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2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7)

1. 十二經筋(《節要》)

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痺也。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趾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趾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秋痺也。

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支者,循臂陰,入腋下,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者。治在燔針劫刺之,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其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夏痺也。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中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夏痺也。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胛,俠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夏痺也。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痺也。

手厥陰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俠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痺也。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俠乳裡,結於胸中,循臂下系於臍。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承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

白話文:

十二經筋(節要)

陽證的病人,腰部會反折無法彎腰,陰證的病人則無法仰臥。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刺到病人感覺到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病灶在體內者,則輔以熨敷、牽引及內服藥物治療。如果筋脈斷裂扭曲,而且病情嚴重者,則無法治癒,稱為仲秋痺。

足厥陰經筋,起始於大腳趾的上方,向上連接到內踝前方,沿著小腿內側向上,連接到內踝下方,沿著大腿內側向上,連接到陰部,並與其他筋脈互相連繫。其病症包括大腳趾、內踝前方、內踝下方、大腿內側疼痛,以及小腿抽筋、陰部功能障礙。內傷則無法站立,受寒則陰部收縮,受熱則陰部鬆弛無法收縮。治療方法是疏通水道,調理陰氣。如果出現小腿抽筋,則需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稱為季秋痺。

手太陽經筋,起始於小指的上方,連接到手腕,沿著手臂內側向上,連接到肘內側尖銳的骨頭後方,彈擊此處會有感覺傳到小指,然後向上連接到腋下;其分支則沿著手臂內側進入腋下,然後沿著腋後方向上,繞過肩胛骨,沿著頸部,到達太陽穴前方,連接到耳後乳突骨;其分支則進入耳中;直行部分則從耳上方出來,向下連接到下顎,向上連接到眼睛外角。其病症包括小指、肘內側尖銳的骨頭後方、腋下、腋後方疼痛,以及肩胛骨周圍、頸部疼痛,耳鳴、耳痛並牽連到下顎,眼睛閉合很久才能看見東西,頸部肌肉僵硬,則會導致頸部腫脹,頸部有寒熱感。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

如果出現腫脹,則需用針刺後再將針稍微旋轉。其本幹與分支向上連接到上牙齦,沿著耳前方到達眼睛外角,經過下顎,連接到鬢角。其病症則為經過部位出現抽筋。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稱為仲夏痺。

手少陽經筋,起始於小指和無名指的末端,連接到手腕,沿著手臂中間向上,連接到肘部,繞過上臂外側,向上到達肩膀,沿著頸部,與手太陽經筋相合;其分支則經過面頰,連接到舌根;其分支則向上連接到上牙齦,沿著耳前方,到達眼睛外角,經過下顎,連接到鬢角。其病症則為經過部位出現抽筋,舌頭捲曲。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稱為季夏痺。

手陽明經筋,起始於拇指和食指的末端,連接到手腕,沿著手臂向上,連接到肘外側,向上到達上臂,連接到肩髃穴;其分支則繞過肩胛骨,經過脊柱;直行部分則從肩髃穴向上到達頸部;其分支則向上到達面頰,連接到頄顙(顳顬);直行部分則到達手太陽經筋前方,向上到達左鬢角,連接到頭部,向下到達右下顎。其病症則為經過部位疼痛以及抽筋,肩膀抬不起來,頸部無法左右轉動。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稱為孟夏痺。

手太陰經筋,起始於拇指的上方,沿著拇指向上,連接到腕後,經過寸口(橈動脈搏動處)外側,沿著手臂向上,連接到肘部中間,沿著上臂內側,進入腋下,從鎖骨上窩出來,連接到肩前部的肩髃穴,向上連接到鎖骨上窩,向下連接到胸腔內部,散佈到胃部,與胃的下部相連,到達脅肋部。其病症則為經過部位出現抽筋,劇烈疼痛導致胃部脹滿,脅肋部疼痛,嘔血。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稱為仲冬痺。

手厥陰經筋,起始於中指,與手太陰經筋平行,連接到肘內側,沿著上臂內側,連接到腋下,向下散佈到前胸和脅肋部;其分支則進入腋下,散佈到胸腔內部,連接到手臂。其病症則為經過部位出現抽筋,前胸和胸腔疼痛,胃部脹滿。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稱為孟冬痺。

手少陰經筋,起始於小指內側,連接到肘內側尖銳的骨頭,向上連接到肘內側,向上進入腋下,與手太陰經筋交會,經過乳房內側,連接到胸腔內部,沿著手臂向下連接到肚臍。其病症包括心悸、胸悶、腹部絞痛,下肢出現肘網樣疼痛。其病症則為經過部位出現抽筋,筋脈疼痛。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法,以針感為止,以疼痛的程度來判斷針刺的深淺。如果出現胸悶、吐血、膿血,則無法治癒。經筋的病症,受寒則會反折、肌肉僵硬,受熱則肌肉鬆弛,無法收縮,陰部萎縮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