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二 (20)
卷二 (20)
1. 損傷
內經云。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腹滿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下然骨之前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白話文:
《內經》說,人如果從高處摔下來,瘀血會留在腹腔內,造成肚子脹滿,大小便都無法順暢。應該先喝能幫助排泄的藥物。這種情況是上面傷到厥陰經脈,下面傷到少陰經絡。可以用針刺腳內踝下方、隆起骨頭的前面,使其出血;再針刺腳背上的動脈。如果還沒好,就針刺陰毛處的「三毛穴」,每個穴位刺一針,使其出血,馬上就會好。左邊受傷就刺右邊,右邊受傷就刺左邊。如果脈象堅強有力,就表示能活;脈象細小微弱,就表示會死。
2. 婦人
寶鑑曰。一婦病傷寒。遇夜則見鬼。許學士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經來否。其家人曰。經水方來而病作而遂止。曰。此熱入血室。小柴胡已遲。刺期門。請善針者治之而愈。乳癰腫痛。針三里穴五分。其痛立止。乳癰、喉痹、䯒腫、足跗不收。灸下廉三壯。
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逆氣腹脹。其脈緩者。灸血海二穴三壯。
女子如妊娠。赤白帶下。婦人漏血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如蠱。及治腰痛如錐刺。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小腹急引陰痛。股內廉痛。灸陰谷二穴。
女子不月。灸會陰三壯。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衝心。痛不得息。灸氣衝七壯。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䀮䀮不能遠視。腹中痛。灸水泉五壯。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灸氣海。婦人不孕。月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灸帶脈二穴。產後惡露不止。及諸淋注。灸氣海。產後兩脅急痛不可忍。灸石關五十壯。女子月事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繞臍冷痛。灸陰交百壯。帶下癥瘕。因產惡露不止。斷產絕孕。經冷。灸關元百壯。婦人卒口噤。語音不出。風癇。灸承漿五壯。婦人產後。血氣俱虛。灸血海百壯。
婦人疝氣。臍腹冷疼。相引脅下痛不可忍。先灸中庭三七壯。
白話文:
婦人
《寶鑑》記載,有一婦人得了傷寒,到了晚上就看到鬼。許學士問,她剛得病的時候,月經來了嗎?家人說,正來月經時就發病,然後月經就停了。許學士說,這是熱邪進入了血室,用小柴胡湯已經太慢了。應該刺期門穴,請擅長針灸的人來治療,這樣病就好了。乳房癰腫疼痛,針刺足三里穴五分深,疼痛立刻停止。乳房癰腫、喉嚨腫痛、脖子腫大、腳背無法抬起,用艾灸下廉穴三壯。
婦女陰道持續流血,月經不調,氣逆腹脹,脈象緩慢的,用艾灸血海穴兩處各三壯。
婦女像懷孕一樣,有赤白帶下,婦女持續流血不止,腹脹滿悶,呼吸困難,小便發黃,像中了蠱毒,以及治療腰痛像錐子刺一樣,無法彎腰伸直,舌頭鬆弛流口水,煩躁不安,小便困難,小腹急痛牽引到陰部,大腿內側疼痛,用艾灸陰谷穴兩處。
女子不來月經,用艾灸會陰穴三壯。婦女月經不順,難產,胎兒衝頂到心,疼痛難耐,用艾灸氣衝穴七壯。婦女月經不順,來了又量多,心下脹滿,眼睛昏花看不清遠處,腹部疼痛,用艾灸水泉穴五壯。婦女月經不調,帶下病、崩漏,因為生產惡露不止,肚臍周圍絞痛,用艾灸氣海穴。婦女不孕,月經不規律,有赤白帶下,氣機不順連帶背痛無法忍受,用艾灸帶脈穴兩處。產後惡露不止,以及各種淋病,用艾灸氣海穴。產後兩側脅肋急痛難忍,用艾灸石關穴五十壯。女子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止,肚臍周圍發冷疼痛,用艾灸陰交穴一百壯。帶下病、腫塊,因生產惡露不止,想要斷絕生育,月經寒冷,用艾灸關元穴一百壯。婦女突然口噤,說不出話,風癇,用艾灸承漿穴五壯。婦女產後,氣血俱虛,用艾灸血海穴一百壯。
婦女疝氣,肚臍腹部冷痛,牽引到脅下痛不可忍,先用艾灸中庭穴二十一壯。
3. 小兒
(小兒針毫針。艾炷如小麥。或雀糞大。)
寶鑑曰。急慢驚風。灸前頂。若不愈。灸攢竹、人中各三壯。
武疑急驚屬肝。慢驚屬脾。寶鑑不分。灸前頂、攢竹。二穴俱太陽、督脈。未詳其義。
小兒慢驚風。灸尺澤各七壯。初生小兒。臍風撮口。灸然谷三壯。或針三分不見血。立效。小兒癲癇。癥瘕。脊強互相引。灸長強三十壯。小兒癲癇。驚盡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壯。小兒風癇。先曲手指如數物乃發也。灸鼻柱直髮際宛宛中三壯。小兒驚癇。先驚怖啼叫乃發。灸後頂上旋毛中三壯。
及耳後青絡脈。小兒癖氣久不消。灸章門各七壯。臍後脊中灸二七壯。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痃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又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黃瘦。灸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七壯。小兒黃疸。灸三壯。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瘁。
諸方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陷中三壯。兼三伏內用楊湯水浴之。正午時灸。自灸之後。用帛子拭。見有疳蟲隨汗出。此法神效。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脹。四肢懈惰。肩背不舉。灸章門。小兒吐乳汁。灸中庭一壯。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效。灸龜尾一壯。脫肛灸臍中三壯。千金云。
隨年壯。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語言不擇。發無時節。盛則吐涎沫。灸百會七壯。
白話文:
(小兒科的針灸療法,用毫針淺刺,艾草灸的艾炷像小麥一樣小,或者像麻雀糞便那樣大。)
《寶鑑》這本書說,小兒急性或慢性驚風,可以灸前頂穴,如果沒有效果,就灸攢竹穴、人中穴各三壯。
我認為急性驚風屬於肝的問題,慢性驚風屬於脾的問題。《寶鑑》沒有區分這點,而灸的前頂穴和攢竹穴,這兩個穴位都屬於太陽經和督脈,我還不清楚這樣做的道理。
小兒慢性驚風,可以灸尺澤穴各七壯。剛出生的嬰兒,臍風導致嘴巴撮起來,可以灸然谷穴三壯,或者針刺三分深不出血,就能見效。小兒癲癇、腹部腫塊、背部僵硬互相牽引,可以灸長強穴三十壯。小兒癲癇,發作時眼睛發直,可以灸神庭穴七壯。小兒風癇,發作前會彎曲手指數東西,可以灸鼻柱直上髮際正中間的三壯。小兒驚癇,發作前會受到驚嚇啼哭,可以灸後頂上旋毛中間的三壯。
以及耳後青色的絡脈。小兒腹部脹氣,久久不消,可以灸章門穴各七壯;肚臍後面的脊椎中間,灸十四壯。小兒兩脅肋下脹滿、腹瀉、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腹部有硬塊或積聚、腹痛不愛吃飯、痰多發瘧疾忽冷忽熱,還能治療腹脹牽引到背部,吃喝很多卻漸漸黃瘦的症狀,灸第十一椎骨下方兩旁各一寸五分的地方七壯。小兒黃疸,灸三壯。小兒疳積消瘦、脫肛,身體消瘦口渴,形容憔悴。
各種方法治療都沒效,可以灸尾椎骨上方三寸的凹陷處三壯,並且在三伏天裡用楊樹枝熬的水洗澡,正午時分灸,灸完之後,用乾淨的布擦拭,如果有疳蟲隨著汗水出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小兒身體虛弱消瘦,腹部像豬奔跑一樣脹痛,四肢無力、肩膀背部抬不起來,可以灸章門穴。小兒吐奶,可以灸中庭穴一壯。小兒脫肛又拉血,秋季時治療無效,可以灸龜尾穴一壯。脫肛,灸肚臍中間三壯。《千金方》說,
隨著年紀增長加灸,脫肛久治不癒,以及風癇中風、身體反弓、經常哭鬧、說話不清楚、發作沒有規律,發作嚴重會吐口水,可以灸百會穴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