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六 (21)
卷六 (21)
1. 手少陰心經穴歌
』元叩其僧,曰:『貴恙起於煩惱,煩惱生於妄想,夫妄想之來,其機有三:或追憶數十年前榮辱恩仇,悲歡離合,及種種閑情,此是過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復,猶豫不決,此是現在妄想也。或期望日後富貴皆如願,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歸田;或期望子孫登庸,以繼書香,與夫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來妄想也。三者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滅,禪家謂之幻心。
能照見其妄,而斬斷念頭,禪家謂之覺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覺遲,此心若同太虛,煩惱何處安腳?」』又曰:『貴恙亦原於水火不交,凡溺愛冶容,而作色荒,禪家謂之外感之欲。夜深枕上,思得冶容,或成宵寐之變,禪家謂之內生之欲。二者之欲,綢繆染著,消耗元精。
若能離之,則腎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於心。至若思索文字,忘其寢食,禪家謂之理障。經綸職業,不顧劬勞,禪家謂之事障。二者雖非人欲,亦損性靈,若能遣之,則火不至上炎,可下交於腎。故曰:「塵不相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又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子元如其言,乃獨處一室,掃空萬緣,坐靜月餘,心疾如失。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穴歌
一位僧人告訴子元,他的病源於煩惱,煩惱源於妄想。妄想有三種:追憶過去的榮辱恩怨、悲歡離合和種種閒情逸致(過去妄想);事情當下可以順利處理,卻猶豫不決、反复思量(現在妄想);對未來富貴、功成名就、子孫榮耀等不可預測的事情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未來妄想)。這三種妄想,忽生忽滅,禪家稱之為「幻心」。
能看清這些妄想,並斬斷念頭,禪家稱之為「覺心」。所以說:「不擔心念頭產生,只擔心覺悟太遲,如果這顆心像虛空一樣,煩惱又哪裡能立足?」
僧人又說,子元的病也源於水火不交。沉溺於愛美打扮和縱情享樂(外感之欲),或夜深人靜時還想著這些事(內生之欲),這兩種慾望糾纏不清,耗損元氣。
如果能遠離這些慾望,腎水就會自然滋生,可以上行滋養心臟。沉迷於思考學問、廢寢忘食(理障),或埋頭於工作、不顧勞累(事障),這兩種雖然不是情慾,但也損傷身心。如果能放下這些,心火就不會過盛,可以下降滋養腎臟。所以說:「塵境不相干擾,身心沒有執著,返歸本真,六根不再外馳。」
最後,僧人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子元聽從了僧人的話,獨處一室,放下所有牽掛,靜坐一個多月,心疾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