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帶脈循行經文

《靈樞·經脈別篇》曰:足少陰上至臑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

《二十八難》曰: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2. 帶脈循行歌

帶脈足少陰經脈,上膕別走太陽經,合腎十四椎屬帶,起於季脅繞身行。

【注】,帶脈本由足少陰經之脈,上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故起於季脅,繞身一周行也。

3. 帶脈穴歌

帶起少陽帶脈穴,繞行五樞維道間,京門之下居髎上,周迴季脅束帶然。

【注】,足少陰之正脈,出於然谷,循內踝後。其別者入跟中,上腨內,至膕中,別走而合太陽,上至腎之氣穴穴,當十四椎內,與足少陰衝脈會,外與足少陽帶脈合會,而不與衝脈偕行,出於季脅,屬少陽帶脈穴也。故《難經》曰:帶脈者,起於季脅也。回身一周者。謂起於足少陽帶脈穴,循行五樞穴、維道穴,不行居髎穴,回行如帶,故曰帶脈也。

4. 帶脈分寸歌

帶脈部分足少陽,季脅寸八是其鄉,由帶三寸五樞穴,過章五三維道當。

【注】,帶脈部分,在足少陽經季脅之下一寸八分,即帶脈穴也。從帶脈穴下三寸,即五樞穴也。從五樞下行,過肝經之章門穴下五寸三分,即維道穴也。

5. 陽蹺陰蹺脈循行經文

《靈樞·脈度篇》曰:蹺脈者,少陰之別,起於然谷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目氣不榮,則目不合。

《二十八難》曰: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6. 陽蹺脈循行歌

陽蹺脈起於跟中,上合三陽外踝行,從脅循肩入頸頄,屬目內眥太陽經。

【注】,陽蹺之脈,起於足跟之中,上合三陽外踝上行,從脅少陽居髎之穴,上循肩,入頸頄陽明之肩髃、承泣等穴,屬目內眥而會太陽也。

7. 陽蹺脈穴歌

陽蹺脈起申僕陽,居髎肩髃巨骨鄉,臑俞地倉巨髎泣,終於睛明一穴強。

8. 陽蹺脈分寸歌

陽蹺脈起足太陽,申脈外踝五分藏,僕參後繞跟骨下,附陽外踝三寸鄉,居監骨上陷取,肩髃一穴肩尖當,肩上上行名巨骨,肩胛之上臑俞坊,口吻旁四地倉位,鼻旁八分巨髎疆,目下七分是承泣,目內眥出睛明昂。

【注】,蹺者足也,奇經涉於足者之名也。曰陽者,以其所行陽經也。陽蹺者,謂足太陽經之別脈也,起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脈穴也。從申脈繞後跟骨下,僕參穴也。從僕參穴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附陽穴也。又與足少陽會於季脅軟骨端下八寸三分,居髎穴也。又與手陽明會於膊骨頭肩端上,肩髃穴也。從肩髃穴上行肩尖上兩叉骨,巨骨穴也。又與手足太陽陽維,會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也。又與手足陽明會於夾口吻旁四分,地倉穴也。從地倉穴行於鼻孔旁八分,巨髎穴也。又與任脈足陽明會於目下七分,承泣穴也。又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會於目內眥外一分,睛明穴也。

9. 陰蹺脈循行歌

陰蹺亦起於跟中,少陰之別內踝行,上循陰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注】,陰蹺之脈,亦起於跟中,由少陰別脈然谷之穴,上行內踝,循陰股,入胸腹,上至咽喉、睛明穴,亦會於太陽也。

10. 陰蹺脈穴歌

陰蹺起於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本足少陰,足之太陽睛明接。

11. 陰蹺脈分寸歌

陰蹺脈起足少陰,足內踝前然谷尋,踝下一寸照海陷,踝上二寸交信真,目內眥外宛中取,睛明一穴甚分明。

【注】,陰蹺者,以其所行陰經,為足少陰之別脈也。起於足少陰腎經,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從然谷穴循內踝之下一寸,照海穴也。從照海穴不循太谿穴,又郄於足內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從交信穴上循陰股,入陰而行,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鼻旁,屬目內眥外宛宛中睛明穴,合於太陽、陽蹺,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之用矣。故知陰蹺脈氣,若不與陽蹺脈氣並榮於目,則目不能合也。此陰蹺循行之經脈也。

12. 陽維陰維脈循行經文

《二十八難》曰: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溢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之會,陰維起於諸陰交也。

13. 陽維脈循行歌

陽維脈起足太陽,外踝之下金門疆,從胻背肩項面頭,維絡諸陽會督場。

【注】,陽維之脈,起於足太陽經外踝之下金門穴也。從胻骨、背外、肩胛、項旁、面上、頭後至啞門穴,維絡諸陽會於督脈也。

14. 陽維脈穴歌

陽維脈起穴金門,臑俞天髎肩井深,本神陽白並臨泣,正營腦空風池巡,風府啞門此二穴,項後入發是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