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7)

1. 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榮,戊寅陷谷明陽俞,返本丘墟本在寅,庚辰經注陽谿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求榮,合天干取液門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榮少府心,己丑太白太衝穴,辛卯經渠是肺經,癸巳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水穴榮

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壬寅經水崑崙上,甲辰陽陵泉合長,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細詳

丁日未時心少衝,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巳包絡大陵中

戊日午時厲兌先,庚申榮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衝陽土穴必還原,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戌辰氣納三焦脈經火支溝刺必痊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谿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丁丑時合少海心,巳卯間使包絡止

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中,甲申臨泣為俞水,合谷金原返本歸,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里宜,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付,乙未太衝原太淵,丁酉心經始道引,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准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谿榮,丙午小腸後谿俞,返本京骨本原尋,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原似的親,戌申時註解溪胃大腸,庚戌曲池真,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衝,一片金關衝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緣深

癸日亥時井湧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谿原,包絡大陵原並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衝包絡連,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後學莫忘言

上子午流注之法無以考焉,雖針灸四書所載尤且不全,還元返本之理,氣血所納之穴俱隱而不具,予今將流注按時定穴,編成歌括一十首,使後之學者易為記誦,臨用之時不待思忖,且後圖乃先賢所綴故不敢廢,備載於後庶有所證耳,原圖十二今分定十耳

白話文:

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甲日

  • 戌時(晚上7-9點)膽經的竅陰穴。
  • 子時(晚上11-1點)小腸經的前谷穴。
  • 寅時(凌晨3-5點)胃經的陷谷穴。
  • 返本穴(歸原穴)是位於丘墟穴,這個穴位在寅時發揮作用。
  • 辰時(早上7-9點)大腸經的陽谿穴。
  • 午時(中午11-1點)膀胱經的委中穴。
  • 申時(下午3-5點)三焦經的液門穴。

乙日

  • 酉時(下午5-7點)肝經的大敦穴。
  • 亥時(晚上9-11點)心經的少府穴。
  • 丑時(凌晨1-3點)脾經的太白穴和肝經的太衝穴。
  • 卯時(早上5-7點)肺經的經渠穴。
  • 巳時(早上9-11點)腎經的陰谷穴。
  • 未時(下午1-3點)心包經的勞宮穴。

丙日

  • 申時(下午3-5點)小腸經的少澤穴。
  • 戌時(晚上7-9點)胃經的內庭穴,可治療腹脹。
  • 子時(晚上11-1點)大腸經的三間穴。
  • 本原穴(歸原穴)是位於腕骨穴,可以去除黃疸。
  • 寅時(凌晨3-5點)膀胱經的崑崙穴。
  • 辰時(早上7-9點)膽經的陽陵泉穴。
  • 午時(中午11-1點)三焦經的中渚穴。

丁日

  • 未時(下午1-3點)心經的少衝穴。
  • 酉時(下午5-7點)脾經的大都穴。
  • 亥時(晚上9-11點)肺經的太淵穴和心經的神門穴。
  • 丑時(凌晨1-3點)腎經的復溜穴。
  • 卯時(早上5-7點)肝經的曲泉穴。
  • 巳時(早上9-11點)心包經的大陵穴。

戊日

  • 午時(中午11-1點)胃經的厲兌穴。
  • 申時(下午3-5點)大腸經的二間穴。
  • 戌時(晚上7-9點)膀胱經的束骨穴。
  • 衝陽穴是土穴,在衝陽穴發揮原穴作用。
  • 子時(晚上11-1點)膽經的陽輔穴。
  • 寅時(凌晨3-5點)小腸經的小海穴。
  • 辰時(早上7-9點)三焦經的支溝穴。

己日

  • 巳時(早上9-11點)脾經的隱白穴。
  • 未時(下午1-3點)肺經的魚際穴。
  • 酉時(下午5-7點)腎經的太谿穴和脾經的太白穴。
  • 亥時(晚上9-11點)肝經的中封穴,位置在內踝附近。
  • 丑時(凌晨1-3點)心經的少海穴。
  • 卯時(早上5-7點)心包經的間使穴。

庚日

  • 辰時(早上7-9點)大腸經的商陽穴。
  • 午時(中午11-1點)膀胱經的通谷穴。
  • 申時(下午3-5點)膽經的臨泣穴。
  • 合谷穴是金穴,在合谷穴發揮原穴作用。
  • 戌時(晚上7-9點)小腸經的陽谷穴。
  • 子時(晚上11-1點)胃經的足三里穴。
  • 寅時(凌晨3-5點)三焦經的天井穴。

辛日

  • 卯時(早上5-7點)肺經的少商穴。
  • 巳時(早上9-11點)腎經的然谷穴。
  • 未時(下午1-3點)肝經的太衝穴和肺經的太淵穴。
  • 酉時(下午5-7點)心經的始道穴。
  • 亥時(晚上9-11點)脾經的陰陵泉穴。
  • 丑時(凌晨1-3點)心包經的曲澤穴。

壬日

  • 寅時(凌晨3-5點)膀胱經的至陰穴。
  • 辰時(早上7-9點)膽經的俠谿穴。
  • 午時(中午11-1點)小腸經的後谿穴。
  • 京骨穴是原穴,在京骨穴發揮原穴作用。
  • 三焦經寄於陽池穴,此穴具有返本歸原的作用。
  • 申時(下午3-5點)胃經的解溪穴和大腸經的曲池穴。
  • 子時(晚上11-1點)三焦經的關衝穴。

癸日

  • 亥時(晚上9-11點)腎經的湧泉穴。
  • 丑時(凌晨1-3點)肝經的行間穴。
  • 卯時(早上5-7點)心經的神門穴是俞穴,腎經的太谿穴是原穴。
  • 心包經的大陵穴是原穴。
  • 巳時(早上9-11點)脾經的商丘穴在內踝邊。
  • 未時(下午1-3點)肺經的尺澤穴。
  • 酉時(下午5-7點)心包經的中衝穴。

總結: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按時取穴法,這套方法難以考證其起源,即使在針灸經典中也沒有完整記載。此歌訣將氣血流注於不同穴位的原理隱藏其中,將其按時辰歸納,編寫成歌訣,方便後學者記憶,運用時不必多加思考。後附的圖示是古代先賢所繪製,不敢廢棄,保留以供參考。原圖有十二幅,這裡只分定了十幅。

2. 論經脈有奇經八脈

難經云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任、有督、有帶之脈。凡此八脈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霈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既不拘於十二經絡,皆從何起何繼?詳見下文。

白話文:

《難經》說脈有奇經八脈,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有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衝脈、任脈、督脈、帶脈這八條脈。這八條脈都不受一般經脈的約束,所以稱為奇經八脈。經脈有十二條,絡脈有十五條,總共二十七條氣血運行的路線,彼此相互影響、上下流動,為什麼只有這八條脈不受經脈約束呢?這就像聖人開鑿溝渠,疏通水道,以防萬一,不然,一旦下大雨,溝渠滿溢,那時雨水四處亂竄,聖人也無法收拾。這也是因為絡脈滿溢,各經脈也管不了它們。

既然奇經八脈不受十二經脈約束,那它們從哪裡起始,又如何接續呢?詳細情形在後文說明。

3. 奇經八脈周身交會歌

督脈起自下極腧,並與脊裡上風府,過腦額鼻,入齦交,為陽脈海,都綱要。任脈起於中極底,上覆循喉,承漿里,陰脈之海。任所為衝脈,出胞至胸止,從腹會咽,絡口唇。女人成經為血室脈,並少陰之腎經。與任督本於陰會,三脈並起而異行。陽蹺起足跟之底,循外踝上入風池。

陰蹺內踝循喉嗌,本是陰陽脈別支。諸陰會起陰維脈,發足少陰築賓郗。諸陽會起陽維脈,太陽之郄金門。是帶脈,周四季脅問,會於維道足少陽。所謂奇經之八脈,維繫諸經乃順常。

白話文:

督脈從身體最下方會陰穴開始,沿著脊椎向上到達風府穴,經過頭部、額頭、鼻子,進入上牙齦的齦交穴,是陽脈之海,統領全身陽氣。任脈從身體中間下方的中極穴開始,向上經過喉嚨,到達下唇中央的承漿穴,是陰脈之海。任脈也同時是衝脈,從子宮出發,到胸部停止,從腹部會合咽喉,聯繫口唇。對女人來說,衝脈是月經的血室,和足少陰腎經相連。任脈、督脈都起源於會陰穴,三條脈同時開始但走向不同。陽蹺脈從腳跟下方開始,沿著外踝向上到達風池穴。陰蹺脈從內踝開始,沿著喉嚨到咽喉,是陰陽脈的分支。所有陰經的會合處是陰維脈,從足少陰腎經的築賓穴開始。所有陽經的會合處是陽維脈,從足太陽膀胱經的金門穴開始。帶脈環繞腰部,在身體側面環繞一周,會合於足少陽膽經的維道穴。這就是所謂的奇經八脈,它們維繫著身體的經脈,使之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