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5)
卷七 (5)
1. 手少陽三焦經考正穴法
主目眩頭痛,視物䀮䀮不明,惡風寒,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眼睫毛倒,發狂吐涎沫,發即無時,偏正頭痛。
◎和髎:
耳前銳髮下橫動脈中是穴。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銅人》針七分,灸三壯。
主頭重痛,牙車引急,頸頷腫,耳中嘈嘈,鼻涕,面風寒,鼻準上腫,癰痛,招搖視瞻,瘛瘲,口噼。
◎耳門:
耳前起肉,當耳缺者陷中。《銅人》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下經》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
主耳鳴如蟬聲,聤耳膿汁出,耳生瘡,重聽無所聞,齒齲,唇吻強。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考正穴法
主要治療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不清、怕風寒、癲癇、認不出眼前的人、睫毛倒插、發狂流口水、不定時發作的偏頭痛。
◎和髎:
位於耳前髮際下方,橫向動脈的正中。是手少陽、手太陽和足少陽三條經絡的交會穴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七分,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頭部沉重疼痛、牙關緊閉疼痛、頸項腫脹、耳內嘈雜、流鼻涕、面部受風寒、鼻樑腫痛、癰疽疼痛、視力模糊、癲癇、口歪斜。
◎耳門:
位於耳前,肌肉隆起處,耳垂上方凹陷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三次呼吸的時間),艾灸三壯。《針灸大成》記載:禁忌艾灸,但病情需要時,艾灸也不超過三壯。
主要治療耳鳴像蟬叫一樣、耳聾流膿、耳朵長瘡、重聽、牙齒疼痛、嘴唇僵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