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奇經八脈總歌

正經經外是奇經,八脈分司各有名。任脈任前督於後,衝起會陰腎同行,陽蹺跟外膀胱別,陰起跟前隨少陰,陽維維絡諸陽脈,陰維維絡在諸陰,帶脈圍腰如束帶,不由常度號奇經。

白話文:

正經的經脈之外是奇經八脈,各自分司其職,各有其名。

任脈位於人體的前側,督脈位於人體的後側。

衝脈從會陰開始,與腎經並行。

陽蹺脈從跟外開始,與膀胱經相別。

陰蹺脈從跟前開始,與少陰經相隨。

陽維脈維絡諸陽經脈,陰維脈維絡諸陰經脈。

帶脈圍繞腰部,就像束帶一樣,不循常規,故稱奇經。

【注】,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則不拘於常,故謂之奇也。蓋人之氣血,常行於十二經脈。經脈滿溢,流入他經,別道而行,故名奇經。奇經有八,曰:任、督、沖、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是也。任脈任於前,督脈督於後。衝脈為諸脈之海,帶脈猶身之束帶。陽蹺為足太陽之別,陰蹺為足少陰之別。陽維則維絡諸陽,陰維則維絡諸陰。陰陽相維,諸經乃調。故此八脈,譬猶圖設溝渠,以備水潦,斯無濫溢之患。人有奇經亦若是也。

白話文:

脈象有常和奇之分。十二經脈屬於常脈,奇經則不受常規的約束,所以稱為奇經。人體氣血通常在十二經脈中運行,當經脈氣血過盛滿溢時,就會流入其他經脈,另闢蹊徑而行,因此稱為奇經。奇經有八條,分別為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和陰維脈。

任脈位於人體的前面,督脈位於人體的後面。沖脈是諸脈之海,帶脈猶如人體的束帶。陽蹺脈是足太陽經的別支,陰蹺脈是足少陰經的別支。陽維脈貫通維繫著諸陽經脈,陰維脈貫通維繫著諸陰經脈。陰陽經脈互相維繫,諸經脈才能協調平衡。因此,這八條脈猶如圖畫中設計的溝渠,用來預防水澇,這樣就不會有泛濫之患。人體的奇經也是如此。

2. 任脈循行經文

《素問·骨空論》曰: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靈樞·五音五味篇》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口唇。

白話文:

《靈樞·五音五味篇》說:衝脈與任脈都起源於胞宮,向上沿著背部的裡面,是經絡的海洋。它們的外側浮淺部分,沿著腹部向上行,會合於咽喉,再分支出絡脈連到口脣。

3. 任脈循行歌

任脈起於中極下,會陰腹裡上關元,循內上行會衝脈,浮外循腹至喉咽,別絡口唇承漿已,過足陽明上頤間,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陰脈海名傳。

白話文:

任脈從中極的下方開始,經過會陰進入腹中,上行到關元穴,沿著內部向上行走到與衝脈相交會,然後浮出體外,沿著腹部到喉嚨和咽喉,再分出分支到脣部和承漿穴,穿過足陽明經,上行到頤間,沿著面部進入眼睛到達睛明穴,與督脈相交,名為「海傳」。

【注】,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中極者,穴名也。在少腹聚毛處之上毛際也。中極之下,謂曲骨之下會陰穴也。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者,謂從會陰循內上行,會於衝脈,為經絡之海也。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至於咽喉,別絡口唇,至承漿而終。上頤循面入目至睛明者,謂不直交督脈,由足陽明承泣穴上頤循面,入目內眥之足太陽睛明穴,始交於督脈,總為陰脈之海也。

白話文:

任脈,起於中極穴下。中極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位於小腹部的毛際之上。任脈從中極穴下開始,沿著腹腔內向上行至關元穴,與衝脈相會,是經絡之海。任脈的浮淺部分,沿著腹部向上行至咽喉,分佈於口脣,最終止於承漿穴。任脈在上頜骨的部位,沿著面部向上行至睛明穴,與督脈相交,是陰脈之海。

4. 任脈穴歌

任脈中行二十四,會陰潛伏兩陰間,曲骨之前中極在,關元石門氣海邊,陰交神闕水分處,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闕連鳩尾,中庭膻中玉堂聯,紫宮華蓋循璇璣,天突廉泉承漿端。

白話文:

任脈的中焦部分有二十四節,在會陰穴的部位,在兩陰穴之間,在曲骨穴之前是中極穴,在關元穴之前是石門穴,在氣海穴之前,陰交穴、神闕穴、水分穴分開排列,在鳩尾穴之前是下脘穴、建裏穴、中脘穴,在鳩尾穴之上是上脘穴、巨闕穴,在玉堂穴前是中庭穴、膻中穴,在璇璣穴周圍是紫宮穴、華蓋穴,在承漿穴之前是天突穴、廉泉穴。

5. 任脈分寸歌

任脈會陰兩陰間,曲骨毛際陷中安,中極臍下四寸取,關元臍下三寸連,臍下二寸名石門,臍下寸半氣海全。臍下一寸陰交穴,臍之中央即神闕,臍上一寸為水水,臍上二寸下脘列,臍上三寸名建里,臍上四寸中脘許,臍上五寸上脘在,巨闕臍上六寸五,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膻中卻在兩乳間,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宮三寸二,膻上華蓋四八舉(四寸八分),膻上璇璣五寸八,璣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約四寸,廉泉頷下骨尖已,承漿頤前唇稜下,任脈中央行腹裡。

白話文:

任脈在會陰兩陰之間,位於尾骨尖端曲骨毛際的凹陷處。中極穴位於肚臍下四寸。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肚臍下二寸的地方叫做石門穴。肚臍下寸半的地方就是氣海穴。肚臍下一寸的地方是陰交穴。神闕穴位於肚臍正中央。肚臍上一寸的地方是水水穴。肚臍上二寸的地方是下脘穴。肚臍上三寸的地方是建裏穴。肚臍上四寸的地方是中脘穴。肚臍上五寸的地方是上脘穴。巨闕穴位於肚臍上六寸五分。鳩尾穴位於胸骨下五分。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六寸。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羶上六寸的地方是玉堂穴。羶上三寸二分的地方是紫宮穴。羶上四寸八分的地方是華蓋穴。羶上五寸八分的地方是璇璣穴。璇璣穴上一寸的地方是天突穴。天突穴位於喉結下約四寸的地方。廉泉穴位於下頷骨尖。承漿穴位於下脣稜下。任脈的中央行經腹部。

【注】,會陰穴,在前陰後陰之中間,任、督、沖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也。從會陰上行,橫骨上毛際陷中,動脈應手,臍下五寸,曲骨穴也。從曲骨上行,在臍下四寸,中極穴也。從中極上行,在臍下三寸,即關元穴也。從關元上行,在臍下二寸,石門穴也。從石門上行,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氣海穴也。從氣海上行,在臍下一寸,陰交穴也。從陰交上行,當臍之中,神闕穴也。從神闕上行,臍上一寸,水分穴也。從水分上行,臍上二寸,下脘穴也。從下脘上行,臍上三寸,建里穴也。從建里上行,在臍上四寸,中脘穴也。從中脘上行,在臍上五寸,上脘穴也。從上脘上行,在兩歧骨下二寸,巨闕穴也。

白話文:

會陰穴位於前陰和後陰之間,是任脈、督脈、沖脈三脈的起始點。督脈由會陰穴向上走背部,任脈由會陰穴向下走腹部,沖脈由會陰穴向下走足部。從會陰穴向上,在橫骨上毛際的凹陷處,動脈搏動明顯,臍下五寸處,就是曲骨穴。從曲骨穴向上,在臍下四寸處,就是中極穴。從中極穴向上,在臍下三寸處,就是關元穴。從關元穴向上,在臍下二寸處,就是石門穴。從石門穴向上,在臍下一寸五分,深陷其中,就是氣海穴。從氣海上行,在臍下一寸,就是陰交穴。從陰交穴向上,在臍之中,就是神闕穴。從神闕穴向上,臍上一寸,就是水分穴。從水分穴向上,臍上二寸,就是下脘穴。從下脘穴向上,臍上三寸,就是建裏穴。從建裏穴向上,在臍上四寸,就是中脘穴。從中脘穴向上,在臍上五寸,就是上脘穴。從上脘穴向上,在兩側的肋骨下二寸,就是巨闕穴。

從巨闕上行一寸,鳩尾穴也。從鳩尾上行一寸陷中,中庭穴也。從中庭上行一寸六分,膻中穴也。從膻中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玉堂穴也。從玉堂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紫宮穴也。從紫宮上行一寸六分陷中,華蓋穴也。從華蓋上行一寸陷中,璇璣穴也。從璇璣上行一寸,天突穴也。

白話文:

從巨闕穴往上量一寸,就是鳩尾穴。從鳩尾穴往上量一寸,中間有個凹陷處,是中庭穴。從中庭穴往上量一寸六分,就是膻中穴。從膻中穴往上量一寸六分,中間有個凹陷處,是玉堂穴。從玉堂穴往上量一寸六分,中間有個凹陷處,是紫宮穴。從紫宮穴往上量一寸六分,中間有個凹陷處,是華蓋穴。從華蓋穴往上量一寸,中間有個凹陷處,是璇璣穴。從璇璣穴往上量一寸,就是天突穴。

從天突上行,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本下,仰而取之,廉泉穴也。從廉泉上行,在頤前下唇稜下陷中,承漿穴也。

6. 督脈循行經文

《素問·骨空論》曰: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尿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7. 督脈循行歌

督脈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尿孔疆,男子之絡循陰器,繞篡之後別臀方,至少陰者循腹裡,會任直上關元行,屬腎會沖街腹氣,入喉上頤環唇當,上系兩目中央下,始合內眥絡太陽,上額交顛入絡腦,還出下項肩髆場,俠脊抵腰入循膂,絡腎莖篡等同鄉,此是申明督脈路,總為陽脈之督綱。

白話文:

督脈,起始於少腹下骨的中央,也就是男女少腹以下,橫骨內之中央,即女子入系廷孔之端,男子陰器合篡間也。男子陰莖盡處,精室孔、尿孔合併一路,合篡處也,即女子胞孔、尿孔合併之處。廷孔之端,即下文曰:與女子等也。督脈的絡脈循行陰器,合篡間,繞篡後行,是謂本絡外合太陽中絡也。別絡繞臀,是謂別絡內並少陰腹裡也。故經曰: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也。至少陰者,循行上股內後廉,循腹裡,與任脈上會於關元,貫脊屬腎,俠腎上行,與衝脈會於腹氣之街。故經曰:自少腹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內行至督脈齦交而終,外行系兩目之下中央,循行目內眥,會於太陽。故經曰: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復會於少陰,此督脈之循行也。

【注】,督脈者,起於少腹下骨中央,謂男女少腹以下,橫骨內之中央,即女子入系廷孔之端,男子陰器合篡間也。男子陰莖盡處,精室孔、尿孔合併一路,合篡處也,即女子胞孔、尿孔合併之處。廷孔之端,即下文曰:與女子等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行,是謂本絡外合太陽中絡也。別絡繞臀,是謂別絡內並少陰腹裡也。故經曰: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也。至少陰者,循行上股內後廉,循腹裡,與任脈上會於關元,貫脊屬腎,俠腎上行,與衝脈會於腹氣之街。故經曰:自少腹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內行至督脈齦交而終,外行系兩目之下中央,循行目內眥,會於太陽。故經曰: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復會於少陰,此督脈之循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