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十二經井穴(楊氏)

人病膨脹,喘咳,缺盆痛,心煩,掌熱,肩背疼,咽痛喉腫。斯乃以脈循上膈肺中,橫過腋關,穿過尺澤入少商,故邪客於手太陰之絡,而生是病。

可刺手太陰肺經井穴少商也,手大指側。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陰之數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灸三壯。

人病氣滿,胸中緊痛,煩熱,喘而不已息。斯乃以其脈自肩端入缺盆,絡肺;其支別者從缺盆中直而上頸,故邪客於手陽明之絡,而有是病。

可刺手陽明大腸井穴商陽也,在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刺入一分,行六陰之數,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灸三壯。

人病腹心悶,惡人火,聞響心惕,鼻衄唇喎,瘧狂,足痛,氣蠱,瘡疥,齒寒。乃脈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故邪客於足陽明之絡,而有是病。

可刺足陽明胃經井厲兌,足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韭許。刺一分,行六陰數,左取右,食頃已。

人病尸厥暴死,脈猶如常人而動,然陰盛於上,則邪氣重上,而邪氣逆,陽氣亂,五絡閉塞,結而不通,故狀若尸厥,身脈動,不知人事,邪客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絡,此五絡,命所關。

可初刺足太陰脾隱白,二刺足少陰腎湧泉,三刺足陽明胃厲兌,四刺手太陰肺少商,五刺手少陰心少衝,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陰數。不愈,刺神門;不愈,以竹管吹兩耳,以指掩管口,勿泄氣,必須極吹蹙,才脈絡通,每極三度。甚者灸維會三壯。針前後各二分,瀉二度,後再灸。

人病心痛煩渴,臂厥,脅肋疼,心中熱悶,呆痴忘事,顛狂。斯乃以其脈起於心,支從心系俠喉嚨,出向後腕骨之下,直從肺,行腋下臑內,循廉肘內通臂,循廉抵腕,直過神門脈,入少衝。

可刺手心經井少衝,手小指內側交肉者如韭葉。刺一分,行六陰數,右取左,若灸三炷,如麥大,不已,復刺神門穴。

人病頷腫,項強難顧,肩似拔,臑似折,肘臂疼,外廉痛。斯乃以其脈起小指,自少澤過前谷,上循臂內至肩入缺盆,向腋,絡心間,循咽下膈,抵胃;支從缺盆上頸頰,至目銳眥入耳,復循頰入鼻䪼,斜貫於顴,故邪客於太陽絡,生是病。

可刺手小腸井少澤,小指外側與肉相交如韭葉。刺一分,六陰數各一痏,左病右取。若灸如小麥炷,三壯止。

人病頭項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瘧,顛狂,目黃淚出,鼻流血。斯乃經之正者,從腦出,別下項;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又其絡從上行,循眥上額,故邪客於足太陽絡,而有是病。

可刺足太陽膀胱井至陰,小指外側韭葉。行六陰數,不已,刺金門五分,灸三壯;不已,刺申脈三分,如人行十里愈。有所墜,瘀血留腹內,滿脹不得行,先以利藥,次刺然谷前脈出血立已。不已,刺衝陽三分(胃之原)及大敦見血(肝之井)。

白話文:

十二經井穴(楊氏)

人若出現身體膨脹、喘咳、鎖骨疼痛、心煩、手掌發熱、肩背疼痛、咽喉疼痛腫脹等症狀,這是因為經脈循行上膈,經過肺部,橫過腋下,穿過尺澤穴到達少商穴,邪氣滯留在手太陰肺經的絡脈,才會產生這些病症。可以針刺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外側),刺入一寸的十分之一,行六陰之法(每次刺針後稍作休息),左側病症取右側穴位,右側病症取左側穴位,每次操作時間如同進食的時間一樣短暫即可。然後灸三壯(艾灸三炷)。

人若出現氣體充盈、胸部緊痛、煩熱、喘息不止等症狀,這是因為經脈從肩部進入鎖骨上窩,絡於肺部;其分支從鎖骨上窩直上頸部,邪氣滯留在手陽明大腸經的絡脈,才會產生這些病症。可以針刺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商陽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指甲角旁),刺入一寸的十分之一,行六陰之法,左側病症取右側穴位,右側病症取左側穴位,每次操作時間如同進食的時間一樣短暫即可。然後灸三壯。

人若出現腹部與心窩部悶脹、怕熱、聽到聲音就心驚膽戰、鼻出血、嘴唇歪斜、瘧疾、狂躁、足部疼痛、氣脹、皮膚病、牙齒發冷等症狀,這是因為經脈從鼻樑與鼻根之間開始,沿著鼻樑外側向下走,進入上齒,再從齒間出來,環繞嘴唇,下交承漿穴。然後沿著下顎後方向下,從大迎穴出來,循行於頰車穴,上行至耳前,邪氣滯留在足陽明胃經的絡脈,才會產生這些病症。可以針刺足陽明胃經的井穴——厲兌穴(位於足第二趾指甲角旁),刺入一寸的十分之一,行六陰之法,左側病症取右側穴位,每次操作時間如同進食的時間一樣短暫即可。

人若出現類似屍厥(中風)突然死亡的症狀,脈象卻如同常人一樣跳動,但陰氣盛於上,邪氣上逆,陽氣紊亂,五條經絡閉塞不通,所以表現出屍厥的症狀,身體脈搏跳動,卻不省人事。邪氣滯留在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經絡,這五條經絡是關係到生命的。

首先針刺足太陰脾經的隱白穴,然後針刺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再針刺足陽明胃經的厲兌穴,接著針刺手太陰肺經的少商穴,最後針刺手少陰心經的少衝穴,這五個井穴都刺入二分的深度,左右兩側都按六陰之法操作。如果沒有好轉,再針刺神門穴;如果還是不好,用竹管吹兩耳,用手指堵住管口,不要洩氣,一定要用力吹,直到脈絡通暢,這樣重複三次。嚴重者灸維會穴三壯。針刺前後各二分,瀉血二度,之後再灸。

人若出現心痛、口渴、手臂厥冷、脅肋疼痛、心中煩悶、呆痴健忘、癲狂等症狀,這是因為經脈起於心臟,分支從心繫絡於喉嚨,出來後到達手腕骨下方,直達肺部,經過腋下、上臂內側,沿著肘內側到達手臂,沿著手臂內側到達手腕,直達神門穴,進入少衝穴。可以針刺手少陰心經的井穴——少衝穴(位於小指內側指甲角旁),刺入一寸的十分之一,行六陰之法,右側病症取左側穴位,如果灸三壯(如麥粒大小)後症狀沒有好轉,再次針刺神門穴。

人若出現頷部腫脹、項部強直難以轉動、肩部好像被拉扯、上臂好像被折斷、肘臂疼痛、上臂外側疼痛等症狀,這是因為經脈起於小指,從少澤穴經過前谷穴,向上循行於手臂內側到達肩部,進入鎖骨上窩,向腋下,絡於心臟附近,循行於咽喉下至膈肌,到達胃部;分支從鎖骨上窩上行至頸部面頰,到達目銳眥(眼角外側)入耳,再循行於面頰進入鼻孔,斜貫顴骨,邪氣滯留在太陽經絡,才會產生這些病症。可以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少澤穴(位於小指外側指甲角旁),刺入一寸的十分之一,行六陰之法,左側病症取右側穴位。如果灸如小麥粒大小的三壯後症狀沒有好轉,繼續治療。

人若出現頭項、肩背、腰部、眼睛疼痛、脊柱疼痛、痔瘡、瘧疾、癲狂、眼睛發黃流淚、鼻出血等症狀,這是因為經脈的正行路線從腦部出來,分佈到頸項;分支從上臂內側左右分佈向下,絡脈從上面向上行,沿著眼角外側上行至額頭,邪氣滯留在足太陽膀胱經絡,才會產生這些病症。可以針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至陰穴(位於小指外側指甲角旁),行六陰之法,如果症狀沒有好轉,針刺金門穴五分,灸三壯;如果還是不好,針刺申脈穴三分,如同行走十里路程一樣就會痊癒。如有墜脹感,瘀血滯留在腹部,腹脹難以行走,先服用通便藥物,然後針刺然谷穴前方的經脈放血,症狀即可立即好轉。如果還不好,針刺衝陽穴(胃的原穴)三分和足厥陰肝經的井穴大敦穴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