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水腫

皮水、正水、石水、風水、因氣濕食。

刺胃倉、合谷、石門、水溝、三里、復溜、曲泉、四滿。

白話文:

水腫,可以分為皮水、正水、石水、風水等幾種類型,這些水腫的成因可能與體內氣機運行不順暢、濕氣過重以及飲食不當有關。

治療時可以針刺以下穴位:胃倉穴、合谷穴、石門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復溜穴、曲泉穴、四滿穴。

2. 鼓脹

氣脹、寒脹、脾虛中滿。

針上脘、三里、章門、陰谷、關元、期門、行間、脾俞、懸鐘、承滿。

白話文:

鼓脹有幾種類型,像是因為氣不順造成的脹氣、因為寒氣引起的脹滿,還有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的腹部脹滿。

可以針灸這些穴位來治療:上脘穴、足三里穴、章門穴、陰谷穴、關元穴、期門穴、行間穴、脾俞穴、懸鐘穴、承滿穴。

3. 頭眩

痰挾氣。虛火動其痰。

針上星、風池、天柱。

白話文:

頭暈目眩,是因為痰濕阻滯,又夾雜著氣機不順。虛火向上擾動,使得痰更加活躍。

治療時可以針刺上星穴、風池穴、天柱穴。

4. 痛風

風熱、風濕、血虛有痰。

針百會、環跳。

白話文:

痛風的病因,可能是因為體內有風熱、風濕、或是血虛而產生痰。

可以針灸百會穴和環跳穴來治療。

5. 肩臂痛

痰濕為主。

灸肩髃、曲池。

白話文:

主要病因是痰濕。

用艾灸治療肩髃穴和曲池穴。

6. 夢遺

專主濕熱相火。

灸中極、曲骨、膏肓、腎俞。

白話文:

主要針對濕熱和相火妄動的情況。

可以艾灸的穴位有:中極穴、曲骨穴、膏肓穴、腎俞穴。

7.

俱是痰火。不必分牛馬六畜。

灸百會、鳩尾、上脘、神門、陽蹺、(晝發)陰蹺。(夜發)

白話文:

都是因為痰和火引起的。不需要區分病因是來自人或動物。

可以針灸百會穴、鳩尾穴、上脘穴、神門穴、陽蹺穴,(如果是白天發作)加陰蹺穴。(如果是夜晚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