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續刻 (4)
續刻 (4)
1. 百病始生
(次五音五味篇之後)
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則傷腎。
白話文:
(在講完五音五味之後)
憂愁思慮會傷害心臟,過度的寒冷會傷害肺臟。憤怒會傷害肝臟。喝醉酒後行房事,又流汗吹到風,會傷害脾臟。用力過度,或是行房事後流汗,都會傷害腎臟。
2. 邪客篇
(首節)
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道也),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剽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
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受傷之謂)。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補其不足(取照海),瀉其有餘(取申脈),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
其臥立至(取流水五升,揚之萬逼,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知為度○秫米,糯小米也,甘黏微涼,能養營補陰。半夏辛溫,能和胃散邪,除腹脹目不得瞑,故並用之。古量一升,合今之三合二勺)。故其病新發者,
覆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
白話文:
[邪客篇]
(第一段)
五穀進入胃部後,剩餘的殘渣、精華液體和宗氣會分成三條通道運行。宗氣積聚在胸腔中,從喉嚨發出,貫穿心脈,推動呼吸。營氣會提取津液,注入脈絡中,轉化為血液,用以滋養四肢末端,並往內注入五臟六腑,以應對身體的時辰變化。衛氣則是散發其強勁迅疾的氣,在四肢末端的肌肉和皮膚之間不停地運行,白天運行於陽經,夜晚運行於陰經。
衛氣通常從足少陰經的支脈分出,運行於五臟六腑。如果現在有邪氣侵入五臟六腑,使得衛氣只能獨自防守體表,運行於陽經而無法進入陰經。運行於陽經就會導致陽氣過盛,陽氣過盛就會使陽蹺脈受損。因為無法進入陰經,導致陰氣虛弱,所以眼睛無法閉合。要補足陰氣的不足(選取照海穴),瀉去陽氣的過剩(選取申脈穴),調和虛實,疏通氣血通道,以驅除邪氣。可以喝一劑半夏湯,讓陰陽氣機得以疏通。
病患臥床時所用的水量為五升,將水揚起拍打多次,煮沸後,加入一升糯小米,放入半夏五合,慢慢熬煮直到剩下一升半的湯汁,去除藥渣,飲用一小杯湯汁,每天三次,逐漸增加用量直到病好為止。糯小米,是黏性的小米,味道甘甜、黏稠且帶有微涼的特性,能夠滋養營氣、補益陰氣。半夏性味辛溫,能夠調和胃氣、驅散邪氣,消除腹脹和眼睛無法閉合的症狀,所以將它們一起使用。古時候一升的量,相當於現在的三合二勺。所以,如果是新發的疾病,
只要喝完藥立刻躺下,流汗後就會痊癒。如果是久病,喝三次藥就應該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