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心法要訣》~ 卷八 (2)
卷八 (2)
1. 灸蛇蠍蜈蚣蜘蛛咬傷歌
蛇蠍蜈蚣蜘蛛傷,即時疼痛最難當,急以傷處隔蒜灸,五六十壯效非常。
白話文:
蛇、蠍、蜈蚣、蜘蛛等叮咬的傷口,疼痛難忍。在傷口上隔著大蒜施以灸法,灸五六十壯,療效極佳。
【注】,凡蛇、蠍、蜈蚣、蜘蛛咬傷,痛急勢危者,急用艾火於傷處灸之,拔散毒氣即安;或用獨蒜片隔蒜灸之,二三壯換一片,毒甚者,灸五六十壯。
白話文:
凡是蛇、蠍子、蜈蚣、蜘蛛咬傷,疼痛急迫、病情危急者,應立即用艾火在傷處灸,將毒氣拔出散去,症狀就會好轉;或用獨蒜切成薄片,隔著蒜片灸,兩三壯換一片,毒性較強的,可灸五六十壯。
2. 足三里穴歌
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除胸脅痛,腹脹胃中寒,腸鳴並泄瀉,眼腫膝脛酸,傷寒羸瘦損,氣蠱證諸般,氣過三旬後,針灸眼光全。
白話文: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兩條肌腱之間。可以治療胸脅疼痛、腹脹胃寒、腸鳴腹瀉、眼腫膝脛痠痛、傷寒體虛瘦弱、氣蠱證等各種疾病。如果針灸治療超過三十天,視力就可以完全恢復。
【注】,三里,足三里穴也。其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針五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胸脅疼痛,腹脹,胃寒,腸中雷鳴,脾寒泄瀉,眼目紅腫,膝脛痠痛,傷寒熱不已,瘦弱虛損,小腸氣痛,與水氣,蠱毒,鬼擊諸證,悉宜針灸,但小兒忌灸,恐眼目不明,惟三十以外方可灸之,令眼目光明也。
白話文:
注:
這裡的三里指的是足三里穴,它的位置在膝蓋眼下三寸(約10公分)、小腿外側肌肉外緣、大筋的內側中央處。針灸時針灸5分(約0.3公分),留針7次呼吸的時間,艾灸3壯。
它的主治疾病有:胸脅疼痛、腹脹、胃寒、腸中雷鳴、脾寒泄瀉、眼目紅腫、膝脛痠痛、傷寒熱度不退、身形消瘦體弱、小腸氣痛、水氣、蠱毒、鬼擊等症。這些疾病都可以採用針灸治療,但兒童忌用艾灸,以免影響視力。只有30歲以上的人才能使用艾灸,這樣才能使眼睛明亮。
3. 內庭穴歌
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思食,耳鳴針便清。
白話文:
內庭穴位於第二趾外側,屬於足陽明胃經,可以治療四肢冰冷、喜歡安靜不願聽聲音、皮膚過敏、喉嚨痛、經常打呵欠和牙疼、瘧疾導致的食慾不振、耳鳴,針灸此穴可使症狀得到緩解。
【注】,內庭穴,在足之大趾次趾外間陷中,屬足陽明胃經穴也。主治四肢厥逆,喜靜惡聞人聲,癮疹不快,咽喉腫痛,數欠,牙齦疼,瘧疾,不思飲食,耳內蟬鳴等證。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白話文:
內庭穴位於腳趾間的凹陷處,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主治四肢寒冷、僵硬、不喜歡吵鬧的環境、聽到人聲會不舒服、皮膚瘙癢、喉嚨腫痛、經常打哈欠、牙齦疼痛、瘧疾、沒有食慾、耳鳴等證狀。針灸三分深,留針十聲,灸三壯。
4. 曲池穴歌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臂瘓怯梳頭,喉痹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峰風癬癩,針著即時瘳。
白話文:
曲池穴在屈手取穴,沿著肘部骨旁邊尋找,能治療肘中部的疼痛,偏風導致的手不收縮,無法張弓射箭,手臂麻痺梳頭都困難,喉嚨阻塞呼吸困難以致將死的危症,發熱久治不癒,全身風癬癩等病,針刺曲池穴,馬上就能痊癒。
【注】,曲池穴,其穴在肘輔骨屈肘屈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主治肘中疼痛,偏風半身不遂,臂痛拉弓不開,兩臂癱瘓不能舉手向發,喉痹喘促欲死,傷寒振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痂疥等證。刺七分,留七呼,灸三壯。
白話文:
曲池穴,這個穴位位於手肘的彎曲位置,以一手放在胸前,肘彎曲,另一手的手指放在肘彎處。主治肘部疼痛,中風導致的身體偏癱,手臂疼痛、無法拉弓,雙臂癱瘓、無法舉手,喉嚨腫痛、呼吸困難、瀕死的症狀,以及傷寒引起的手腳冰涼和皮膚乾燥、疥瘡等疾病。針灸時,針刺深度為七分,停留七次呼吸,灸三壯。
5. 合谷穴歌
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間,頭疼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體熱身汗出,目暗視茫然,齒齲鼻衄血,口噤不能言,針入深三分,能令人病安。
白話文:
合谷穴位於虎口,兩隻手指分開的骨頭之間。當頭疼並且面腫、瘧疾發熱且寒戰、身體發熱並且出汗、眼睛看不清東西、牙齒齲壞並且流鼻血、嘴巴緊閉無法言語時,針灸合谷穴能將針刺入皮膚三分深,可以讓人解除病痛。
【注】,合谷穴,其穴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主治偏正頭疼,面目浮腫,瘧疾寒熱,身體發熱,汗不收,目翳視物不明,齒蠹朽痛,鼻中流血不止,口噤不開等證。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白話文:
合谷穴,穴位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凹陷中。主治偏頭痛、面部浮腫、瘧疾、寒熱、身體發熱、汗液不收斂、視力模糊眼翳、牙齒腐爛疼痛、鼻出血不止、嘴巴緊閉不能張開等症狀。針灸三分鐘,留針六次呼吸的時間,艾灸三壯。
6. 委中穴歌
委中曲䐐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酸沉引脊梁,風癇及轉筋,冬季難移向,風痹痛無比,熱病久在床,足膝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白話文:
在委中穴和曲泉穴之間的橫紋脈絡中央,腰部疼痛不能舉起,痠痛沉重牽拉脊椎,風寒引起癲癇和抽筋,冬季難以移動,風寒痹痛無比,久病在牀,足膝伸屈困難,針灸之後即可安定康復。
【注】,委中穴,其穴在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主治腰脊沉墜疼痛,瘈瘲,及兩腿肚轉筋,疼痛難動,風痹疼痛,流注不定,熱病難愈,兩足膝疼痛難伸屈等證。針五分,溜七呼,禁灸。
白話文:
委中穴,這個穴位在膝蓋窩的中央,約在動脈跳動的凹陷處。主治腰部和脊椎沉重下墜的疼痛,痙攣和抽搐,以及兩條小腿肚抽筋,疼痛難以活動,風濕疼痛,到處流竄不定,熱病難以治癒,兩條腿的膝蓋疼痛難以伸展屈曲等症狀。針灸深度五分,針灸後要讓患者吐出七口氣,忌灸。
7. 承山穴歌
承山名魚腹,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兩足盡寒酸,展轉成時疫,戰慄瘧熱寒,霍亂及轉筋,刺之立便安。
白話文:
承山穴又名魚腹,位於腸分肉間,擅長治療腰痛、痔瘡、大便困難、腳氣、膝蓋腫脹、雙腳寒冷痠痛、展轉難眠、時疫、戰慄瘧疾、寒症、霍亂和筋攣等疾病。針灸此穴位,可立即舒緩症狀。
【注】,承山穴,其穴在腿肚下尖分肉間。主治腰背疼痛,痔腫,大便難,腳氣膝腫,脛酸跟痛,傷寒時疫,寒熱瘧疾,戰慄不能行立,霍亂轉筋等證。針五分,灸五壯。
白話文: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在小腿肚下尖,肌肉分開處。主治腰背疼痛、痔瘡、大便困難、腳氣、膝蓋腫痛、小腿痠痛、腳跟疼痛、傷寒、時疫、寒熱瘧疾、戰慄不能行走,霍亂轉筋等證狀。針灸五分,灸五壯。
8. 太衝穴歌
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腋,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白話文:
太衝穴位於足大趾,距離第二趾骨關節後約兩寸的地方。輕按太衝穴能判斷病人的生死,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癲癇、抽搐、喉嚨痛、心痛、肩痛、兩腳麻木、七種疝氣、陰囊腫大、眼睛模糊等疾病。此穴對腰痛也有顯著療效,針灸後效果神速。
【注】,太衝穴,其穴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陷中。動脈應手,病者有此脈生,無此脈者死。主治急慢驚風,羊癇風證,及咽喉疼痛,心腋脹滿,寒濕腳氣痛,行步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目昏暗,腰背疼痛等證。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白話文:
太衝穴,位於足大拇指第一個關節後二寸的凹陷中。動脈在該穴下跳動明顯,病人如果這個脈搏出現,則可能會存活;若沒有這個脈搏,則可能死亡。太衝穴主治急性和慢性的驚風、癲癇症,以及咽喉疼痛、心口和腋下脹滿、寒濕腳氣痛、行走困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眼昏花、腰背疼痛等症狀。針灸時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十次呼吸的時間,艾灸三壯。
9. 崑崙穴歌
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膊重更連陰,頭疼脊背急,暴喘滿衝心,舉步行不得,動足即伸吟,若欲求安樂,須將此穴針。
白話文:
崑崙穴位於外踝,跟骨的上方,此穴位可以治療轉筋、腰尻疼痛、肩膀沉重,甚至連陰雨天的頭痛、脊背僵硬、急喘、心悸、舉步維艱、行走時疼痛吟叫等症狀。如果您想安樂無病,不妨嘗試針灸崑崙穴。
【注】,崑崙穴,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主治腰尻疼痛,膊重不能舉,及前陰腫痛,偏正頭痛,脊背拘急,暴咳喘仲,足腨腫不得履地等證。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白話文:
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後側五分,跟骨上陷之中。它可以治療腰尻疼痛、肩部沉重無法舉起、生殖器官腫痛、左右側頭痛、脊背僵硬拘急、暴咳氣喘、足背腫脹無法走路等症狀。針灸治療,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艾灸三壯。
10. 環跳穴歌
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能針偏廢軀,折腰返顧難,冷風並濕痹,身體似繩牽,腿胯連痛,屈轉重吁嘆,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痊。
白話文:
環跳穴位於大腿後側,屈曲腿部側臥可以找到。針灸此穴可以治療半身不遂、腰部僵硬彎曲難以回頭、冷風濕邪引起的痹症、身體像被繩子牽拉、腿、胯部疼痛、屈曲、轉動時大聲嘆氣等症狀。如果能及時針灸環跳穴,這些疾病很快就會消失痊癒。
【注】,環跳穴,其穴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主治半身不遂,閃挫腰痛不能回顧,冷風濕痹,周身拘急,腿胯腿肚疼痛不能動轉等證。針一寸,留十呼,灸三壯。
白話文:
環跳穴,位於股骨大轉子的後方,在大腿後側,側躺伸直下肢,彎曲上肢,就可以找到這個穴位。環跳穴主治半身不遂、閃挫腰痛不能回頭、風寒濕痺、全身拘急、腿胯和小腿後側疼痛不能活動等症狀。針刺一寸,留針十個呼吸,艾灸三壯。
11. 陽陵泉穴歌
陽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痹及偏風,起坐腰背重,面腫滿胸中,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白話文:
陽陵穴位於膝蓋骨的下方,外側一寸的中點。主治膝蓋腫痛麻木、冷痹、偏風、屈伸困難、坐立時腰背痠痛、臉部與胸部浮腫、起身困難,以及行動遲緩的症狀。在陽陵穴進行針灸治療,針刺深度為六分。
【注】,陽陵泉穴,其穴在膝下一尺,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間。主治兩膝腫痛,及冷痹不仁,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艱難,面目浮腫,胸中脹滿,兩足疼痛難移,起坐不能支持等證。針六分,留十呼,灸七壯。
白話文:
陽陵泉穴位,它位於膝蓋下方一尺處,外側的凹陷處,尖狀骨頭前面,肌肉與骨頭之間。主要治療兩膝腫痛,還有怕冷麻木不靈活,半身不遂,腰背部疼痛難忍,起坐困難,臉部浮腫,胸中脹滿,雙腳疼痛難以移動,起坐時無法支撐等症狀。針灸六分,留針十呼,艾灸七壯。
12. 通里穴歌
通里腕側後,去腕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憹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聲平仍數欠,喉痹氣難通,虛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白話文:
通裏穴位於手腕側面後面,距離手腕一寸的中間位置。如果想要說話卻發不出聲音,感到煩悶和心神不寧,同時四肢沉重,頭部、腮部和麪頰發紅,聲音微弱且呼吸急促,喉嚨腫痛氣息難以通暢,那麼就是實證。如果不能進食、突然失聲,臉色蒼白,那麼就是虛證。用毫針微微刺入通裏穴,才能相信它有神奇的功效。
【注】,通里穴,其穴在腕側後一寸陷中。主治聲啞,心煩極甚,怔忡不寧,四肢重痛,頭腮面頰紅腫,倦言,數欠,喉咽疼痛,氣息不通,虛損不思食,暴喑面無潤澤。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通裏穴位於手腕背側後一寸的凹陷處。主要治療聲音嘶啞、心煩到了極點、心臟跳動不安、四肢沉重疼痛、頭、臉、臉頰發紅、腫脹、說話倦怠、打哈欠、喉嚨咽喉疼痛、呼吸不通暢、虛弱、不思飲食、突然不能說話,臉無光澤。針灸三分,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