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六 (34)
卷六 (34)
1. 足少陰經穴主治
《內經》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通於冬氣。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其液唾。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在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腎是主管強健的器官,各種技巧都由此而出。」
腎,主要功能是潛藏,是封閉儲藏的根本,也是精氣儲存的地方。它在體外的表現反映在頭髮,它的充實程度反映在骨骼,是陰氣中最盛的,與冬季的氣息相通。
北方屬黑色,與腎相通,開竅於耳朵,精氣藏在腎中。所以,腎的疾病會反映在關節空隙處。它的味道是鹹的,屬於水的類別,對應的家畜是豬,對應的穀物是豆類,對應四時是冬季,在天象中對應的是辰星。因此可以知道疾病的根源在骨骼。它的音是羽聲,對應的數字是六,氣味是腐敗的,液體是唾液。
北方產生寒冷,寒冷產生水,水產生鹹味,鹹味與腎相連,腎產生骨髓。骨髓產生肝臟,腎主管耳朵,它在天象中是寒冷,在地上是水,在身體裡是骨骼,在臟腑中是腎。在聲音上表現為呻吟,在變化上表現為顫慄,在情緒上表現為恐懼,恐懼會傷害腎。思慮可以克服恐懼,寒冷會傷害血液,乾燥可以克服寒冷,鹹味會傷害血液,甘味可以克服鹹味。
2. 足少陰腎經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湧泉然谷太谿溢,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實,陰谷膝內跗骨後,以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左右五十四穴)。
此一經起於湧泉,終於俞府。取湧泉、然谷、太谿、復溜、陰谷、與井滎俞經合也。
脈起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多氣少血,酉時氣血注此。
癸水之臟,脈居左尺。一臟而二形,左名腎,男子以藏精;右名命門,女子以系胞。元氣之根,精神之舍。受病同歸於膀胱,診候兩分於水火。實則脈實,小腹脹滿而腰背急強,便黃舌燥者,瀉腎湯可以廣推;虛則脈虛,氣寒陽痿而言音混濁,脛弱脈代者,蓯蓉散宜加尋討。腎氣不和腰脅痛,散號異香;陽經鬱滯背肩疼,湯名通氣。
腰痛散八角茴香,精泄末一升韭子。氣滯腰間堪順氣,血凝臂痛,可舒經。五味能交心腎,須茯神遠志川歸,山藥蓯蓉枸杞;龍骨安養精神,與益智茴香故紙,鹿茸牛膝黃耆。地黃補腎益陰,加當歸而補髓;附子驅寒去濕,倍人參而壯陽。龍骨治骨虛酸痛,豬腎濟腎弱腰虧。
大抵鹹能走腎,秋石須明配合;寒能敗命,春茗要別陳新,滲淡瀉水之劑宜慎,燒煉助火之丹勿餐。東垣曾謂肉桂獨活報使,錢氏獨用地黃枸杞引經。抑又聞竹破須將竹補,胞雞還要卵為。誰知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拋。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鶴爭知有風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導引本經》:『人稟天地之氣以有生,而太極之精寓焉,比吾之所固有,而充塞乎兩間者也。人惟志以情誘,念以物牽,以有限之天真,縱無窮之逸欲,消耗日甚,中無所主,則群邪乘之,而百病作。是洞開四門以納盜,幾何不至於敗哉!然自古聖人率多令考,豈其渾蒙沕穆,得於天者獨厚,噓吸偃仰,成於人者有異術耶。亦以志寧道一,神爽不漓,俾吾固有之真,常為一身之主,則榮衛周流,邪無自入。
彼風寒暑濕,譬之堅城,外盜雖踵至迭窺,其何以得其隙而肆之虐哉?鳴醫者家,辨症循方,按脈施劑,倏忽收功,固所不廢。然盜至而遏之,孰若無盜之可遏也;病至而療之,孰若無病之可療也。與其求金石之餌,而常患其不足,孰若求吾身之精,而恆自有餘也。故黃帝、歧伯問答曰,百體從令,惟於保太和而泰天君得之。
蓋此意也。先賢云:「天地之大寶珠玉,人身之大寶精神。」《內經》曰:「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誠能以理制欲,以義馭情,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奚可恣情喪精,所謂油盡燈滅,髓竭人亡;添油燈壯,補髓人強也。」又曰:「冬月天地閉,血氣藏,伏陽在內,心膈多熱,切忌發汗,以泄陽氣,此謂之閉藏。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共有二十七個穴位,分別是湧泉、然谷、太谿、大鐘、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築賓、陰谷。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脛骨內踝後方。以上這些穴位都從足部向上延伸至膝蓋。
接下來是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這些穴位則從腹部橫向分佈,共計十一處。再往上還有步廊、神封、膺靈、虛神、藏彧、中俞府等穴位,總共左右共五十四個穴位。
這條經脈起於湧泉穴,終於俞府穴。其中湧泉、然谷、太谿、復溜、陰谷等穴位,是和井、滎、俞、經等穴位合併運用的。
腎經的脈氣起於小腳趾下方,斜向足心,從然谷穴下方出來,沿著內踝後方,再分支進入腳後跟,向上沿著小腿內側,到達膝蓋內側,再向上沿著大腿內後側,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並絡於膀胱。其直行的脈氣,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橫膈膜,進入肺臟,沿著喉嚨到達舌根;而其分支則從肺臟出來,絡於心臟,注入胸腔。腎經的氣多血少,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氣血會注入此經。
腎臟屬性為癸水,其脈象在左手尺部。腎臟有兩種形態,左邊稱為腎,男子用來藏精;右邊稱為命門,女子用來繫胞。腎是元氣的根本,精神的居所。腎臟受病,最終都會反映到膀胱,診斷時則從水和火兩方面來判斷。如果腎臟實證,脈象會很強,小腹脹滿,腰背感到強硬,大便黃,舌頭乾燥,此時可以用瀉腎湯來治療;如果是虛證,脈象會很弱,氣虛怕冷,陽痿,說話聲音混濁,小腿無力,脈搏不規律,此時可以考慮用蓯蓉散來治療。若腎氣不和引起腰脅疼痛,可以用異香散;若是陽經鬱滯引起背肩疼痛,可以用通氣湯來治療。
腰痛可以用八角茴香來治療,精液洩漏則用一升韭菜籽來輔助。氣滯腰間可以用順氣的方法來治療,血瘀手臂疼痛則可以用舒經活血的方法。五味子可以協調心腎功能,搭配茯神、遠志、川芎、當歸、山藥、肉蓯蓉、枸杞等藥材;龍骨可以安定精神,搭配益智仁、茴香、補骨脂、鹿茸、牛膝、黃耆等藥材;地黃可以補腎益陰,加當歸可以補髓;附子可以驅寒去濕,加人參可以壯陽。龍骨可以用於治療骨虛酸痛,豬腎可以治療腎虛腰虧。
總的來說,鹹味可以入腎,秋石的配伍需要特別注意;寒涼之物容易敗壞命門之火,陳舊的茶葉也要慎用。滲濕利尿的藥劑要謹慎使用,燒煉助火的丹藥切勿服用。李東垣認為肉桂和獨活是引經藥,錢乙則認為地黃和枸杞可以引經。又聽說竹子破裂要用竹子來修補,雞的胞要用雞蛋來補。要知道人人都有長生藥,只是迷途之人枉自拋棄。甘露降臨之時天地交合,黃芽生長之處坎離相交。井底之蛙會認為沒有龍窟,籬笆邊的鶴也不知道有風巢。
丹藥煉成自然金滿屋,何必尋草學燒茅?
《導引本經》提到,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太極之精寓於其中,這是我們本來就有的,並充斥於天地之間。人往往因情感誘惑,被物質牽絆,用有限的天真,放縱無窮的慾望,耗損日益嚴重,心中沒有主宰,各種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導致百病叢生。這就像打開四個門讓盜賊進入,怎麼可能不失敗呢?然而古代的聖人大多能夠長壽,難道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比別人更好,或是他們有什麼特殊的養生之術嗎?其實是因為他們能夠保持心志寧靜,專注於道,使精神不散,讓自身固有的真氣,永遠成為身體的主宰,這樣就能使營衛之氣正常運行,邪氣就無法侵入。
風、寒、暑、濕等外邪,就像堅固的城牆,外面的盜賊雖然不斷窺伺,但又怎麼能找到空隙來侵犯呢?醫生辨別病症,遵循藥方,通過把脈開藥,很快就能收到療效,這是不可廢止的。但與其等盜賊來了才去抓,不如一開始就沒有盜賊;與其等疾病來了才去治療,不如一開始就沒有疾病。與其追求金石之藥,還擔心藥效不足,不如追求自身之精氣,使其永遠充盈有餘。所以黃帝和岐伯問答中說,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聽從指揮,只有保持身心和諧才能使生命安泰。
這就是這個道理。前人說過:「天地之間最珍貴的是珠玉,人身最珍貴的是精氣神。」《內經》說:「男女都有慾望。」如果能夠用理智控制慾望,用道義約束情感,即使面對美色,也不過是悅目賞心而已,怎麼能放縱情慾而喪失精氣呢?這就像油盡燈滅,髓竭人亡;添油燈壯,補髓人強一樣。又說:「冬天天地閉藏,血氣內斂,陽氣潛伏在內,心胸容易燥熱,切忌發汗,以免洩耗陽氣,這就叫閉藏。
冰雪覆蓋大地,不要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使志向像潛伏一樣,好像隱藏著什麼,好像已經有所收穫,要避開寒冷,接近溫暖,不要讓皮膚洩氣,以免氣被迅速奪走,這是冬天養生的原則。違背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腎臟,到春天會出現痿厥。人們應該服用固本益腎酒,來迎接陽氣的升發。不可過度取暖以致傷眼,也不可過度醉酒而受寒。如果冬天因受寒而生病,到春天必定會發溫病,所以古代的帝王在這個月會關閉城門,讓寒熱適中。
我曾經聽說:「保持清淨專一,守住精氣玄機,領悟道的真諦,要以理智來保護腎精,在子時和午時要運用精神。」這是用元精來煉化交感之精,三者混合,與道合一,這樣自然可以使元精固攝,交感之精不外洩。養生的方法,先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前賢所說的「精全不思欲,氣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