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五 (23)
卷五 (23)
1. 徐氏八法證治
右耳根腫核者名惠袋癧。翳風,肘尖,後谿
耳根紅腫痛,翳風。頰車,合谷
頸項紅腫不消。名曰項疽。風府,肩井,承漿
目生翳膜。隱澀難開。睛明,魚尾,合谷,肝俞
風沿爛眼。迎風冷淚。攢竹,絲竹,二間,小骨空
目風腫痛。胬肉攀睛。睛明,攢竹,和髎,肘尖,合谷,十宣,列缺,肝俞,委中,照海
牙齒兩頷腫痛。人中,合谷,呂細
上爿牙疼。及牙關不開。
頰車,太淵,合谷,呂細
下爿牙疼。頰項紅腫痛。
承漿,陽谿,頰車,太谿
耳聾氣痞疼痛。聽會,翳風,腎俞,三里
耳鳴或癢或痛。客主人,聽會,合谷
目暴赤腫疼痛。攢竹,迎香,合谷
雷頭風暈。嘔吐痰涎。百會,風門,太淵,中脘
腎虛頭痛。頭重不舉。百會,列缺,腎俞,太谿
痰厥頭暈。頭目昏沉。百會,肝俞,大敦
頭項痛。名曰正頭風。
百會,上星,腦空,合谷,湧泉
(以上諸症俱手少陽經外關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列缺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鼻流臭涕名鼻淵。
百會,上星,迎香,曲差,風門
鼻生息肉。閉塞不通。迎香,上星,印堂,風門
鼻塞不知香臭。上星,迎香,風門
鼻流清涕。腠理不密。噴嚏不止。
肺俞,太淵,神門,三里
傷風。面赤發熱頭疼,合谷,曲池,通里,絕骨
傷風感寒。咳嗽胸滿。風府,風門,合谷,膻中
咳嗽寒痰。胸膈閉痛。肺俞,膻中,三里
久嗽不愈。咳唾血痰。太淵,風門,膻中
哮喘氣促。痰氣壅盛。腧府,膻中,三里,豐隆
哮喘氣滿。肺脹不得臥。
風門,中府,腧府,膻中,太淵,三里
吼喘胸膈急痛。肺俞,天突,彧中,三里
腹中腸痛。下痢不已,天樞,內庭,三陰交
腹中寒痛。泄瀉不止,中脘,天樞,關元,三陰交
赤白痢疾。腹中冷痛。
天樞,氣海,外陵,水道,三里,三陰交
胸前兩乳紅腫痛。少澤,太陵,膻中
乳癰腫痛。小兒吹乳。少澤,中府,膻中,大敦
婦女積痛。敗血不止。膈俞,肝俞,腎俞,三陰交婦人血瀝。乳汁不通。關衝,少澤,太陵,膻中
乳頭生瘡名妒(音石)乳。肩井,乳根,少澤
胸中噎塞痛。太陵,內關,膻中,三里
口內生瘡臭穢
人中,承漿,金津,玉液,合谷,十宣
口氣衝人。臭不可近。
少衝,通里,金津,玉液,人中,十宣
三焦極熱。舌上生瘡。關衝,外關,金津,玉液,人中,地倉,迎香
冒暑大熱霍亂吐瀉。百勞,中脘,合谷,曲池,十宣,委中,三里
中暑。身熱小便不利。百勞,中脘,氣海,陰谷,陰陵泉,委中
小兒急驚風手足搐搦。百會,印堂,人中,中衝,合谷,太衝,大敦
小兒慢脾風。目直視。手足搐。口吐沫。
百會,上星,人中,脾俞,大敦
消渴等症,胃府虛。斗食不能充飢。(消脾)腎藏竭。飲百杯不能止渴。(消腎)及房勞不稱心意。(消中)此謂三消也。乃土燥水消。不能克化故成此病。
白話文:
徐氏八法證治
右耳根腫脹,稱為惠袋癧。取翳風、肘尖、後谿穴。
耳根紅腫疼痛,取翳風、頰車、合谷穴。
頸項紅腫不消,稱為項疽。取風府、肩井、承漿穴。
眼睛生翳膜,視物模糊難以睜開,取睛明、魚尾、合谷、肝俞穴。
眼睛因風受寒而潰爛,迎風流淚,取攢竹、絲竹空、二間、小骨空穴。
眼睛因風受寒腫痛,胬肉攀爬眼球,取睛明、攢竹、和髎、肘尖、合谷、十宣、列缺、肝俞、委中、照海穴。
牙齒及兩頰腫痛,取人中、合谷、厲兌穴。
上排牙齒疼痛,牙關緊閉難以張開,取頰車、太淵、合谷、厲兌穴。
下排牙齒疼痛,頰項紅腫疼痛,取承漿、陽溪、頰車、太溪穴。
耳聾伴隨氣悶疼痛,取聽會、翳風、腎俞、三里穴。
耳鳴、耳癢或耳痛,取聽宮、聽會、合谷穴。
眼睛突然紅腫疼痛,取攢竹、迎香、合谷穴。
雷頭風(偏頭痛)伴隨嘔吐痰涎,取百會、風門、太淵、中脘穴。
腎虛頭痛,頭部沉重抬不起,取百會、列缺、腎俞、太溪穴。
痰厥頭暈,頭昏眼花,取百會、肝俞、大敦穴。
頭項疼痛,稱為正頭風,取百會、上星、腦空、合谷、湧泉穴。
(以上諸症皆以手少陽經外關穴為主)
治療疾病,一般先取列缺穴為主穴,再根據症狀取其他相應穴位。
鼻涕流出且有異味,稱為鼻淵,取百會、上星、迎香、曲差、風門穴。
鼻腔生息肉,鼻塞不通,取迎香、上星、印堂、風門穴。
鼻塞,聞不到氣味,取上星、迎香、風門穴。
鼻涕清澈,汗孔不密,頻頻打噴嚏,取肺俞、太淵、神門、三里穴。
傷風,面紅發熱頭痛,取合谷、曲池、通里、絕骨穴。
傷風受寒,咳嗽胸悶,取風府、風門、合谷、膻中穴。
咳嗽伴隨寒痰,胸膈部阻塞疼痛,取肺俞、膻中、三里穴。
久咳不癒,咳出帶血的痰,取太淵、風門、膻中穴。
哮喘氣促,痰氣阻塞,取尺澤、膻中、三里、豐隆穴。
哮喘氣悶,肺脹難以平臥,取風門、中府、尺澤、膻中、太淵、三里穴。
哮喘伴隨胸膈部急劇疼痛,取肺俞、天突、彧中、三里穴。
腹部腸子疼痛,腹瀉不止,取天樞、內庭、三陰交穴。
腹部寒冷疼痛,腹瀉不止,取中脘、天樞、關元、三陰交穴。
赤白痢疾,腹部冷痛,取天樞、氣海、外陵、水道、三里、三陰交穴。
胸前兩乳房紅腫疼痛,取少澤、太溪、膻中穴。
乳癰腫痛,小兒吹乳,取少澤、中府、膻中、大敦穴。
婦女腹部腫痛,出血不止,取膈俞、肝俞、腎俞、三陰交穴。婦女陰道出血,乳汁不通,取關衝、少澤、太溪、膻中穴。
乳頭生瘡,稱為妒乳,取肩井、乳根、少澤穴。
胸中哽塞疼痛,取太溪、內關、膻中、三里穴。
口腔內生瘡,有臭味,取人中、承漿、金津、玉液、合谷、十宣穴。
口氣重,臭不可聞,取少衝、通里、金津、玉液、人中、十宣穴。
三焦熱極,舌上生瘡,取關衝、外關、金津、玉液、人中、地倉、迎香穴。
中暑後高熱,霍亂樣嘔吐腹瀉,取百勞、中脘、合谷、曲池、十宣、委中、三里穴。
中暑,身體發熱,小便不利,取百勞、中脘、氣海、陰谷、陰陵泉、委中穴。
小兒急驚風,手足抽搐,取百會、印堂、人中、中衝、合谷、太衝、大敦穴。
小兒慢驚風,眼睛直視,手足抽搐,口吐白沫,取百會、上星、人中、脾俞、大敦穴。
消渴症,胃氣虛弱,大量進食也不能解飢(消脾);腎精虧虛,大量飲水也不能解渴(消腎);房事過度,心神不寧(消中)。這三種都屬於消渴,都是由於脾胃虛弱,水液代謝失調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