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四 (26)
卷四 (26)
1. 督脈穴考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難經)
陰蹺在內踝。病即其脈急。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陽蹺在外踝。病即其脈急。當從外踝以下急。內踝以上緩。(脈經)
兩足蹺脈長七尺五寸。而陰蹺所生在照海。以交信為郄。(脈度○左右八穴)
陽維脈者維於陽其脈起於諸陽之會。與陰維皆維絡於身。若陽不能雜於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難經)
其脈氣所發別於金門以陽交為郄。與手太陽及陽蹺會於臑俞。又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又與手足少陽會於天髎。又與手足少陽足陽明會於肩井。其在頭也。與足少陽會於陽白。上與本神及臨泣目窗。上至正營承靈。循於腦空。下至風池。其與督脈會。則在風府及啞門(其三十穴)。
陰維脈者維於陰。其脈起於諸陰之交。若陰不能維於陰。則悵然失志。陰維為病苦心痛。(難經)
其脈氣所發者陰維之郄名曰築賓與足太陰會於大橫腹哀。又與足太陰厥陰會於府舍(在大橫下四寸三分)期門。又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共十二穴)
白話文:
督脈穴考
如果陰蹺脈有病,則脈象會是陽脈緩慢而陰脈急促。(出自《難經》)
陰蹺脈位於內踝,如果生病,脈象就會在此處急促,往上延伸到內踝以上則脈象緩慢;陽蹺脈位於外踝,如果生病,脈象就會在此處急促,往下延伸到外踝以下則脈象緩慢。(出自《脈經》)
兩足的蹺脈,長七尺五寸,陰蹺脈的起始穴位在照海穴,交信穴是它的郄穴。(出自《脈度》,左右各八個穴位)
陽維脈負責維繫人體陽氣,它起始於諸陽經脈的交會處。陽維脈和陰維脈都像網一樣佈滿全身。如果陽氣不能很好地運行於陽經,就會感到全身無力,無法控制自己,陽維脈生病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出自《難經》)
陽維脈的氣血從金門穴發出,陽交穴是它的郄穴。陽維脈與手太陽小腸經、陽蹺脈在臑俞穴會合;與手少陽三焦經在臑會穴會合;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在天髎穴會合;與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在肩井穴會合。在頭部,陽維脈與足少陽膽經在陽白穴會合;向上與本神、臨泣、目窗穴相連,再向上通達正營、承靈穴,沿著腦後髮際運行,向下到達風池穴;與督脈在風府穴和啞門穴會合(共三十個穴位)。
陰維脈負責維繫人體陰氣,它起始於諸陰經脈的交會處。如果陰氣不能很好地運行於陰經,就會感到心情鬱悶,意志消沉。陰維脈生病會出現心痛的症狀。(出自《難經》)
陰維脈的氣血從築賓穴發出,築賓穴是它的郄穴。陰維脈與足太陰脾經在大橫穴、腹哀穴會合;與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在府舍穴(在大橫穴下四寸三分)、期門穴會合;與任脈在天突穴、廉泉穴會合(共十二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