 氣,指的是氣衝穴。 手小,指的是手的小指。 手明,指的是手陽明經。 足,指的是足陽明經。 陰,指的是男女生殖器之間。 晦,指的是月亮的最後一天。 趺,指的是腳趾分叉的骨頭。

2. 十二時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子踝醜頭寅耳邊,卯面辰項巳乳肩,午脅未腹申心主,酉膝戌腰亥股端。

【注】,子踝,左、右內踝、外踝也。寅耳邊,左右兩耳也。辰項,頸項也。巳乳肩,兩乳兩肩也。午脅,左右脅也。未腹,大腹少腹也。申心主,胸膈也。酉膝,左右兩膝也。戌腰,腰背也。亥股,兩股內外也。

白話文:

子時人神在腳踝,丑時在頭部,寅時在耳朵附近,卯時在臉部,辰時在脖子,巳時在乳房和肩膀,午時在脅肋,未時在腹部,申時在心臟和胸膈,酉時在膝蓋,戌時在腰部,亥時在大腿。

【註解】 子時的腳踝,指的是左右腳的內踝和外踝。寅時的耳朵邊,指的是左右兩邊的耳朵。辰時的脖子,指的是頸部。巳時的乳肩,指的是兩邊的乳房和肩膀。午時的脅,指的是左右兩邊的脅肋。未時的腹,指的是大腹和小腹。申時的心主,指的是胸部和膈。酉時的膝,指的是左右兩邊的膝蓋。戌時的腰,指的是腰部和背部。亥時的股,指的是兩邊大腿的內側和外側。

3. 禁針穴歌

禁針穴道要先明,腦戶囟會及神庭,絡卻玉枕角孫穴,顱息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及青靈,乳中上。三陽絡,二十三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無妊娠。

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人悶倒,三里急補人還平,刺中五臟膽皆死,衝陽血出投幽冥,海泉顴髎乳頭上,脊間中髓傴僂形,手魚腹陷陰股內,膝臏筋會及腎經,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皆通評。

白話文:

禁針的穴道要先弄清楚,像是腦戶、囟會、神庭這些穴位,還有絡卻、玉枕、角孫穴,以及顱息、承泣、承靈等穴位,神道、靈臺、膻中也不可針刺,水分、神闕和會陰穴也要避免。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和青靈,還有乳中(乳頭)上方的穴位,以及三陽絡,這總共二十三個穴位是不能針刺的。懷孕的婦女不適合針刺合谷穴,三陰交也是這個道理,石門穴更要禁止針灸,因為女子如果針刺這個穴位,可能終身無法懷孕。

另外還有云門和鳩尾穴,缺盆和客主人穴也不宜深刺,肩井穴如果深刺可能會讓人昏厥,這時要趕快針刺足三里穴來急救,人就能恢復正常。如果針刺到五臟,或是膽,人都會死亡,刺到衝陽穴大量出血也會喪命,海泉、顴髎、乳頭上方的穴位,脊椎中間的脊髓都不能針刺,否則會造成身體彎曲駝背,還有手掌魚際處凹陷處,大腿內側、膝蓋骨下方與筋交會之處,以及腎經的穴位,腋下與大腿內側各三寸的穴位,還有眼睛周圍與關節部位,這些都是不能亂針刺的。

4. 禁灸穴歌

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啞門風府逆,睛明攢竹下迎香,天柱素髎上臨泣,腦戶耳門瘈脈通,禾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人迎等,肩貞大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環俞,鳩尾淵液和周榮,腹哀少商並魚際,經渠天府及中衝,陽池陽關地五會,漏谷陰陵條口逢,殷門申脈承扶忌,伏兔髀關連委中,陰市下行尋犢鼻,諸穴休將艾火攻。

白話文:

共有四十七個穴位禁止用艾灸,分別是承光穴、啞門穴、風府穴,這三個穴位逆反著來灸會出問題。還有睛明穴、攢竹穴、下迎香穴、天柱穴、素髎穴、上臨泣穴,這些都不能灸。腦戶穴、耳門穴、瘈脈穴這三個穴位相通,也不能灸,禾髎穴、顴髎穴、絲竹空穴,頭維穴、下關穴、人迎穴等穴位,還有肩貞穴、大牖穴、心俞穴,這些穴位同樣不能灸。乳中穴、脊中穴、白環俞穴、鳩尾穴、淵液穴、和周榮穴,腹哀穴、少商穴,以及魚際穴、經渠穴、天府穴、中衝穴、陽池穴、陽關穴、地五會穴、漏谷穴、陰陵穴、條口穴,殷門穴、申脈穴、承扶穴、伏兔穴、髀關穴、連著委中穴,陰市穴、往下尋找的犢鼻穴,這些穴位都不要用艾火來灸。

5. 制針法歌

制針須用馬銜鐵,惟有金針更可嘉,煅煉塗酥插臘肉,煮針之藥有多法。

【注】,制針用馬嚼環鐵者,以馬屬午,午為火,火剋金,取剋制之義也。若以真金制針,用之更佳。其煅煉之法:將鐵絲於火中煅紅,截為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長短不拘,次以蟾酥塗針上,入火中微煅,取起,復照前塗酥,煅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裡,肉之外,將後藥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乾,傾於水中,待冷將針取出,於黃土中插百餘下,以去火毒,其針要光圓,不可用尖鋒,次以銅絲纏其柄。

煮針藥方

麝香(五分),膽礬(一錢),石斛(一錢),穿山甲(三錢),硃砂(三錢),沒藥(三錢),川芎(三錢),細辛(三錢),甘草節(五錢),沉香(五錢),磁石(一兩)

以上諸藥氣味,能引入針內。

白話文:

製作針具要用馬嚼環的鐵,但最好還是用金針。製作時,要把鐵絲燒紅,塗上蟾酥,插進臘肉裡,再用藥材煮過。

之所以用馬嚼環鐵,是因為馬屬午,午屬火,火剋金,取其剋制之意。如果用純金來製作針具,效果會更好。製作方法是:把鐵絲在火中燒紅,截成二寸、三寸或五寸的長度,隨意即可。然後在針上塗抹蟾酥,放入火中稍微燒一下,取出後再次塗抹蟾酥,這樣重複三次。趁熱把針插入臘肉皮裡面,肉的外面,接著用藥材加三碗水煮沸,再把針和臘肉一起放進去煮到水乾。將針連同肉一起倒入水中,待冷卻後取出針。接著在黃土中插一百多次,去除火毒,這樣針就會變得光圓,不能有尖銳的鋒芒。最後用銅絲纏繞在針的柄上。

煮針的藥方是:麝香(五分)、膽礬(一錢)、石斛(一錢)、穿山甲(三錢)、硃砂(三錢)、沒藥(三錢)、川芎(三錢)、細辛(三錢)、甘草節(五錢)、沉香(五錢)、磁石(一兩)。

以上這些藥材的氣味,可以引導進入針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