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標幽賦

此謂瀉法: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推、推轉、進針猶搓線之狀,慢慢轉針,此謂補法)。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冷,飢飽醉勞而切忌。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如非急症,不可犯此日忌)。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源,免投針而失其位。

避灸處,和四肢四十有七;禁刺處,除六腧二十有二。(禁針歌有二十五穴)。昔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後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秦越人過虢,虢太子死未半日,越人診其脈曰:「太子之病為屍厥,脈亂,故形如死也。」乃使弟子子陽礪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即任脈中極穴,一名玉泉也。蓋手之三陽脈維於玉泉,又足三陰任脈之會,故曰維會)。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即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躄足而立行。秋夫針腰目而鬼免沉疴,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續齊諧記,徐秋夫療腰痛鬼,縛茅作人,為針腰目二處。交俞未詳)。取肝俞與命門,使瞽者見秋毫之末;

刺少陽之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交謂手足少陽二脈之交會,翳風、角孫、禾髎穴也。別謂手少陽之別,外關也)。嗟夫!去聖逾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幸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淺,難契於元微;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

(竇漢卿標幽賦舊有楊繼洲注,其未詳處,竊以已見附之。)

白話文:

標幽賦

這指的是瀉法,針灸時要內推、進針、搓揉。隨著病情左旋補暖(推、轉、進針如同搓線一樣,慢慢轉動針)。這指的是補法。要謹慎,對於危急重症,脈色不順暢的,寒熱風冷的疾病,飢飽醉勞的情況下,都絕對禁止針灸。望診上不適合補法,晦澀不明的症狀不適合瀉法;脈象弦急的不能奪其脈氣,脈象虛弱的不能強行進針。(除非是急症,否則不可觸犯這些禁忌)。要精益求精,窮究其法,不可因為灸艾而損傷皮膚;要弄清病理,追究病因,避免因針灸而刺錯穴位。

要避開灸禁的部位,以及四肢四十七個禁刺的穴位,除了六腧穴和二十二個穴位。(禁針歌中列有二十五個禁針穴位)。以前高祖皇帝抱恙未愈,李氏醫生刺巨闕穴後才痊癒。太子暴斃,症狀是厥逆,越人醫生針刺維會穴後才甦醒。(秦越人經過虢國,虢國太子死未滿半天,越人診脈後說:太子之病是屍厥,脈象紊亂,所以形體像死了似的。於是讓弟子子陽磨針於砥石,取外三陽五會穴,即任脈的中極穴,又名玉泉。因為手三陽脈都彙聚於玉泉,也是足三陰、任脈的交會穴,所以稱之為維會。)肩井、曲池穴,甄權醫生針刺治療臂痛,立刻見效;懸鐘、環跳穴,華佗醫生針刺治療足痿,病人立刻能行走;秋夫醫生針刺腰部和眼睛附近的穴位,治癒了纏綿的疾病;王纂醫生針刺交俞穴,邪祟立刻消失。(續齊諧記記載,徐秋夫治療腰痛鬼,用茅草紮成人形,為其針刺腰部和眼睛附近的穴位。交俞穴的具體位置不詳。)取肝俞和命門穴,使盲者看見秋毫末端;

針刺少陽經的交會和別絡穴位,使耳聾的人聽見夏天的蚊蚋聲。(交會指手足少陽兩脈的交會點,翳風、角孫、禾髎穴;別絡指手少陽經的別絡穴外關穴。)唉,自古聖賢離我們越來越遠,這門技藝也漸漸衰落。有些人技藝不精就放棄學習,有些人雖然技藝高超卻犯禁忌。愚笨庸醫,才智淺薄,難以領悟其中的奧妙;至道深奧難測,能真正掌握的人又有幾個呢?

(竇漢卿《標幽賦》舊有楊繼洲註釋,其中未詳之處,我根據自己所見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