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大腸經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谿偏歷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長,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終以迎香二十止。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從商陽穴開始,接著是二間穴、三間穴,再來是合谷穴。經過陽谿穴、偏歷穴,接著是溫溜穴,然後是下廉穴、上廉穴,和手三里穴。然後依序是曲池穴、肘髎穴,接著是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髎穴和巨骨穴。再下來是天鼎穴、扶突穴,接著是禾髎穴,最後以迎香穴結束,總共二十個穴位。

2. 大腸經分寸歌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來尋本節前,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陽谿上側腕中是,偏歷腕後三寸安,溫溜腕後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紋頭盡,肘髎上臑外廉近,大筋中央尋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舉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髎水溝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腸經穴自分明。

【注】,商陽穴在手食指內側端後,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從商陽穴循食指上廉,本節前內側陷中,二間穴也。從二間穴循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三間穴也。從三間穴循行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合谷穴也。從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張大指次指取之,陽谿穴也。從陽谿穴上行手腕後,上側三寸,偏歷穴也。從偏歷穴上行三寸,溫溜穴也。從溫溜穴上行二寸五分,輔銳肉分,下廉穴也。從下廉穴上行一寸,上廉穴也。從上廉穴上行一寸,銳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里穴也。從手三里穴上二寸,以手拱胸屈肘,橫紋頭陷中取之,曲池穴也。從曲池穴上行大骨外廉陷中,肘髎穴也。從肘髎穴循行肘上三寸,向里大脈中央,五里穴也。從五里穴上行四寸,兩筋兩骨罅宛宛陷中,伸臂平手取之,臂臑穴也。從臂臑穴上行髆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陷處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肩髃穴也。從肩髃穴上行臂端,兩叉骨間陷中,巨骨穴也。從巨骨穴循頸,缺盆上直行扶突下一寸,天鼎穴也。從天鼎穴上直行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扶突穴也。從扶突穴貫頰直鼻孔下,水溝旁五分,禾髎穴也。從禾髎穴上一寸,鼻孔旁五分,迎香穴也。

白話文:

商陽穴在食指內側指甲根部邊緣,二間穴在食指第一個關節前方內側凹陷處,三間穴在食指第一個關節後方內側凹陷處,合谷穴在手背虎口處,兩骨頭交界的地方,陽谿穴在手腕背側,拇指側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偏歷穴在手腕背側往上三寸處,溫溜穴在手腕背側往上五寸處,下廉穴在曲池穴往下五寸的地方,肌肉隆起處,上廉穴在曲池穴往下三寸的地方,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往下二寸的地方,肌肉隆起處,曲池穴在彎曲手肘時,橫紋盡頭的凹陷處,肘髎穴在上臂外側,靠近骨頭邊緣的凹陷處,五里穴在手肘上方三寸,靠近手臂內側動脈的中央,臂臑穴在手肘上方七寸,兩條肌肉和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手伸直時取穴,肩髃穴在肩膀最頂端,舉起手臂時,肩膀處出現凹陷的地方,巨骨穴在肩膀最頂端往上,兩塊骨頭中間的凹陷處,天鼎穴在喉嚨旁邊四寸的地方,扶突穴在天突穴旁邊三寸的地方,禾髎穴在人中旁邊五分的地方,迎香穴在禾髎穴上方一寸的地方,這就是大腸經上的穴位分佈。

【註】商陽穴在食指內側指甲根部邊緣,像韭菜葉片一樣大小的地方。從商陽穴沿著食指邊緣往上,第一個關節前方內側凹陷處,就是二間穴。從二間穴沿著食指第一個關節後方內側凹陷處,就是三間穴。從三間穴沿著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骨頭夾角凹陷處,就是合谷穴。從合谷穴沿著手腕上側,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將大拇指和食指張開取穴,就是陽谿穴。從陽谿穴往上,手腕後側三寸處,就是偏歷穴。從偏歷穴往上三寸,就是溫溜穴。從溫溜穴往上二寸五分,肌肉隆起處,就是下廉穴。從下廉穴往上,一寸處,就是上廉穴。從上廉穴往上一寸,肌肉隆起處,按下去肌肉會鼓起來的地方,就是手三里穴。從手三里穴往上二寸,將手彎曲放在胸前,彎曲手肘時,橫紋盡頭的凹陷處,就是曲池穴。從曲池穴往上,沿著上臂外側,靠近骨頭邊緣的凹陷處,就是肘髎穴。從肘髎穴沿著手臂往上三寸,靠近內側動脈中央,就是五里穴。從五里穴往上四寸,兩條肌腱和骨頭之間凹陷的地方,將手臂伸直,手掌攤平取穴,就是臂臑穴。從臂臑穴往上,到肩膀頂端的骨頭,在肩膀頂端兩塊骨頭凹陷處,舉起手臂時取穴,有空隙的地方,就是肩髃穴。從肩髃穴往上,到手臂末端,兩叉骨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巨骨穴。從巨骨穴沿著脖子往上,缺盆上方,直接往上到扶突穴下方一寸,就是天鼎穴。從天鼎穴往上,臉頰凹陷處,人迎穴後方一寸五分,抬頭取穴,就是扶突穴。從扶突穴貫穿臉頰,直接到鼻孔下方,人中旁邊五分處,就是禾髎穴。從禾髎穴往上一寸,鼻孔旁邊五分處,就是迎香穴。

3. 胃腑經文

經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又云: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又云: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又云:是經多氣少血。

《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張介賓曰: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宣布於諸脈。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曰幽門。

白話文:

經文說:脾胃,是儲藏食物的倉庫,各種食物的滋味都從這裡產生。又說:胃,是容納水穀和氣血的海洋。又說:胃的長度大約一尺五寸,直徑五寸,總長度二尺六寸,橫向彎曲,可以容納三斗五升的水穀,其中穀物通常保留二斗,水則保留一斗五升就滿了。又說:這條經脈的氣比較多,血比較少。

《難經》說:胃的重量是二斤一兩。

張介賓說:胃的上口叫做賁門,飲食中的精華之氣,從這裡向上輸送給脾和肺,然後再輸送到全身的經脈。胃的下口,也就是小腸的上口,叫做幽門。

4. 胃經循行經文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俠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下口,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其支者,下廉穴三寸而別,入中趾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白話文:

胃足陽明經脈,起始於鼻子兩側與額頭交界處的中心,在旁邊靠近太陽經脈,接著向下沿著鼻子的外側,進入上牙齒的牙齦中,然後出來沿著嘴唇邊緣環繞,向下於承漿穴交會,再往後沿著下巴的下方邊緣,出來到大迎穴,沿著臉頰的車骨處,向上到耳朵前方,經過客主人穴,沿著髮際,到達額頭。

它的分支,從大迎穴前方往下到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缺盆,然後下行穿過橫膈膜,歸屬於胃,並絡於脾。

它的主幹,從缺盆往下沿著乳房內側邊緣,向下夾著肚臍,進入氣街之中。

它的分支,從胃的下口開始,沿著腹部內部,向下到達氣街,然後與主幹會合,再向下經過髀關穴抵達伏兔穴,往下到達膝蓋骨的中心,再往下沿著小腿外側邊緣,向下到腳背,進入中趾的內側;它的分支,從下廉穴下方三寸處分出,進入中趾的外側;它的另一個分支,從腳背分出,進入大腳趾,到達趾尖。

5. 胃經循行歌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到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街逢,遂由髀關抵膝臏,胻跗足趾內間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趾外間通,一支別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經盡已。

【注】,足陽明胃經之脈,起於鼻者,是謂由迎香穴上交頰中兩旁,約過足太陽脈之睛明穴,分下循鼻外,始交於足陽明之承泣、四白、巨髎穴也;從巨髎入上齒中,還出俠口之地倉穴;還繞唇下,交會任脈之承漿穴,卻循頤後下廉,復交本經之大迎穴,由大迎出循頰車穴,上行耳前,過客主人穴,合少陽經,循髮際至額顱兩旁之懸顱穴、頷厭穴,復交足陽明之頭維穴下關穴。其支者,行大迎穴,從大迎前循人迎、水突穴、氣舍穴,循喉嚨入缺盆穴,下膈屬胃絡脾,散布臟腑。其直者,從缺盆穴,直行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等穴下乳內廉、不容穴也;從不容循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等穴下俠臍天樞穴也;從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等穴,入氣街中,氣衝穴也。其支者,起於胃口,是謂前之屬胃絡脾之支,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氣街穴,會衝脈上行者也;其下行本經者,髀關穴也。抵伏兔至伏兔穴下,從伏兔行陰市穴、梁丘穴,下膝臏中犢鼻穴,循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等穴,下循脛外廉,豐隆穴也;從豐隆循解谿穴,下足跗,衝陽穴也;從衝陽行陷谷穴、內庭穴,入次趾外間也。其本支別支,一自下巨虛穴下入次趾外間;一別循跗上入大趾次趾間厲兌穴,出其端,交於足太陰脾經也。

【按】,足陽明是足大趾之次趾,不是中趾,必傳寫之誤。

白話文:

胃經從鼻子的兩側開始,往下沿著鼻子的外側,進入上牙齦,然後再出來,經過嘴角兩旁,繞過下巴的承漿穴,接著沿著下巴後面的大迎穴、頰車穴,到耳朵前方的髮際線,再到額頭兩側。

胃經的一條分支從頸部下行,經過人迎穴,進入鎖骨上方的凹陷處(缺盆),然後穿過橫膈膜,進入胃,並聯絡脾臟。胃經的主幹則從缺盆穴往下,經過胸部內側的乳房部位,然後進入腹部,沿著腹部下行,與腹股溝處的氣街穴相會。接著,它沿著大腿前側,經過膝蓋骨,再沿著小腿外側下行,到達足部的腳背和腳趾。

胃經還有另一條分支,從膝蓋下方分出,經過足三里穴,然後往前延伸到第二個腳趾的外側。還有一條分支,從腳背分出,到達大腳趾的末端。

(註解:胃經從鼻子的迎香穴開始,與臉頰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穴交會,然後向下沿著鼻子的外側,經過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從巨髎穴進入上牙齦,再從嘴角的兩旁的地倉穴出來,然後繞過嘴唇下方,在任脈的承漿穴交會,接著沿著下巴後方,經過大迎穴,再經過頰車穴,往上到耳朵前方的客主人穴,與足少陽膽經交會,然後沿著髮際線,到達額頭兩旁的懸顱穴、頷厭穴,再與足陽明的頭維穴、下關穴交會。

胃經的支脈,從大迎穴開始,經過人迎穴、水突穴、氣舍穴,沿著喉嚨進入缺盆穴,然後下行穿過橫膈膜,進入胃,聯絡脾臟,散布到各個臟腑。

胃經的主幹,從缺盆穴開始,向下經過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等穴位,沿著乳房內側,經過不容穴,然後沿著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等穴位,到達肚臍旁的天樞穴。然後從天樞穴,經過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歸來穴等穴位,進入氣街穴,也就是氣衝穴。

另一條胃經的分支,從胃的出口開始,也就是之前提到的聯絡胃和脾臟的分支,向下沿著腹部,到達氣街穴,並與會聚於氣街穴的衝脈相會合。

胃經的下行主幹,從髀關穴開始,經過伏兔穴,然後沿著陰市穴、梁丘穴,到達膝蓋骨的犢鼻穴,然後沿著足三里穴、上巨虛穴、條口穴、下巨虛穴等穴位,向下沿著小腿外側,經過豐隆穴,再沿著解谿穴,到達足背的衝陽穴。接著從衝陽穴,經過陷谷穴、內庭穴,進入第二個腳趾的外側。

胃經的兩條分支,一條從下巨虛穴向下進入第二個腳趾的外側;另一條從腳背分出,進入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厲兌穴,然後到達大腳趾的末端,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按語:足陽明經應該是到第二個腳趾,而不是第三個腳趾,可能是傳抄時的錯誤。)

6. 胃經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登頰車,下關頭維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尋,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關門太乙滑肉起,天樞外陵大巨里,水道歸來達氣街,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底,下巨虛下有豐隆,解谿衝陽陷谷同,內庭厲兌陽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終。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總共有四十五個穴位,從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開始,接著是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然後是下關穴、頭維穴,對應著人迎穴。再往下是水突穴、氣舍穴連接到缺盆穴,然後是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接著是膺窗穴、乳中穴、下乳根穴。不容穴、承滿穴之後是梁門穴,然後是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接著是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再來是水道穴、歸來穴到達氣街穴,再往下是髀關穴、伏兔穴接著是陰市穴,然後是梁丘穴、犢鼻穴、足三里穴,再來是上巨虛穴連接到條口穴,下巨虛穴之下是豐隆穴,解谿穴、衝陽穴、陷谷穴,內庭穴、厲兌穴這些都是屬於陽明經的穴位,最後到達大拇指第二個指頭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