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三 (21)
卷三 (21)
1. 孫真人針十三鬼穴歌
百邪癲狂所謂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入三分)。第二手大指甲下(少商)穴名鬼信,三分深。三針足大指甲下(隱白)名曰鬼壘,刺二分。四針掌上太陵穴,針入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為鬼路。
火針三分七鋥鋥,第六卻尋大椎上。入髮一寸,名鬼枕(風府穴。入二分)。七刺耳垂下八分(頰車穴。入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入三分)。九針勞宮為鬼窟(入二分。一作間使義同)。十針上星名鬼堂(入二分)。十一陰下縫三壯(男會陰穴),女玉門頭為鬼藏(可入三分)。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針仍要七鋥鋥(入五分)。十三舌下中央縫,金針出血名鬼封(橫安針一枚於口。令舌不動刺出血甚效)。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男先針左,女先針右。單日為陽,雙日為陰。陽日陽時針右轉,陰日陰時針左轉。
白話文:
所謂的各種邪氣導致的癲狂疾病,針灸有十三個穴位必須要知道。凡是針灸治療時,先針鬼宮穴,接著針鬼信穴,沒有不見效的。這些穴位要一個一個從頭開始找,男生從左邊開始,女生從右邊開始。
第一針刺人中穴,這是鬼宮穴,左邊進針右邊出針(入針三分深)。第二針在手大拇指指甲下方(少商穴),名為鬼信穴,入針三分深。第三針在腳大拇指指甲下方(隱白穴),稱為鬼壘穴,刺入二分深。第四針在手掌上的太陵穴,針入五分深,是鬼心穴。第五針刺申脈穴,是鬼路穴,用火針刺入三分,要燒得亮亮的。第六針尋找大椎穴,在髮際入一寸,稱為鬼枕(風府穴,入針二分深)。第七針刺耳垂下方八分處(頰車穴,入針五分深),稱為鬼床穴,針刺時要溫熱。第八針刺承漿穴,稱為鬼市穴,從左邊進針右邊出針,務必要記住(入針三分深)。第九針刺勞宮穴,稱為鬼窟穴(入針二分深,有的說是間使穴,意思相同)。第十針刺上星穴,稱為鬼堂穴(入針二分深)。第十一針在男生陰囊下的縫線處,(會陰穴),女生在陰戶前端,稱為鬼藏穴(可入針三分深)。第十二針刺曲池穴,稱為鬼腿穴,火針仍要燒得亮亮的(入針五分深)。第十三針刺舌頭下中央的縫線處,用金針刺出血,稱為鬼封穴(橫向在口中安插一根針,使舌頭不動,刺出血效果很好)。手腳兩邊的穴位要相對應地刺,如果遇到單獨的穴位就單獨刺,這是以前老師傳下來的真正奧妙,能讓癲狂的惡鬼無處可逃。
男生先針左邊的穴位,女生先針右邊的穴位。單日屬於陽,雙日屬於陰。陽日陽時針要向右旋轉,陰日陰時針要向左旋轉。
2. 症治要穴歌
(集古增新共二十八首)
傷寒過經猶未解。須向期門穴上針。忽然氣喘攻胸膈。三里瀉多須用心。
無汗傷寒瀉復溜。汗多合谷亦宜求(瀉)若還六脈皆微細。針下補多脈易浮。
時行邪瘧最難禁。有汗噫嘻與俠谿。腰痛太谿血郄妙衝陽厲兌太衝齊。
瘧疾間使大椎良。後谿合谷與膏肓。更加三里懸鐘穴,瘧發脾寒即便康。
中暑人中百會搜陽明合谷內庭求熱傷肺氣膈胸滿。列缺氣海中極收。
中風合谷大腸原八脈之中申脈援。三里肩井並環跳。委中風市陽陵泉。
口噤先須申脈詳(陽蹺脈與後谿相應)頰車合谷與承漿。喎斜添入地倉穴(宜針透頰車)不效翳風聽會良。
癱瘓陽谿並曲池。肩髃合谷外中渚。行間申脈崑崙穴。三里陽陵風市推。
五癇百會內關(通陰維脈與公孫應)稽。鬼腿(曲池穴)神門與後谿。鳩尾。心腧刺灸得上星通里愈癡迷。
哮喘先教中脘尋。肺腧天突中府臨。氣海三里俱稱妙列缺針之病不侵。
癆瘵傳屍灸四花。膏肓肺腧實堪誇。大椎穴並三椎骨(身柱穴)鬼眼功多用勿差。
蠱脹應知照海靈(照海通陰蹺脈。與列缺應)行間氣海與三陰。(交)水溝三里內庭穩。分水多針病轉深。
九種心痛及脾疼。曲澤太陵三里尋。上中脘與衝陽穴。內關公孫主客針。
腹中㽲痛刺衝陽。三里胃腧太白良。支溝章門去閉結。內關氣海商丘當。
太陵穴治發痧凶。列缺委中天府松。百會百勞十宣妙。何愁痧病結心胸。
後谿穴刺治頭風。百會風池絲竹空。合谷上星足三里。化痰利氣中脘通。
外障先針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陽中。後谿主穴休忘卻。攢竹風池儘可通。
鼻窒迎香列缺尋(列缺通任脈與照海應)上星風府太淵針。若言舌腫廉泉妙玉液金津傍舌心(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兩旁紫紋上針出血)。
牙疼頰。車外關稱。合谷太谿然谷應聤耳翳風並耳門。暴聾聽會竅陰增(耳生瘡出濃水曰聤耳)。
臂痛少澤與外關。肩髃合谷曲池間。握物拘攣曲澤當。中渚腕骨少海兼。
四肢浮腫陰陵泉。合谷中都中渚先。行間內庭曲池穴。三陰交與液門連。
腿疼環跳及委中。臨泣陽陵泉可通。最好大鐘並京骨。支溝陽輔病堪攻。
穿跟風痛刺商丘。丘墟解谿三里求。申脈行間崑崙穴。照海臨泣病堪休。
膝風太白與豐隆。膝眼梁丘針可通。並有膝關足三里。陰陽陵泉及委中。
腰痛委中髎穴宜。崑崙束骨白環隨。太谿原穴飛揚絡。中脈如針病即除。
七疝奔豚首大敦。章門照海要討論。歸來然谷太衝穴。氣海關元與闌門。
婦人帶下經不調。氣海白環(赤白帶下可刺之)中極燒。腎腧關元並照海。間使穴其三陰交。
婦人臨產若艱難。一瀉三陰交即安。合谷獨陰(在足第二指下橫紋中)挨次取。勝教方術服仙丹。
白話文:
傷寒病未癒,熱邪已過經絡: 應針刺期門穴。 突然氣喘,胸膈不適: 應瀉三里穴,並小心用針。 無汗的傷寒: 應瀉復溜穴。 多汗的傷寒: 應瀉合谷穴。 如果六脈都微弱: 針刺時應多補,脈象才會浮起。 時行性瘧疾難以控制: 有汗、打嗝,可針刺俠谿穴。 腰痛: 可針刺太谿、血郄,衝陽、厲兌、太衝穴一起用效果好。 瘧疾: 可針刺間使、大椎、後谿、合谷和膏肓穴。 再加上三里、懸鐘穴, 瘧疾發作時脾寒就能痊癒。 中暑: 可針刺人中、百會,並找陽明經的合谷和內庭穴。 熱邪傷肺,導致胸膈滿悶: 可針刺列缺、氣海和中極穴。 中風: 可針刺合谷、大腸原穴,並輔助使用八脈交會的申脈穴。 中風癱瘓: 可針刺三里、肩井、環跳、委中、風市和陽陵泉。 口噤不開: 應先詳細檢查申脈穴(申脈屬於陽蹺脈,與後谿穴相應),接著針刺頰車、合谷和承漿穴。 口眼歪斜: 可加針地倉穴(宜針刺透頰車穴),如果效果不佳,可用翳風和聽會穴。 癱瘓: 可針刺陽谿、曲池、肩髃、合谷、外中渚、行間、申脈、崑崙,以及三里、陽陵和風市穴。 五癇病: 可針刺百會、內關(內關通陰維脈,與公孫穴相應),鬼腿穴(即曲池穴)、神門和後谿穴,還有鳩尾、心腧穴,如果再配合上星穴和通里穴,能有效治療癲狂。 哮喘: 應先針刺中脘穴,然後是肺腧、天突和中府穴,氣海和三里穴也非常好,針刺列缺穴也能防止疾病侵襲。 癆瘵傳屍病: 可灸四花穴,膏肓和肺腧穴也很有效果。大椎穴和第三椎骨(即身柱穴)旁的鬼眼穴也要多加利用。 蠱脹: 應知照海穴(照海穴通陰蹺脈,與列缺穴相應)很靈驗,行間、氣海和三陰交穴,水溝、三里、內庭穴也可用。過度針刺分水穴病情會加重。 九種心痛和脾痛: 可針刺曲澤、太陵、三里、上脘、中脘和衝陽穴,內關和公孫穴是主要的輔助穴。 腹中絞痛: 可針刺衝陽穴,三里、胃腧和太白穴效果好,支溝、章門能疏通閉塞,內關、氣海和商丘穴也有幫助。 太陵穴能治療發痧重症: 列缺、委中和天府穴效果也不錯,百會、百勞和十宣穴也有妙用,不必擔心痧病阻塞心胸。 後谿穴能治療頭風: 可針刺百會、風池和絲竹空穴,合谷、上星和足三里穴,配合中脘穴能化痰理氣。 眼外障: 先針刺小骨空穴,再針刺睛明、合谷和太陽穴,後谿穴是主穴不要忘記,攢竹和風池穴也可輔助使用。 鼻塞: 可針刺迎香和列缺穴(列缺穴通任脈,與照海穴相應),上星、風府和太淵穴。 舌腫: 可針刺廉泉穴,並在玉液和金津穴旁(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兩旁紫紋上,針刺出血)。 牙痛: 可針刺頰車、外關、合谷和太谿穴,然谷穴也有效果。 耳鳴、耳內生瘡流膿水(聤耳): 可針刺翳風和耳門穴。 突然耳聾: 可針刺聽會和竅陰穴。 手臂疼痛: 可針刺少澤、外關、肩髃、合谷和曲池穴。 握物困難、拘攣: 可針刺曲澤、中渚、腕骨和少海穴。 四肢浮腫: 可針刺陰陵泉、合谷、中都和中渚穴,行間、內庭、曲池穴,以及三陰交和液門穴。 腿痛: 可針刺環跳和委中穴,臨泣和陽陵泉穴也可,大鐘和京骨穴效果也很好,支溝和陽輔穴能有效緩解。 腳跟疼痛: 可針刺商丘穴,丘墟、解谿和三里穴,申脈、行間、崑崙穴,照海和臨泣穴,可以治癒此病。 膝蓋疼痛: 可針刺太白和豐隆穴,膝眼和梁丘穴也有效,還有膝關、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和委中穴。 腰痛: 可針刺委中、髎穴,崑崙、束骨和白環穴,太谿原穴和飛揚絡穴,如果針刺到經脈,病痛馬上解除。 七種疝氣(包括奔豚氣): 可先針刺大敦穴,章門和照海穴要考慮,歸來、然谷和太衝穴,還有氣海、關元和闌門穴。 婦女帶下病和月經不調: 可針刺氣海、白環(赤白帶下可針刺)和中極穴。腎腧、關元和照海穴,間使和三陰交穴,也有幫助。 婦女難產: 針刺三陰交穴就能順利生產,合谷和獨陰穴(在足第二指下橫紋中),依次取穴,效果比仙丹妙藥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