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心法要訣》~ 卷三 (4)
卷三 (4)
1. 胃經循行歌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到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街逢,遂由髀關抵膝臏,胻跗足趾內間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趾外間通,一支別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經盡已。
【注】,足陽明胃經之脈,起於鼻者,是謂由迎香穴上交頰中兩旁,約過足太陽脈之睛明穴,分下循鼻外,始交於足陽明之承泣、四白、巨髎穴也;從巨髎入上齒中,還出俠口之地倉穴;還繞唇下,交會任脈之承漿穴,卻循頤後下廉,復交本經之大迎穴,由大迎出循頰車穴,上行耳前,過客主人穴,合少陽經,循髮際至額顱兩旁之懸顱穴、頷厭穴,復交足陽明之頭維穴下關穴。其支者,行大迎穴,從大迎前循人迎、水突穴、氣舍穴,循喉嚨入缺盆穴,下膈屬胃絡脾,散布臟腑。其直者,從缺盆穴,直行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等穴下乳內廉、不容穴也;從不容循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等穴下俠臍天樞穴也;從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等穴,入氣街中,氣衝穴也。其支者,起於胃口,是謂前之屬胃絡脾之支,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氣街穴,會衝脈上行者也;其下行本經者,髀關穴也。抵伏兔至伏兔穴下,從伏兔行陰市穴、梁丘穴,下膝臏中犢鼻穴,循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等穴,下循脛外廉,豐隆穴也;從豐隆循解谿穴,下足跗,衝陽穴也;從衝陽行陷谷穴、內庭穴,入次趾外間也。其本支別支,一自下巨虛穴下入次趾外間;一別循跗上入大趾次趾間厲兌穴,出其端,交於足太陰脾經也。
【按】,足陽明是足大趾之次趾,不是中趾,必傳寫之誤。
白話文:
胃經從鼻子的兩側開始,往下沿著鼻子的外側,進入上牙齦,然後再出來,經過嘴角兩旁,繞過下巴的承漿穴,接著沿著下巴後面的大迎穴、頰車穴,到耳朵前方的髮際線,再到額頭兩側。
胃經的一條分支從頸部下行,經過人迎穴,進入鎖骨上方的凹陷處(缺盆),然後穿過橫膈膜,進入胃,並聯絡脾臟。胃經的主幹則從缺盆穴往下,經過胸部內側的乳房部位,然後進入腹部,沿著腹部下行,與腹股溝處的氣街穴相會。接著,它沿著大腿前側,經過膝蓋骨,再沿著小腿外側下行,到達足部的腳背和腳趾。
胃經還有另一條分支,從膝蓋下方分出,經過足三里穴,然後往前延伸到第二個腳趾的外側。還有一條分支,從腳背分出,到達大腳趾的末端。
(註解:胃經從鼻子的迎香穴開始,與臉頰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穴交會,然後向下沿著鼻子的外側,經過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從巨髎穴進入上牙齦,再從嘴角的兩旁的地倉穴出來,然後繞過嘴唇下方,在任脈的承漿穴交會,接著沿著下巴後方,經過大迎穴,再經過頰車穴,往上到耳朵前方的客主人穴,與足少陽膽經交會,然後沿著髮際線,到達額頭兩旁的懸顱穴、頷厭穴,再與足陽明的頭維穴、下關穴交會。
胃經的支脈,從大迎穴開始,經過人迎穴、水突穴、氣舍穴,沿著喉嚨進入缺盆穴,然後下行穿過橫膈膜,進入胃,聯絡脾臟,散布到各個臟腑。
胃經的主幹,從缺盆穴開始,向下經過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等穴位,沿著乳房內側,經過不容穴,然後沿著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等穴位,到達肚臍旁的天樞穴。然後從天樞穴,經過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歸來穴等穴位,進入氣街穴,也就是氣衝穴。
另一條胃經的分支,從胃的出口開始,也就是之前提到的聯絡胃和脾臟的分支,向下沿著腹部,到達氣街穴,並與會聚於氣街穴的衝脈相會合。
胃經的下行主幹,從髀關穴開始,經過伏兔穴,然後沿著陰市穴、梁丘穴,到達膝蓋骨的犢鼻穴,然後沿著足三里穴、上巨虛穴、條口穴、下巨虛穴等穴位,向下沿著小腿外側,經過豐隆穴,再沿著解谿穴,到達足背的衝陽穴。接著從衝陽穴,經過陷谷穴、內庭穴,進入第二個腳趾的外側。
胃經的兩條分支,一條從下巨虛穴向下進入第二個腳趾的外側;另一條從腳背分出,進入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厲兌穴,然後到達大腳趾的末端,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按語:足陽明經應該是到第二個腳趾,而不是第三個腳趾,可能是傳抄時的錯誤。)
2. 胃經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登頰車,下關頭維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尋,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關門太乙滑肉起,天樞外陵大巨里,水道歸來達氣街,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底,下巨虛下有豐隆,解谿衝陽陷谷同,內庭厲兌陽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終。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總共有四十五個穴位,從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開始,接著是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然後是下關穴、頭維穴,對應著人迎穴。再往下是水突穴、氣舍穴連接到缺盆穴,然後是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接著是膺窗穴、乳中穴、下乳根穴。不容穴、承滿穴之後是梁門穴,然後是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接著是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再來是水道穴、歸來穴到達氣街穴,再往下是髀關穴、伏兔穴接著是陰市穴,然後是梁丘穴、犢鼻穴、足三里穴,再來是上巨虛穴連接到條口穴,下巨虛穴之下是豐隆穴,解谿穴、衝陽穴、陷谷穴,內庭穴、厲兌穴這些都是屬於陽明經的穴位,最後到達大拇指第二個指頭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