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五 (15)
卷五 (15)
1. 八脈圖並治症穴
臂膊痛連肩背:肩井曲池中渚。
腿胯疼痛,名曰腿叉風:環跳委中陽陵泉。
白虎歷節風疼痛:肩井三里曲池委中合谷行間天應(遇痛處針,強針出血)。
走注風游走,四肢疼痛:天應曲池三里委中。
浮風,渾身搔癢:百會百勞命門太陽紫脈風市絕骨水分氣海血海委中曲池。
頭項紅腫強痛:承漿風池肩井風府。
腎虛腰痛,興動艱難:腎俞脊中委中。
閃挫腰痛,起止艱難:脊中腰俞腎俞委中。
虛損濕滯腰痛,行動無力:脊中腰俞腎俞委中。
諸虛百損,四肢無力:百勞心俞三里關元膏肓。
脅下肝積,氣塊刺痛:章門支溝中脘大陵陽陵泉。
○楊氏治症:
手足拘攣:中渚尺澤絕骨八邪陽谿陽陵泉。
四肢走注:三里委中命門天應曲池外關。
膝脛酸痛:行間絕骨太衝膝眼三里陽陵泉。
腿寒痺痛:四關絕骨風市環跳三陰交。
臂冷痺痛:肩井曲池外關三里。
百節酸痛:魂門絕骨命門外關。
◎陽維脈:
考穴:外關二穴,三焦經。掌背去腕二寸,骨縫兩筋陷中,伏手取之。針一寸二分,主風寒經絡皮膚病,與臨泣主客相應。
治病:〔西江月〕肢節腫疼膝冷,四肢不遂頭風,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項眉棱皆痛。手足熱麻盜汗,破傷眼腫睛紅,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凡治後症,必先取外關為主,次取各穴應之(徐氏):
臂膊紅腫,肢節疼痛:肘髎肩髃腕骨。
足內踝紅腫痛,名曰繞踝風:太谿丘墟臨泣崑崙。
手指節痛,不能伸屈:陽谷五虎腕骨合谷。
足趾節痛,不能行步:內庭太衝崑崙。
五臟結熱,吐血不已,取五臟俞穴,並血會治之: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腎俞膈俞。
六腑結熱,血妄行不已,取六腑俞,並血會治之:膽俞胃俞小腸俞大腸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
鼻衄不止,名血妄行:少澤心俞膈俞湧泉。
吐血昏暈,不省人事:肝俞膈俞通里大敦。
虛損氣逆,吐血不已:膏肓膈俞丹田肝俞。
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中衝肝俞膈俞三里三陰交。
血寒亦吐,陰乘於陽,名心肺二經嘔血:少商心俞神門肺俞膈俞三陰交。
舌強難言及生白苔:關衝中衝承漿聚泉。
重舌腫脹,熱極難言:十宣海泉金津、玉液。
口內生瘡,名枯槽風:兌端支溝承漿十宣。
舌吐不收,名曰陽強:湧泉兌端少衝神門。
舌縮難言,名曰陰強:心俞膻中海泉。
唇吻裂破,血出乾痛:承漿少商關衝。
項生瘰癧、繞頸起核,名曰蟠蛇癧:天井風池肘尖缺盆十宣。
瘰癧延生胸前,連腋下者,名曰瓜藤癧:肩井膻中大陵支溝陽陵泉。
左耳根腫核者,名曰惠袋癧:翳風後谿肘尖。
右耳根腫核者,名曰蜂窩癧:翳風頰車後谿合谷。
耳根紅腫痛:合谷翳風頰車。
頸項紅腫不消,名曰項疽:風府肩井承漿。
白話文:
八脈圖並治症穴
手臂疼痛連到肩背:肩井、曲池、中渚。
腿部及胯部疼痛,稱為腿叉風:環跳、委中、陽陵泉。
白虎歷節風引起的疼痛:肩井、三里、曲池、委中、合谷、行間、天應(遇到疼痛處針刺,強行針刺出血)。
遊走性風濕痛,四肢疼痛:天應、曲池、三里、委中。
浮腫性風濕,全身搔癢:百會、百勞、命門、太陽、風市、絕骨、水道、氣海、血海、委中、曲池。
頭頸紅腫疼痛:承漿、風池、肩井、風府。
腎虛引起的腰痛,行動困難:腎俞、脊中、委中。
閃挫引起的腰痛,起立困難:脊中、腰俞、腎俞、委中。
虛損濕滯引起的腰痛,行動無力:脊中、腰俞、腎俞、委中。
身體虛弱,四肢無力:百勞、心俞、三里、關元、膏肓。
脅肋下肝臟積聚,氣塊刺痛:章門、支溝、中脘、大陵、陽陵泉。
楊氏治療方法:
手足拘攣:中渚、尺澤、絕骨、八邪、陽谿、陽陵泉。
四肢遊走性疼痛:三里、委中、命門、天應、曲池、外關。
膝蓋脛骨酸痛:行間、絕骨、太衝、膝眼、三里、陽陵泉。
腿部寒冷麻痺疼痛:四關、絕骨、風市、環跳、三陰交。
手臂寒冷麻痺疼痛:肩井、曲池、外關、三里。
全身關節酸痛:魂門、絕骨、命門、外關。
陽維脈:
穴位考證:外關穴位於腕背部,距腕橫紋二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寸二分,主治風寒引起的經絡皮膚病,與臨泣穴主客相應。
治療疾病:肢體關節腫痛、膝蓋冰冷、四肢活動不利、頭痛、背部及胯部內外疼痛、頭項、眉棱骨疼痛;手足發熱麻木、盜汗、眼睛紅腫疼痛;傷寒引起的汗出、發熱,尤其以外關穴治療效果最佳。
凡治療後遺症,必須先以外關穴為主,再配合其他相關穴位(徐氏):
手臂紅腫,關節疼痛:肘髎、肩髃、腕骨。
足部內踝紅腫疼痛,稱為繞踝風:太谿、丘墟、臨泣、崑崙。
手指關節疼痛,不能伸屈:陽谷、五虎、腕骨、合谷。
腳趾關節疼痛,不能行走:內庭、太衝、崑崙。
五臟積熱,吐血不止,取五臟俞穴及血海穴治療: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腎俞、膈俞。
六腑積熱,出血不止,取六腑俞穴及血海穴治療:膽俞、胃俞、小腸俞、大腸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
鼻出血不止,稱為出血:少澤、心俞、膈俞、湧泉。
吐血昏迷,不省人事:肝俞、膈俞、通里、大敦。
身體虛弱,氣逆,吐血不止:膏肓、膈俞、丹田、肝俞。
吐血鼻出血,陽氣過盛,血熱妄行:中衝、肝俞、膈俞、三里、三陰交。
血寒也吐血,陰氣過盛,稱為心肺二經嘔血:少商、心俞、神門、肺俞、膈俞、三陰交。
舌頭僵硬難以說話,並伴有白色舌苔:關衝、中衝、承漿、聚泉。
舌頭腫脹,熱盛難以說話:十宣、湧泉、金津、玉液。
口腔潰瘍,稱為枯槽風:兌端、支溝、承漿、十宣。
舌頭伸出不能收回,稱為陽強:湧泉、兌端、少衝、神門。
舌頭縮回難以說話,稱為陰強:心俞、膻中、海泉。
嘴唇裂開,出血乾燥疼痛:承漿、少商、關衝。
頸部生長瘰癧,環繞頸部,稱為蟠蛇癧:天井、風池、肘尖、缺盆、十宣。
瘰癧延伸到胸前,連接到腋下,稱為瓜藤癧:肩井、膻中、大陵、支溝、陽陵泉。
左耳根腫塊,稱為惠袋癧:翳風、後谿、肘尖。
右耳根腫塊,稱為蜂窩癧:翳風、頰車、後谿、合谷。
耳根紅腫疼痛:合谷、翳風、頰車。
頸項紅腫不消,稱為項疽:風府、肩井、承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