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列缺穴歌

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痹麻,痰涎頻上壅,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能瘥。

【注】,列缺穴,其穴在腕後側上一寸五分,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主治偏風頭痛,遍身風痹麻木,痰壅氣堵,口噤不開等證。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白話文:

列缺穴位於手腕外側上方,將兩手交叉,穴位就在食指末端筋骨間的縫隙中。這個穴位擅長治療偏頭痛、全身風濕麻痺、痰液壅塞、口噤不能張開等症狀。如果能掌握正確的補瀉手法,就能快速見效。

【註解】列缺穴,位置在手腕外側上方一寸五分處,兩手交叉時,在食指末端筋骨間的縫隙中。主要治療偏風頭痛、全身風濕麻木、痰液壅塞、氣阻、口噤不開等病症。針刺二分深,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灸三壯。

2. 四季針灸坐向歌

四季針灸坐向理,宜從四季順自然,東南西北四維向,以迎生氣本乎天。

【注】,針灸坐向,避忌之理,《醫學入門》:「春坐東向西,夏坐南向北,秋坐西向東,冬坐北向南。」皆背四季生氣之向,不可為法。宜從春向東,夏向南,秋向西,冬向北,四土旺月向四維,以迎生氣,本乎天理,順其自然為是也。

白話文:

針灸時的坐向,應該配合四季的自然變化。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角落,都要選在能迎接天地生氣的方位。

【註解】:

關於針灸坐向的避忌,《醫學入門》中說:「春天坐著面向西方,夏天坐著面向北方,秋天坐著面向東方,冬天坐著面向南方。」這些都是背對四季生氣的坐向,不應該作為依據。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春天面向東方,夏天面向南方,秋天面向西方,冬天面向北方。至於土旺的月份(指每季的最後一個月),則面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角落。這樣才能迎接天地生氣,順應自然法則。

3. 灸法點穴用火歌

點穴坐臥立直正,炷用蘄艾火珠良,灸病古忌八木火,令時通行一炷香。

【注】,凡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毋令傾側,若傾側穴即不正。其炷所用之艾,必用蘄艾,艾令乾燥,入臼搗去淨塵屑,作炷堅實,置穴上,用蔥涎黏固。上古用火珠映日取火點之,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之火;今時惟用香火灼艾,亦通行簡便之法也。

白話文:

點穴時,不論是坐著、躺著或站著,身體都要保持端正。艾草製成的艾炷要用蘄艾,而且艾草要乾燥,搗碎去除雜質後製成結實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用蔥汁黏住固定。古代是用火珠聚焦日光取火來點燃艾炷,並忌用松、柏、枳、橘、榆、棗、桑、竹這八種木材燒的火。現在一般都用香火點燃艾炷,這也是一種方便常用的方法。

【註】凡是灸法,坐著點穴就坐著灸,躺著點穴就躺著灸,站著點穴就站著灸。身體必須保持平直,不能傾斜歪斜,如果傾斜歪斜,穴位就會不準確。艾炷使用的艾草必須是蘄艾,而且要乾燥,放入臼中搗碎去除雜質,製成結實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用蔥汁黏住固定。古代是用火珠利用日光取火點燃艾炷,忌用松、柏、枳、橘、榆、棗、桑、竹這八種木材的火來點燃;現在一般都是用香火來點燃艾炷,這也是一種簡便通行的方法。

4. 灸法早晚次序歌

灸法溫暖宜於午,上下陽陰先後分,脈數新愈不宜灸,欲灸三里過三旬。

【注】,凡灸百病,原為溫暖經絡,宜在午時陽盛之時,火氣易行,必發上下先後:上下經皆灸者,先灸上,後灸下;陰陽經皆灸者,先灸陽,後灸陰。若脈數有熱,新愈氣虛,俱不宜灸,恐傷氣血。但人有病,欲灸足三里者,須年三十以上,方許灸之,恐年少火盛傷目。故凡灸頭,必灸足三里者,以足三里能下火氣也。

白話文:

艾灸這種療法,最好在中午陽氣旺盛的時候進行,因為這時艾灸的溫熱之氣容易運行。艾灸時要注意上下和陰陽的順序,如果上下經脈都要灸,要先灸上部的經脈,再灸下部的經脈;如果陰經和陽經都要灸,要先灸陽經,再灸陰經。如果脈象呈現數象,表示體內有熱,或是剛病好身體還虛弱的時候,都不適合艾灸,以免損傷氣血。但如果想灸足三里穴,必須要年滿三十歲以上才可以進行,因為年輕人火氣旺盛,艾灸可能會傷害眼睛。所以,凡是要灸頭部的人,一定要同時灸足三里穴,因為足三里穴可以引導火氣下行。

5. 灸法大小多少歌

頭骨手足皮薄瘦,巨闕鳩尾小少宜,背腹臍下皮肉厚,大多方能起痼疾。

【注】,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並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壯數宜少。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壯,艾炷如小麥,恐火氣傷心也。背腹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白話文:

頭部、骨骼、手、腳這些皮膚比較薄、肌肉比較少的地方,以及像是巨闕穴、鳩尾穴這些穴位,艾灸時要用小一點的艾炷,灸的次數也要少一點。背部、腹部、肚臍下方這些皮膚肌肉比較厚的地方,艾灸時可以用大一點的艾炷,灸的次數也可以多一點,這樣才能去除頑固的疾病。

【注意】凡是用艾灸治療疾病,一定要讓火力和熱氣足夠達到病灶,才能夠達到治癒的效果。但是頭部和四肢這些地方,皮膚和肌肉比較淺薄,如果同時灸這些地方,可能會讓肌肉、骨骼、氣血難以承受,一定要分開日子灸,或是隔一天灸一次。艾炷的大小要小,灸的次數也要少。如果生病必須要灸巨闕穴、鳩尾穴這兩個穴位,絕對不可以超過三次,艾炷也要像小麥一樣小,不然火氣可能會傷害到心臟。背部、腹部下方這些皮膚肌肉深厚的地方,艾炷可以用大一點的,灸的次數也可以多一點,讓火力和熱氣可以達到,才能夠去除體內頑固的寒冷疾病。

6. 灸法調養歌

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過極慎起居,生冷醇酒諸厚味,惟茹蔬淡適其宜。

【注】,凡灸後,須謹避風寒,慎其起居,養其氣血,其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可過極,和其情志,及禁食一切生冷醇酒厚味等物,即食蔬淡,亦當適宜,不可過度,以調養脾胃也。

白話文:

艾灸之後,必須小心避免吹風受寒,起居作息要謹慎,好好調養氣血。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不要過度,要保持心情平和。飲食方面,要禁吃所有生冷、烈酒和油膩厚味的食物,就算吃蔬菜淡食,也要適量,不可以過度,這樣才能調養好脾胃。

7. 灸瘡調治歌

灸瘡不發氣血竭,七日發膿病必除,發後膏貼防外襲,薄連蔥荽淨瘡汙。

【注】,凡灸諸病,灸瘡應發不發,是其氣血大虧,不必復灸,即灸亦多不能愈。過七天之後,艾疤發時,膿水稠多,其病易愈,以其氣血充暢,經絡流通也。發後貼膏藥者,防其六淫外襲也。如灸瘡黑痛,膿汁汙穢,乃艾火毒盛,必用薄荷、黃連、蔥皮、芫荽煎湯,洗之自愈也。

白話文:

灸瘡如果沒有發出來,代表氣血已經耗竭。通常七天後如果開始發膿,病就會好轉。發膿後要貼膏藥,防止外邪入侵。如果膿水較髒,可用薄荷、黃連、蔥皮、芫荽煎湯清洗,來清潔傷口。

【註解】

一般來說,用艾灸治療各種疾病,如果灸瘡應該發出來卻沒有發出來,代表身體的氣血嚴重虧虛,不必再繼續灸,就算再灸也很難治好。過了七天之後,如果艾灸的疤痕開始發膿,膿水又多又稠,病就容易痊癒,因為這表示氣血充足,經絡也暢通了。發膿後貼膏藥,是為了防止風、寒、暑、濕、燥、火等外來的邪氣侵入。如果灸瘡變黑且疼痛,膿汁又髒又臭,表示艾火的毒性太強,一定要用薄荷、黃連、蔥皮、芫荽煎湯來清洗,自然就會痊癒。

8. 灸瘡膏藥歌

芩連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當歸好,薄荷川芎與蔥白,香油煎藥粉成膏。

【注】,以上藥味各等分,用香油煎藥去滓,再下鉛粉熬成膏,專貼灸瘡。

白話文:

黃芩、黃連、白芷、金星草,加上乳香、淡竹葉、當歸這些藥材都很好,再配上薄荷、川芎和蔥白,用香油煎煮這些藥材,去渣後把藥液熬成膏狀。

【注意】以上這些藥材都使用相同的份量,用香油煎煮藥材並濾掉藥渣,接著加入鉛粉一起熬煮成膏狀,專門用來貼敷灸瘡。

9. 行針避忌歌

行針避忌雨大風,飢飽醉怒渴勞驚,男內女外猶堅守,更看人神不可逢。行針避忌雖如此,還推病之緩急行,緩病欲針擇吉日,急病行針莫稍停。

【注】,按行針避忌,於未刺之先,如風雨晦冥,人之氣血,即凝滯而不調。大飢者氣虛,新飽者氣盛,大醉者氣亂,大怒者氣逆,大渴者液少,大勞者氣乏,大驚者氣散,凡此者脈亂氣散,行針須當避忌,俟其必清必靜,聚精會神,方保無誤也。既刺之後,尤當戒慎。男子忌內,女子忌外,忌外者堅拒勿出,忌內者謹守勿內,則邪氣必去,正氣必復,是謂得氣,理固然矣。猶有達變之法存焉,緩病須擇神吉,急病豈可待時哉。

白話文:

下雨天、刮大風的時候不要扎針,還有肚子很餓、剛吃飽、喝醉酒、很生氣、很渴、過度疲勞、受到驚嚇的時候也不要扎針。給男人扎針要避開身體內部,給女人扎針要避開身體外部,這是要牢記的原則。另外,還要看看扎針的時間有沒有犯到「人神」,也要避開。

扎針的禁忌雖然是這樣,但還要考慮病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如果是慢性病,可以選擇吉利的日子再扎針;如果是急病,就不能再等,要立刻扎針。

【說明】,關於扎針的禁忌,在還沒扎針之前,如果遇到颳風下雨、天氣陰暗的時候,人的氣血就會凝結不順暢。肚子很餓的人氣虛,剛吃飽的人氣盛,喝醉酒的人氣亂,很生氣的人氣逆,很渴的人體液不足,過度疲勞的人氣力不足,受到驚嚇的人氣會散亂。凡是遇到這些情況,脈象就會紊亂,氣會散掉,所以扎針要避開這些時候,等到身體平靜、心神安定,集中精神的時候再扎針,才能確保不出錯。扎完針之後,更要小心謹慎。給男人扎針要避開身體內部,給女人扎針要避開身體外部,要避免扎到不該扎的地方,這樣才能去除邪氣,恢復正氣,這就是所謂的「得氣」,是理所當然的道理。還有一些變通的方法:慢性病需要選擇吉利的時間,但是急病怎麼可以等待時機呢?

10. 四季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四季人神所在處,禁忌針灸莫妄施,春在左脅秋在右,冬在於腰夏在臍。

【注】,四季人神所在之處,謂人之神氣初動之處,同乎天之流行也,禁針灸者恐傷生氣也。人神常在心,春在左脅者肝主升也,秋在右脅者肺主降也,冬在腰者神主藏也,夏在臍者脾主化也。

白話文:

人體的神氣在四季中有不同的所在位置,這些位置是禁止隨意針灸的,春天在左邊脅肋部,秋天在右邊脅肋部,冬天在腰部,夏天在肚臍。

【註解】:所謂四季人神所在之處,是指人體神氣初次發動的地方,和天體的運行相符應,禁止針灸是因為擔心傷害人體的生氣。人體的神氣通常在心臟,春天在左邊脅肋部是因為肝臟主升發的關係,秋天在右邊脅肋部是因為肺臟主肅降的關係,冬天在腰部是因為神氣主藏納的關係,夏天在肚臍是因為脾臟主運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