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火針

其針大於氣針。故曰大針者,其功能治風邪入舍於筋骨間不出者,宜用之。火針之次也。孫曰:三針者,是鋒針、鈹針、火針也;火針即煨針也。

按燒針法,仲景以前多用之以致禍。故傷寒書屢言之。如曰:用燒針必驚,燒針令汗,針處被寒,核起發奔豚,加燒針因胸煩之類。今世或用以出癰膿為便。

白話文:

火針的針身比氣針粗大,因此稱為大針。它的功效是用於治療風邪侵入筋骨之間而無法排出者。火針是三種針灸針法之一。孫思邈說,三種針灸針法是指鋒針、鈹針和火針。火針也就是燒過的針。

以前,在張仲景之前,常用燒針療法,卻常因此造成傷害,所以《傷寒雜病論》中多次提到它的副作用,例如:使用燒針會令人驚恐、出汗、針灸部位受寒、產生腫塊,甚至引發奔豚病(一種下腹疼痛的疾病),以及因胸部煩悶而使用燒針的情況。現代則偶爾用它來排出癰腫膿液,因為這樣比較方便。

2. 溫針

王節齋曰:近有為溫針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針於穴,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蒸溫之。多以取效。

然古者,針則不灸,灸則不針,未有針而加灸者。此後人俗法也。此法行於山野貧賤之人,經絡受風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溫針通氣而已,於血宜衍,於疾無與也。

古針法最妙,但今無傳。恐不得精高之人誤用之,則危拙出於頃刻。

唯灸得穴,有益無害。日後宜行之。

白話文:

王節齋說,最近有人用溫針的方法,這是楚地的方法。方法是將針刺入穴位後,用香白芷做成圓餅,套在針上,再用艾草薰蒸加溫。這種方法大多能見效。然而古時候,針刺就不用艾灸,艾灸就不用針刺,沒有針刺又加艾灸的。這是後人俗陋的方法,這種方法流行於山野貧賤的人之中,經絡受到風寒而生病的人,或許有效。只是溫針可以通暢氣血而已,對血的運行有幫助,對於治療疾病沒有什麼效果。古代針刺的方法最為精妙,但是現在已經失傳了。恐怕沒有精湛醫術的人會誤用這種方法,那麼危險和笨拙就會立刻顯現出來。只有艾灸取穴,有益而無害,將來應該推行艾灸。

3. 折針

本草云:「醫工針人,而針折在肉中不出,杵牡鼠肝及腦塗之。」又象牙主諸針及雜物入肉,刮取屑,細研入水和,敷上立出。

肘後方:「針折肉中,象牙屑水和敷上立出。」

寶鑑湧針膏:取針刺入肉並箭頭,鼠糞頭十個、螻蛄四十九個、土消蟲十個、芫青、馬肉中蛆、醬內蛆俱焙,蜣螂、巴豆、信砒、硇砂、夏枯草、磁石、黃丹、蘇木、地骨皮各一兩,石腦油三兩,蒿柴灰汁三升。上將灰汁、石腦油以文武火熬成膏,次下諸藥令勻,瓷器內收貯。臨用時,看創大小點藥,良久自然湧出。

萬聖神應丹:出針並箭頭。莨菪根,今天仙子苗是也,於端午前一日,尋上項科取酌中一科,要根枝葉實全,用柴灰自東南為頭圍了,用木篦撅取子根下土。次日端午日未出,用鑺只一下取出,用淨水洗了,於靜室中石臼中搗如泥,丸如彈子大,黃丹為衣,紙袋內封了,懸高處陰乾。

針箭不出者:以緋絹袋盛一丸,放在臍下,用綿裹肚繫了,先用象牙末屑於傷處貼了,後用此藥。若創口生合,用刀子微割開,以象牙末貼之。

神聖膏:取針入皮膚。車脂不拘多少,成膏子好,攤紙上,如錢大,貼之,二日一換,三五次,針自出,大有神效。

烏翎散:取針鐵入皮膚。烏翎三五枝,火炙焦為末,好醋調成膏,塗創上,紙蓋,一兩次其針自出。

按《素問》云:「針耀而勻,示人臨病,當檢視其針,令光耀滑澤勻直而無曲損也。」能守此訓,自不致折矣。又磁石能引針出肉,古人療折針法雖多,今備錄於此,宜隨輕重選用之。

白話文:

《本草》記載,如果醫生用針扎人,針斷在肉裡出不來,可以用雄鼠的肝臟或腦塗抹在傷處。另外,象牙主要用於處理各種針或雜物進入肉裡的情況,刮取象牙的碎屑,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敷在傷處,斷針就能立刻出來。《肘後方》說,針斷在肉裡,用象牙碎屑用水調和敷上,也能立刻出來。

《寶鑑》中的湧針膏,可以取出刺入肉中的針或箭頭。配方是:取十個鼠糞頭、四十九個螻蛄、十個土消蟲、芫青、馬肉中的蛆、醬中的蛆都焙乾。再加入蜣螂、巴豆、信砒、硇砂、夏枯草、磁石、黃丹、蘇木、地骨皮各一兩。石腦油三兩,蒿柴灰汁三升。先將灰汁、石腦油用文火和武火熬成膏狀,然後加入其他藥材攪拌均勻,放入瓷器中儲存。使用時,根據傷口大小塗抹藥膏,過一段時間,斷針或箭頭就會自然湧出。

萬聖神應丹,也能取出斷針和箭頭。主要藥材是莨菪根,也就是今天的仙子苗。在端午節前一天,找尋上述藥材,取其中一種,要根、枝、葉、果實都完整。用柴灰從東南方開始圍住藥材,用木梳撥開藥材根部下的泥土,第二天端午節太陽未出時,用鋤頭一下挖出藥材。用乾淨的水洗淨,在安靜的房間裡用石臼搗成泥狀,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用黃丹包裹,裝在紙袋裡密封,懸掛在高處陰乾。

如果斷針或箭頭無法取出,可以用緋紅色綢緞袋裝一粒藥丸,放在肚臍下方,用棉布包裹並綁好。先用象牙末塗在傷處,再使用藥丸。如果傷口癒合,用刀輕微劃開,再塗上象牙末。

神聖膏,可以取出刺入皮膚的針。用車脂不論多少,製成膏狀,攤在紙上,像錢幣大小,貼在傷處。兩天更換一次,三五次後,斷針就會自己出來,效果非常好。

烏翎散,可以取出刺入皮膚的鐵針。取三五根烏鴉羽毛,用火烤焦後磨成粉末,用好醋調成膏狀,塗在傷處,用紙蓋住。一兩次後,斷針就會自己出來。

《素問》提到,針要光亮均勻,醫生看病時,應檢查針是否光亮、光滑、均勻、筆直且沒有彎曲損壞。能遵守這個訓誡,就不會導致斷針。另外,磁石能將肉中的針吸出來。古人治療斷針的方法雖然很多,這裡都記錄下來,應根據情況輕重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