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四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下 (6)

1. 霍亂

霍亂陰陵承山穴。次及解谿與太白。霍亂吐瀉治關衝。支溝三里與尺澤。再及太白一穴內。三穴治之勝服藥。霍亂嘔吐支溝中。霍亂轉筋支溝同。逆數大都太白穴。公孫丘墟解谿攻。再及中封承山穴。陰陵陽輔與關衝。

白話文:

霍亂腹瀉

  • 主穴:陰陵泉、承山穴
  • 次要穴位:解谿穴、太白穴

霍亂嘔吐

  • 主穴:關衝穴
  • 次要穴位:支溝穴、三里穴、尺澤穴
  • 太白穴也有治療效果

霍亂嘔吐

  • 主穴:支溝穴

霍亂轉筋

  • 主穴:支溝穴

逆時吐瀉

  • 主穴:太白穴
  • 次要穴位:公孫穴、丘墟穴、解谿穴

霍亂嘔吐、轉筋、逆時吐瀉

  • 主穴:中封穴、承山穴
  • 次要穴位:陰陵泉穴、陽輔穴、關衝穴

2. 瘧疾

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此疾兼治丘墟穴。叮嚀醫者識此文。熱多寒少間使中。再兼三里有神功。脾寒發瘧大椎穴。間使乳根三穴同。

白話文:

  • **瘧疾:**百會穴和經渠穴。前面的谷穴(陰谷穴、氣海穴、關元穴)三個穴位都適合治療。
  • **溫瘧:**中脘穴和大椎穴。
  • **痎瘧:**治療腰俞穴。
  • **瘧疾發作寒熱:**合谷穴、液門穴、商陽穴。
  • **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穴,即可緩解。
  • **瘧疾振寒:**治療上星穴(足三里穴)。丘墟穴(足三里穴)、陷谷穴(氣海穴)可以得到安寧。
  • **頭痛、脘骨痛:**神效穴。
  • **寒瘧:**三門穴(脾俞穴、肝俞穴、腎俞穴)治療精準。
  • **心煩:**治療神門穴。
  • **寒瘧不食:**治療公孫穴(脾經合穴)。
  • **久瘧:**中渚穴(手少陰肺經穴)、商陽穴(手少陰肺經穴)薰灸治療。

3. 腫脹

渾身浮腫治曲池。合谷三里內庭醫。行間三陰交六穴。治之此病絕根株。水腫列缺腕骨醫。合谷間使陽陵宜。陰谷三里曲泉穴。復溜陷谷與解谿。公孫厲兌衝陽穴。陰陵水分並胃俞。再兼神闕十八穴。速除此疾無毫釐。四肢浮腫曲池中。通里合谷中渚同。液門三里三陰交。風腫身浮解谿攻。

白話文:

全身浮腫 治療:針灸曲池穴。合谷、三里、內庭穴配合治療。 行間穴、三陰交穴等六穴一併治療,此病根除。

水腫 治療:針灸列缺、腕骨穴。合谷、間使、陽陵穴適宜。 陰谷、三里、曲泉穴。復溜、陷谷、解谿穴。 公孫、厲兌、衝陽穴。陰陵泉、水分、胃俞穴。 再加神闕穴,共十八穴。 快速消除疾病,無一毫遺留。

四肢浮腫 治療:針灸曲池穴。通裏、合谷、中渚穴配合治療。 液門、三里、三陰交穴。 風腫浮腫,解谿穴治療。

水腫氣脹滿復溜。併兼神闕功效收。水脹脅滿陰陵泉。遍身腫滿疾久纏。更兼飲食又不化。腎俞百壯病即痊。凡人消痹治太谿。傷飽身黃章門醫。紅癉合谷與百會。委中三里與曲池。黃癉百勞腕骨中。三里湧泉中脘同。然谷太衝復溜穴。膏肓大陵與勞宮。還有脾俞兼在內。太谿一穴在中封。

白話文:

水腫腹脹

  • 腹水、腹脹、復溜穴有效。
  • 兼顧神闕穴,效果更佳。

水腫脅滿

  • 陰陵泉穴對水腫脅滿有療效。

全身水腫

  • 持續性全身水腫,飲食不下。
  • 腎俞穴百壯(針灸百次),可見效。

消痹

  • 太谿穴主治消痹。

飽脹而黃疸

  • 章門穴主治飽脹而黃疸。

紅斑

  • 合谷穴和百會穴主治紅斑。

半身不遂

  • 委中穴、三里穴和曲池穴主治半身不遂。

黃疸

  • 百勞穴、腕骨穴中脘穴主治黃疸。

水腫腹瀉

  • 然谷穴、太衝穴和復溜穴主治水腫腹瀉。

膏肓痛

  • 膏肓穴、大陵穴和勞宮穴主治膏肓痛。

脾臟疾患

  • 脾俞穴主治脾臟疾患。

太谿穴

  • 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方,中封穴的內側。

4.

多汗合谷補之先。次瀉復溜汗即干。少汗先瀉合谷穴。次補復溜病即痊。有汗列缺與曲池。少商崑崙衝陽宜。然谷大敦湧泉穴。無汗上星啞門醫。中衝陽谷腕骨穴。然穀風府與風池。中渚液門及魚際。合谷支溝與經渠。大陵少商商陽等。大都委中與俠谿。陷谷厲兌二十二穴。

仔細治之病自除。汗不出兮曲澤燒。魚際少澤上星高。曲泉復溜崑崙穴。俠谿竅陰九穴焦。

白話文:

多汗症

  • 先補合谷穴。
  • 再瀉復溜穴,汗就會止。

少汗症

  • 先瀉合谷穴。
  • 再補復溜穴,就會痊癒。

有汗

  • 列缺穴和曲池穴。

少汗

  • 少商穴、崑崙穴和衝陽穴。

無汗

  • 然谷穴、大敦穴和湧泉穴。
  • 上星穴、啞門穴。

中氣不足

  • 中衝穴、陽谷穴和腕骨穴。
  • 然谷穴、風府穴和風池穴。

上氣不足

  • 中渚穴、液門穴和魚際穴。
  • 合谷穴、支溝穴和經渠穴。

下氣不足

  • 大陵穴、少商穴和商陽穴。

氣血不通

  • 委中穴和俠谿穴。
  • 陷谷穴、厲兌穴等共 22 個穴位。

5. 痹厥

風痹尺澤陽輔區。積癖痰痹治膈俞。寒厥太淵液門穴。假如痿厥治丘墟。屍厥如死不知事。須灸三壯於厲兌。身寒痹治曲池穴。列缺環跳與風市。委中商丘及中封。再兼臨泣八穴攻。厥逆列缺與中衝。金門大都內庭中。厲兌隱白大敦穴。須治八穴為有功。曲泉尺澤與支溝。少海前谷三里頭。三陰交與曲泉穴。照海內庭太谿丘。行間大都十二穴。次第詳治病即瘳。

白話文:

**風寒之痺:**尺澤、陽輔、區

**痰積之痺:**膈俞

寒厥: 太淵、液門

**若虛弱無力:**丘墟

屍厥: 厲兌(灸三壯)

**身體寒冷之痺:**曲池

手足麻痺: 列缺、環跳、風市、委中、商丘、中封、臨泣(八穴合治)

厥逆: 列缺、中衝、金門、大都、內庭、厲兌、隱白、大敦(八穴合治)

手腳冰冷: 曲泉、尺澤、支溝、少海、前谷、三里、三陰交、曲泉、照海、內庭、太谿、丘、行間、大都(十二穴合治)

6. 腸痔大便

腸鳴三里陷谷焚。公孫太白與章門。神闕胃俞三焦俞。三陰交兮與水分。腸鳴而泄神闕穴。並治三間與水分。食泄上廉與下廉。暴泄須治隱白痊。洞泄宜治腎俞穴。溏泄太衝與神闕。並治一穴三陰交。泄不止兮亦神闕。泄不覺兮治中脘。痢疾曲泉太谿便。太衝丹田與脾俞。兼治小腸俞最善。

白話文:

當腸鳴時,應按壓三里、陷谷、公孫、太白、章門、神闕、胃俞、三焦俞穴位。

此外,還應按壓三陰交和水分穴位。

如果腸鳴並腹瀉,需按壓神闕穴位。

同時治療三間和水分穴位。

飲食引起的腹瀉,按壓上廉和下廉穴位。

突然腹瀉,必須治療隱白穴位。

慢性腹瀉宜治療腎俞穴位。

大便稀溏,按壓太衝和神闕穴位。

同時治療三陰交穴位。

腹瀉不止,也需按壓神闕穴位。

不知不覺地腹瀉,治療中脘穴位。

痢疾,按壓曲泉、太谿、太衝、丹田、脾俞穴位。

兼治小腸俞穴位效果最佳。

便血承山並復溜。太衝太白四穴求。大便不禁丹田穴。兼治大腸俞即瘳。大便不通治太谿。承山照海太衝宜。小腸俞穴與太白。章門穴與膀胱俞。大便下重治承山。解谿太白帶脈間。閉塞照海與太白。兼治章門如神丹。瀉泄曲泉隱白宜。陰陵然谷三焦俞。京骨中脘脾俞穴。肩俞大腸俞天樞。

白話文:

便血就按承山和復溜穴位,太衝和太白穴位也要找。大便失禁就按丹田穴,加上大腸俞穴一起治就能好。大便不通就按太谿穴,承山、照海和太衝穴位也適合。小腸俞穴和太白穴,章門穴和膀胱俞穴一起用。大便下坠就按承山穴,解谿、太白和带脉穴位间。闭塞就按照海和太白穴位,再配合章門穴效果更佳。泻泄就按曲泉和隐白穴位,阴陵泉、然谷、三焦俞穴位也适合。京骨、中脘、脾俞穴位,肩俞、大肠俞、天樞穴位都可用。

五痔承山與委中。飛揚陽輔復溜同。俠谿氣海會陰穴。長強之穴與太衝。腸風百壯灸尾窮。假如大小便不通。三百壯灸胃脘穴。功效最速如神通。腸癰痛治太白中。陷谷大腸俞與同。乃若脫肛治百會。灸至七壯是尾窮。此疾須用治三穴。隨年壯兮灸臍中。患者血痔泄腹痛。承山復溜二穴攻。

若是痔疾骨疽蝕。承山商丘收神功。久痔宜治二白間。須兼長強與承山。

白話文:

痔瘡的穴位在承山(小腿後面)和委中(膝蓋後方)。 飛揚、陽輔、復溜這三個穴位,可以治療痔瘡脫垂。 俠谿、氣海、會陰這三個穴位,可以治療痔瘡出血。 長強穴和太衝穴,可以治療痔瘡疼痛。 腸風痔用百壯艾灸尾骨穴。 如果大便不通,三百壯艾灸胃脘穴。 效果非常快速,就像神力一樣。 腸癰(腸道化膿)的疼痛,用太白穴(大腳趾內側)艾灸。 陷谷穴(肚臍兩側)和足三里穴(小腿外側)一起艾灸,可以治療痔瘡脫肛。 老年人痔瘡脫肛,用百會穴(頭頂正中)艾灸,七壯即可。 這種疾病需要艾灸三個穴位。 根據年齡,用艾灸臍中穴。 痔瘡出血、腹痛,用承山穴和復溜穴艾灸。

7.

寒疝腹痛陰市宜。並及太谿與肝俞。疝瘕須治陰蹺穴。卒疝大敦與丘墟。兼治陰市與照海。四穴不失大效隨。㿗疝曲泉與中封。再兼商丘與太衝。小腹下痛目痃癖。太谿三里脾俞同。三陰交穴曲泉穴。宜兼陰陵六穴攻。腹中之病云疝瘕。陰陵太谿丘墟佳。更兼照海通四穴。從此治之無所差。

白話文:

  • 寒冷引起的疝氣腹痛,宜灸陰市穴。並及太谿穴和肝俞穴。
  • 疝氣結塊,需治療陰蹺穴。
  • 急性疝氣,灸大敦穴和丘墟穴。兼治陰市穴和照海穴。四穴配合,效果顯著。
  • 疝氣彎曲,灸曲泉穴和中封穴。再兼治商丘穴和太衝穴。
  • 小腹部疼痛,伴有目痃癖,灸太谿穴、三里穴和脾俞穴。
  • 三陰交穴和曲泉穴,宜兼治陰陵穴,共六穴。
  • 腹中疾病如疝氣和結塊,陰陵穴、太谿穴和丘墟穴效果佳。再加照海穴,通治四穴,從此治療不會有誤差。

腸癖㿉疝小腸痛。灸至百壯通谷用。京骨穴與大腸俞。三穴治之有神應。偏墜木腎治歸來。大敦三陰交穴該。陰疝太衝大敦穴。三穴治之絕無災。痃癖膀胱小腸事。醫家宜把燔針刺。五樞氣海及三里。氣門百壯三交俞。陰腫大小便數兮。或陰入腹大敦宜。陰腫曲泉太谿穴。大敦三陰交腎俞。

白話文:

大腸癖痛

大腸虛寒疼痛。灸至一百壯,通暢經絡。京骨穴和大腸俞穴。這三個穴位治療非常好。

小腸疝痛

小腸脫垂疼痛。主治木腎穴,歸來穴。大敦穴和三陰交穴也適用。

陰疝痛

睾丸疼痛。主治太衝穴和大敦穴。這三個穴位治療很有效。

膀胱癖痛

膀胱和小腸疾病。醫生要用燔針刺。五樞穴、氣海穴和三里穴。氣門穴用一百壯,三交俞穴。

陰囊腫脹

小便次數多。如果陰囊腫脹入腹,用大敦穴。陰囊腫脹,用曲泉穴和太谿穴。大敦穴、三陰交穴和腎俞穴。

陰莖腫痛治曲泉。陰陵陰谷與行間。太衝大敦太谿穴。腎俞中極三陰痊。陰莖痛兮陰汗出。太谿魚際與中極。更治一穴三陰交。四穴治之多有力。轉胞不溺只淋瀝。關元療病真可必。腎臟虛冷日漸羸。陰疼少氣遺精疲。不須別求療此病。只治一穴是腎俞。遺精白濁腎俞燒。關元穴與三陰交。

白話文:

陰莖腫痛,治療曲泉穴。陰陵泉、陰谷穴和行間穴。太沖穴、大敦穴和太谿穴。腎俞穴、中極穴和三陰交穴。

陰莖疼痛併發陰汗,治療太谿穴、魚際穴和中極穴。再治療三陰交穴。四個穴位治療,效果顯著。

轉胞不排尿,只漏尿,治療關元穴有效。腎臟虛寒,身體逐漸衰弱。陰莖疼痛、氣短、遺精、疲勞,不用另求其他治療方法。只治療腎俞穴就可以了。

遺精白濁,灼燒腎俞穴。治療關元穴和三陰交穴。

夢泄百壯曲泉穴。中封太衝至陰高。膈俞脾俞腎俞准。關元三焦三陰交。寒熱氣淋陰陵宜。淋漓曲泉然谷醫。陰陵行間大敦穴。湧泉氣門小腸俞。小便黃赤陰谷中。太谿腎俞氣海同。膀胱俞穴宜兼治。五穴無缺有神功。小便五色治委中。須把前谷第二攻。小便不禁上承漿。陰陵委中太衝間。

白話文:

當出現遺精症狀時,可以刺激百壯穴、曲泉穴。

如果出現中風,可以刺激太衝穴、至陰穴、高穴。

對於膈肌疾病,可以刺激膈俞穴、脾俞穴、腎俞穴、關元穴、三焦穴、三陰交穴。

對於寒熱氣淋症狀,可以刺激陰陵穴。

對於淋漓症狀,可以刺激曲泉穴、然谷穴。

對於陰陵行間疾病,可以刺激大敦穴。

對於尿液混濁發黃,可以刺激湧泉穴、氣門穴、小腸俞穴。

對於小便赤黃,可以刺激陰谷穴。

對於膀胱疾病,可以刺激太谿穴、腎俞穴、氣海穴。

同時刺激以上五個穴點,效果顯著。

對於小便出現不同顏色,可以刺激委中穴。

同時刺激陰谷穴、委中穴、太衝穴。

膀胱俞穴大敦穴。通治六穴患者安。小便赤如血大陵。兼治關元病始輕。婦人胞轉小便艱。二七壯兮治關元。遺溺神門魚際穴。太衝大敦及關元。陰痿丸騫陰谷中。然谷三陰交中封。兼治大敦通五穴。此病立待有神功。陰挺出兮治太衝。少府照海曲泉同。疝氣偏墜用小繩。患者口角量一形。

白話文:

膀胱俞穴、大敦穴

可以用以上兩個穴位通治六條經絡的疾病,就能讓病人安康。

小便血紅色 ,用大陵穴治療。

同時治療關元穴 ,則病情能得到緩解。

女性子宮下垂,小便困難 ,用二七壯灸關元穴治療。

遺尿 ,用神門穴、魚際穴治療。

太衝穴、大敦穴、關元穴 ,都可以治療。

陰莖痿縮,陰囊縮小 ,用然谷穴治療。

然谷穴位於三陰經交界處,兼治大敦穴,能疏通五條經絡。這個穴位對此病有奇效。

陰莖勃起不倒 ,用太衝穴治療。

少府穴、照海穴、曲泉穴 ,也能治療。

疝氣偏墜 ,用小繩固定。

患者口角抽動的形狀,可以診斷出病情的類型。

分作三折成三角。如△樣為權衡。一角安在臍心上。兩角安在臍下平。兩角盡處是灸穴。患左患右灸反更。各三七壯病立愈。二穴俱灸亦安寧。膀胱氣攻脅臍下。陰腎入腹病染增。自臍量下至六寸。兩旁各寸是穴中。患左患右灸反覆。炷如小麥大相應。

白話文:

第一折

畫出一個三角形△,用它來衡量。一個角放在肚臍上,兩個角放在肚臍下方的平線上。兩個角的盡頭就是灸穴。

第二折

如果疼痛在左側,就灸右側的反向穴位。如果疼痛在右側,就灸左側的反向穴位。每個穴位灸三到七壯,疾病立即痊癒。

第三折

如果兩個穴位都灸,也可以安寧。膀胱氣向上攻入肋骨,臍下方的腎氣進入腹腔,疾病就會加重。從肚臍向下量六寸,左右各一寸就是穴位。

如果疼痛在左側,就灸右側的反向穴位。如果疼痛在右側,就灸左側的反向穴位。每次灸的壯數如小麥粒般大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