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九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9)

1. 灸結胸傷寒法

宣黃連七寸,搗末,巴豆七個,去殼不去油,一處研細成膏,如乾,滴水兩點,納於臍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為度。

白話文:

將黃連七寸磨成粉末,巴豆七個去除外殼,但保留油脂,兩者一起研磨成細膏狀。如果太乾,就滴入兩滴水,然後將藥膏放入肚臍中,再用艾草灸腹部,直到腹部感到通暢舒適、疼痛緩解為止。

2. 灸陰毒結胸

巴豆十粒研爛,入面一錢,搗作餅子,實搽臍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許,灸七壯,覺腹中鳴吼,良久自通利;次用蔥白一束緊札,切作餅餤,灸令熱,與熨臍下;更用灰火熨斗烙其餅餤,令生真氣,漸覺體溫熱,即用五積散二錢,入附子末一錢,水盞半,薑棗加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日並三兩服,即汗自行而安。

白話文:

將巴豆十粒磨成粉末,加入麵粉一錢,揉成餅狀,塗在肚臍中心。在上面用像豆子大小的艾絨,灸七壯。如果感覺肚子裡面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過一會兒就會自然排便通暢。接著用一把蔥白緊緊地綁在一起,切成餅狀,放在肚臍上灸,使之發熱,再用灰火熨斗烙在餅上,讓身體產生溫熱之氣。慢慢地感覺到身體溫熱起來,就用五積散二錢,加入附子粉一錢,用半碗水,加幾片薑和幾顆紅棗,再加一小撮鹽,一起煎到剩七分,溫服。一天服用三、四次,就會自然發汗而痊癒。

3. 雷火針法

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以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次將藥未摻卷極緊,收用。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藥,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

白話文:

治療因扭傷挫傷導致的骨頭關節疼痛,以及因為寒氣濕氣而害怕針刺的人。使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三錢,再加上少許麝香,以及兩兩的蘄艾,用半尺長的棉紙,先將艾草和茵陳鋪在上面,接著將其他藥材粉末均勻撒上,然後把棉紙緊緊捲起來,收好備用。找出疼痛的穴位,用筆做好記號,然後在穴位外隔著六七層紙,將捲好的艾草藥條(稱為雷火針),利用太陽光(或用圓珠火鏡)聚光點燃,燒紅後按在穴位上,過一會兒拿開,剪掉燒成灰的部分,再燒再按,重複九次就會痊癒。

4. 蒸臍治病法

五靈脂(八錢,生用)斗子青鹽(五錢,生用)乳香(一錢)沒藥(一錢)天鼠糞(即夜明沙,二錢,微炒)地鼠糞(三錢,微炒)蔥頭(乾者,二錢)木通(三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水和荍面作圓圈,置臍上,將前藥末以二錢放於臍內,用槐皮剪錢,放於藥上,以艾灸之,每歲一壯,藥與錢不時添換。依後開日,取天地陰陽正氣,納入五臟,諸邪不侵,百病不入,長生耐老,脾胃強壯。

立春巳時,春分未時,立夏辰時,夏至酉時,立秋戌時,秋分午時,立冬亥時,冬至寅時。此乃合四時之正氣,全天地之造化,灸無不驗。

白話文:

將五靈脂(生用,約30克)、斗子青鹽(生用,約18.75克)、乳香(約3.75克)、沒藥(約3.75克)、天鼠糞(即夜明砂,約7.5克,稍微炒過)、地鼠糞(約11.25克,稍微炒過)、乾蔥頭(約7.5克)、木通(約11.25克)和少許麝香,全部研磨成細末。

用水調和麵粉做成圓圈,放在肚臍周圍,然後將約7.5克研磨好的藥粉放入肚臍內,再用槐樹皮剪成圓錢狀,放在藥粉上面,用艾草點燃灸之,每年灸一次,每次一壯,藥粉和槐皮可以隨時更換。按照後面所說的日子,可以吸取天地陰陽的純淨之氣,進入五臟,各種邪氣不會侵犯,各種疾病不會產生,能夠長壽且不容易衰老,脾胃也會變得強壯。

立春的巳時(早上9點到11點)、春分的未時(下午1點到3點)、立夏的辰時(早上7點到9點)、夏至的酉時(下午5點到7點)、立秋的戌時(晚上7點到9點)、秋分的午時(中午11點到1點)、立冬的亥時(晚上9點到11點)、冬至的寅時(凌晨3點到5點),這些時辰符合四季的純淨之氣,集結了天地的造化,用這種方法艾灸,沒有不見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