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心法要訣》~ 卷五 (4)
卷五 (4)
1. 肝經循行歌
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陰後,循膕內廉陰股沖,環繞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逢,上貫膈里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顛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下絡頰裡環唇內,支者便從膈肺通。
【注】,足厥陰肝經之脈,起於足大指聚毛之際大敦行間穴,從行間上循足跗上廉太衝穴,從太衝穴去內踝一寸,至於中封穴也。從中封穴循行內踝五寸,入於蠡溝穴也。從蠡溝上踝七寸中都穴,上內踝八寸,交出於足太陰陰經之後,上踝內廉,膝關曲泉穴也。從曲泉循股陰陰包五里穴,入於毛中之陰廉穴,過陰器入抵小腹,上行於章門穴,從章門循行期門穴,從期門內行,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散布於臟腑,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額,與督脈會於顛也。其有一支者,不上會於顛,但從目下頰裡環唇內。又一支復從肝別貫膈,上注於肺,以交於手太陰肺經也。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的脈絡,起始於腳大拇指趾甲邊緣的毛髮叢生處,也就是大敦穴和行間穴的位置。從行間穴往上沿著腳背內側邊緣,到達太衝穴。再從太衝穴往內踝前一寸的地方,到達中封穴。從中封穴開始,沿著內踝往上約五寸,進入蠡溝穴。再從蠡溝穴往上約七寸,到達中都穴。從中都穴再往上約一寸,在內踝上方八寸處,與足太陰脾經的脈絡交會,然後繼續沿著小腿內側往上,到達膝蓋內側的曲泉穴。從曲泉穴沿著大腿內側,經過陰包穴和五里穴,進入陰毛中的陰廉穴。再經過陰部,到達下腹部,然後往上到達章門穴。從章門穴沿著期門穴往內走,靠近胃部,歸屬於肝臟,並與膽相連。再往上貫穿橫膈膜,分布於胸脅肋部,散布在各個臟腑。接著沿著喉嚨後方往上,進入咽喉,連接眼睛的脈絡,再往上到額頭,與督脈會合於頭頂。
其中有一個分支,不往上與頭頂會合,而是從眼睛下方,經過面頰內部,環繞嘴唇內部。另外還有一個分支,從肝臟分出後,貫穿橫膈膜,向上注入肺部,與手太陰肺經的脈絡相接。
2. 肝經穴歌
足厥陰經一十四,大敦行間太衝是,中封蠡溝伴中都,膝關曲泉陰包次,五里陰廉上急脈,章門才過期門至。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總共有十四個穴位,它們分別是:大敦、行間、太衝,接著是中封、蠡溝和中都相伴,然後是膝關、曲泉和陰包,再來是五里、陰廉,向上到急脈,最後是章門,才到達期門。
3. 肝經分寸歌
大敦足大端外側,行間兩指縫中間,太衝本節後二寸,中封內踝前一寸,蠡溝踝上五寸是,中都上行二寸中,膝關犢鼻下二寸,曲泉曲膝盡橫紋。陰包膝上行四寸,氣衝三寸下五里,陰廉氣衝下二寸,急脈毛際旁二五,厥陰大絡系睪丸,章門臍上二旁六,期門從章斜行乳,直乳二肋端縫已。
【注】,大敦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後如韭葉許,外側聚毛中,是其穴也。從大敦上行足大指次指歧骨縫間,動脈應手陷中,行間穴也。從行間上行二寸許,足跗間動脈應手陷中,太衝穴也。從太衝上行足內踝前一寸,筋里宛宛中,中封穴也。從中封上行內踝上五寸,蠡溝穴也。從蠡溝上行二寸,當胻骨中,中都穴也。從中都上行,犢鼻下二寸旁陷者中,膝關穴也。從膝關上行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橫紋頭取之,曲泉穴也。
從曲泉上行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之,看膝內側有槽中,陰包穴也。從陰包上行,在足陽明胃經之氣衝穴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五里穴也。從五里上行羊矢下,斜里三分,直上氣衝下二寸,動脈陷中,陰廉穴也。
從陰廉上行陰上,中行兩旁相去二寸半,按之隱指而堅,甚按則痛引上下,此厥陰之大絡,為睪之系,急脈穴也。從急脈上行足太陰脾經之大橫穴外,季肋直臍軟骨端,臍上二寸,兩旁開六寸,側臥取肘尖盡處,章門穴也。從章門上行,足陽明胃經之不容穴旁一寸五分,上直乳第二肋端,期門穴也。
白話文:
大敦穴在腳大拇趾外側,指甲後方像韭菜葉的寬度,外側有毛髮聚集的地方。行間穴在腳大拇趾和第二趾趾縫之間,摸到脈搏跳動的凹陷處。太衝穴在行間穴往上兩寸左右,腳背上摸到脈搏跳動的凹陷處。中封穴在太衝穴往上,腳內踝前方一寸,筋骨之間的凹陷處。蠡溝穴在腳內踝上方五寸的位置。中都穴在蠡溝穴往上兩寸,小腿脛骨中間。膝關穴在膝蓋下方凹陷處兩寸。曲泉穴在彎曲膝蓋時,橫紋盡頭的凹陷處。
陰包穴在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筋之間,腳縮起來時,膝蓋內側的凹槽中。五里穴在陰包穴往上,足陽明胃經的氣衝穴下方三寸,大腿內側摸到脈搏跳動的地方。陰廉穴在五里穴往上,類似羊矢的地方,斜向上約三分,直上氣衝穴下方兩寸,摸到脈搏跳動的凹陷處。
急脈穴在陰部上方,中間往旁邊兩寸半,按下去會隱約感到堅硬,用力按會感到上下延伸的疼痛,這是厥陰經的大絡,也是睪丸的繫帶。章門穴在急脈穴往上,腳太陰脾經的大橫穴外側,在季肋骨直對肚臍的軟骨末端,肚臍上方兩寸,兩旁開六寸,側躺時手肘尖端的位置。期門穴在章門穴往上,足陽明胃經的不容穴旁邊一寸五分,直上到乳房第二根肋骨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