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陽維脈分寸歌

陽維脈起足太陽,外踝一寸金門藏,踝上七寸陽交位,肩後胛上臑俞當,天髎穴在缺盆上,肩上陷中肩井鄉,本神入發四分許,眉上一寸陽白詳,入發五分臨泣穴,上行一寸正營場,枕骨之下腦空位,風池耳後陷中藏,項後入發啞門穴,入發一寸風府疆。

【注】,陽維起於諸陽之會者,謂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也。從金門穴行於足少陽膽經之足外踝上七寸,陽交穴也。又與手足太陽及蹺脈,會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也。又與手足少陽會於缺盆中上毖骨際,天髎穴也。又會於肩上陷中,肩井穴也。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會於眉上一寸,陽白穴也。從陽白穴上行於目上,直入髮際,本神、臨泣穴也。從臨泣穴上行二寸,正營穴也。從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腦空穴也。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廉,風池穴也。又與督脈會於項後風府、啞門穴,此陽維脈氣所發也。

白話文:

陽維脈起始於足太陽經,在腳踝外側一寸處是金門穴。腳踝上七寸是陽交穴。肩胛骨後上方,肩胛骨上緣的凹陷處是臑俞穴。鎖骨上方凹陷處是天髎穴。肩膀上的凹陷處是肩井穴。在頭髮邊緣往內四分處是本神穴。眉毛上方一寸是陽白穴。從髮際往內五分是臨泣穴,再往上一寸是正營穴。枕骨下方是腦空穴,耳朵後方凹陷處是風池穴,後頸髮際內是啞門穴,髮際往內一寸是風府穴。

【註解】陽維脈是諸陽經匯聚的地方,也就是從足太陽膀胱經腳外踝下方一寸的金門穴開始。從金門穴沿著足少陽膽經,向上到腳外踝上方七寸的陽交穴。再與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以及蹺脈交會於肩胛骨後下方,肩胛骨上緣的臑俞穴。接著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交會於鎖骨上方凹陷處的天髎穴。再與肩膀上的凹陷處交會,即肩井穴。從肩井穴向上到頭部,與足少陽膽經交會於眉毛上方一寸的陽白穴。從陽白穴向上,經過眼睛上方,直接進入髮際,是本神穴、臨泣穴。從臨泣穴向上二寸是正營穴。從正營穴沿著枕骨下緣,到達腦空穴。從腦空穴向下,到達耳朵後方大筋外側,是風池穴。最後與督脈交會於後頸的風府穴、啞門穴,這些都是陽維脈的氣所發散的地方。

2. 陰維脈循行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內踝上行穴築賓,循腹至乳上結喉,維絡諸陰會於任。

【注】,陰維之脈,起於足少陰經內踝上行築賓之穴,循腹至乳上結喉,至廉泉穴,維絡諸陰,會於任脈也。

白話文:

陰維脈的起點在足少陰腎經,從腳踝內側向上走到築賓穴,然後沿著腹部向上,到達乳房上方,接著連結到喉嚨,最後連結到廉泉穴,它聯繫和維護身體的陰經,並在任脈交會。

【註解】陰維脈的走向,是從足少陰腎經的內踝向上,經過築賓穴,沿著腹部往上,到乳房上方,連結喉嚨,最後到廉泉穴,它主要是聯繫和維護身體所有的陰經,並且與任脈交會。

3. 陰維脈穴歌

陰維之穴起築賓,府舍大橫腹哀循,期門天突廉舌本,此是陰維脈維陰。

白話文:

陰維脈的穴道從築賓穴開始,接著依序是府舍穴、大橫穴、腹哀穴,然後到期門穴、天突穴,最後是廉泉穴和舌本穴,這些就是陰維脈維繫陰經的穴道。

4. 陰維脈分寸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內踝之後尋築賓,少腹之下稱府舍,大橫平臍是穴名,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門直乳二肋縫,天突結喉下一寸。

【注】,陰維起於諸陰之交者,謂起於足少陰腎經之足內踝後,上分中,名曰築賓穴也。與足太陰交於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也。又平臍雲中行三寸半,大橫穴也。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縫之下二寸,腹哀穴也。又與足厥陰交於乳下二肋端縫,期門穴也。又與任脈交於結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也。從天突穴上行,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本下,廉泉穴,此陰維脈氣所發也。

白話文:

陰維脈起始於足少陰腎經,在腳踝內側後方尋找築賓穴,接著在小腹下方稱為府舍穴,與肚臍平行的位置是大橫穴,這個穴位距離肚臍中線三寸半,再向上走到乳房下方是腹哀穴,然後在乳房下方第二根肋骨縫隙,是期門穴,最後到達喉結下方一寸的天突穴。

陰維脈是匯集陰經氣的地方,它起始於足少陰腎經的腳踝內側後方,向上經過築賓穴。接著與足太陰脾經交會於小腹下方,距離腹部中線三寸半的地方,稱為府舍穴。再與肚臍平行的位置,距離腹部中線三寸半的地方,稱為大橫穴。之後向上走到乳房下方第二根肋骨縫隙的下方二寸,稱為腹哀穴。再與足厥陰肝經交會於乳房下方第二根肋骨縫隙處,稱為期門穴。最後與任脈交會於喉結下方一寸的凹陷處,稱為天突穴。從天突穴再向上,在下巴下方、喉結上方中央、舌根下方,有個廉泉穴,這是陰維脈的氣發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