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五 (16)
卷五 (16)
1. 八脈圖並治症穴
目生翳膜,隱澀難開:睛明合谷肝俞魚尾。
風沿爛眼,迎風冷淚:攢竹絲竹二間小骨空。
目風腫痛,胬肉攀睛:和髎睛明攢竹肝俞委中合谷肘尖照海列缺十宣。
牙齒兩頷腫痛:人中合谷呂細。
上片牙痛及牙關不開:太淵頰車合谷呂細。
下片牙疼頰項紅腫痛:陽谿承漿頰車太谿。
耳聾,氣痞疼痛:聽會腎俞三里翳風。
耳內或鳴、或癢、或痛:客主人合谷聽會。
雷頭風暈,嘔吐痰涎:百會中脘太淵風門。
腎虛頭痛,頭重不舉:腎俞百會太谿列缺。
痰厥頭暈,頭目昏沉:大敦肝俞百會。
頭頂痛,名曰正頭風:上星百會腦空湧泉合谷。
目暴赤腫疼痛:攢竹合谷迎香。
○楊氏治症:
中風拘攣:中渚陽池曲池八邪。
◎任脈:
考穴:列缺二穴,肺經。手腕內側一寸五分,手交叉鹽指盡處骨間是。針八分,主心腹脅肋五臟病,與照海主客相應。
治病:〔西江月〕痔瘧便腫泄痢,唾紅溺血咳痰,牙疼喉腫小便難,心胸腹疼噎咽。產後發強不語,腰痛血疾臍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癰多散。
○凡治後症,必先取列缺為主,次取各穴應之(徐氏):
鼻流涕臭,名曰鼻淵:曲差上星百會風門迎香。
鼻生息肉,閉塞不通:印堂迎香上星風門。
傷風面赤,發熱頭痛:通里曲池絕骨合谷。
傷風感寒,咳嗽咳滿:膻中風門合谷風府。
傷風,四肢煩熱頭痛:經渠曲池合谷委中。
腹中腸痛,下利不已:內庭天樞三陰交。
赤白痢疾,腹中冷痛:水道氣海外陵天樞三陰交三里。
胸前兩乳紅腫痛:少澤大陵膻中。
乳癰腫痛,小兒吹乳:中府膻中少澤大敦。
腹中寒痛,泄瀉不止:天樞中脘關元三陰交。
婦血積痛,敗血不止:肝俞腎俞膈俞三陰交。
咳嗽寒痰,胸膈閉痛:肺俞膻中三里。
久嗽不愈,咳唾血痰:風門太淵膻中。
哮喘氣促,痰氣壅盛:豐隆俞府膻中三里。
吼喘胸膈急痛:彧中天突肺俞三里。
吼喘氣滿,肺脹不得臥:俞府風門太淵中府三里膻中。
鼻塞不知香臭:迎香上星風門。
鼻流清涕、腠理不密,噴嚏不止:神庭肺俞太淵三里。
婦人血瀝,乳汁不通:少澤大陵膻中關衝。
乳頭生瘡,名曰妒乳:乳根少澤肩井膻中。
胸中噎塞痛:大陵內關膻中三里。
五癭等症。項癭之症有五:一曰石癭,如石之硬;二曰氣癭,如綿之軟;三曰血癭,如赤脈細絲;四曰筋癭,乃無骨;五曰肉癭,如袋之狀,此乃五癭之形也。扶突天突天窗缺盆俞府膺俞(喉上)膻中合谷十宣(出血)。
口內生瘡,臭穢不可近:十宣人中金津玉液承漿合谷。
三焦極熱,舌上生瘡:關衝外關人中迎香金津玉液地倉。
口氣衝人,臭不可近:少衝通里人中十宣金津玉液。
冒暑大熱,霍亂吐瀉:委中百勞中脘曲池十宣三里合谷。
白話文:
八脈圖並治症穴
眼睛長翳膜,視線模糊不清,難以睜開:睛明、合谷、肝俞、魚尾穴。
眼睛被風吹到,迎風流淚:攢竹、絲竹空、二間穴。
眼睛風熱腫痛,有胬肉侵犯眼球:和髎、睛明、攢竹、肝俞、委中、合谷、肘尖、照海、列缺、十宣穴。
牙齒及兩邊牙齦腫痛:人中、合谷、厲兌穴。
上排牙齒痛,而且牙關張不開:太淵、頰車、合谷、厲兌穴。
下排牙齒痛,臉頰和頸部紅腫疼痛:陽谿、承漿、頰車、太谿穴。
耳朵聾,而且脹痛:聽會、腎俞、三里、翳風穴。
耳朵裡有鳴響、發癢或疼痛:客主人、合谷、聽會穴。
雷頭風(中風的一種)導致頭暈,嘔吐痰涎:百會、中脘、太淵、風門穴。
腎虛導致頭痛,頭部沉重抬不起來:腎俞、百會、太谿、列缺穴。
痰厥(痰阻氣機)導致頭暈,頭昏眼花:大敦、肝俞、百會穴。
頭頂疼痛,稱為正頭風:上星、百會、腦空、湧泉、合谷穴。
眼睛突然紅腫疼痛:攢竹、合谷、迎香穴。
楊氏治療方法:
中風導致肢體拘攣:中渚、陽池、曲池、八邪穴。
任脈:
列缺穴:肺經穴位,位於手腕內側一寸五分,交叉手指時食指盡頭的骨間。針刺八分,主治心腹、脅肋、五臟疾病,與照海穴相配合。
治療疾病:痔瘡、瘧疾、便血、腫脹、泄瀉、痢疾、吐血、尿血、咳嗽痰多、牙痛、喉嚨腫痛、小便困難、心胸腹痛、噎膈、產後發熱、不語、腰痛、血病、臍腹寒冷、死胎不下、膈肌寒冷等,列缺穴亦能治療乳癰。
凡治療後遺症,必須先取列缺穴為主穴,再配合其他穴位(徐氏)。
鼻子流出臭涕,稱為鼻淵:曲差、上星、百會、風門、迎香穴。
鼻腔長息肉,鼻塞不通:印堂、迎香、上星、風門穴。
傷風感冒,臉紅發熱,頭痛:通里、曲池、絕骨、合谷穴。
傷風感冒受寒,咳嗽,痰多:膻中、風門、合谷、風府穴。
傷風感冒,四肢發熱,頭痛:經渠、曲池、合谷、委中穴。
腹部腸胃疼痛,腹瀉不止:內庭、天樞、三陰交穴。
赤白痢疾,腹部冷痛:水道、氣海、外陵、天樞、三陰交、三里穴。
胸前兩乳房紅腫疼痛:少澤、大陵、膻中穴。
乳癰腫痛,小兒吹乳:中府、膻中、少澤、大敦穴。
腹部寒痛,腹瀉不止:天樞、中脘、關元、三陰交穴。
婦女血瘀疼痛,血流不止:肝俞、腎俞、膈俞、三陰交穴。
咳嗽,寒痰,胸膈憋悶:肺俞、膻中、三里穴。
久咳不癒,咳嗽吐血痰:風門、太淵、膻中穴。
哮喘,氣促,痰氣壅塞:豐隆、俞府、膻中、三里穴。
哮喘,胸膈急痛:彧中、天突、肺俞、三里穴。
哮喘,氣滿,肺脹得不到臥:俞府、風門、太淵、中府、三里、膻中穴。
鼻子不通,聞不到氣味:迎香、上星、風門穴。
流清鼻涕,腠理不密,噴嚏不止:神庭、肺俞、太淵、三里穴。
婦女經血不止,乳汁不通:少澤、大陵、膻中、關衝穴。
乳頭長瘡,稱為妒乳:乳根、少澤、肩井、膻中穴。
胸中哽塞疼痛:大陵、內關、膻中、三里穴。
五種癭症(甲狀腺腫):石癭(堅硬如石)、氣癭(柔軟如棉)、血癭(如紅色的細絲)、筋癭(無骨)、肉癭(如口袋狀)。扶突、天突、天窗、缺盆、俞府、膺俞(喉嚨上方)、膻中、合谷、十宣(放血)。
口腔內長瘡,臭味難聞:十宣、人中、金津、玉液、承漿、合谷穴。
三焦熱盛,舌頭上長瘡:關衝、外關、人中、迎香、金津、玉液、地倉穴。
口氣重,臭味難聞:少衝、通里、人中、十宣、金津、玉液穴。
中暑,發熱,嘔吐腹瀉:委中、百勞、中脘、曲池、十宣、三里、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