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四下 (3)
卷四下 (3)
1. 心脾胃
心痛間使與曲池。內關大陵神門醫。 太淵太谿通谷穴。巨闕百壯通心俞。 心痛食不化中脘。胃脘痛兮治太淵。 魚際三里兩乳下。一寸三十壯為便。 膈俞肺俞獨腎俞。隨年壯兮病即痊。 心煩陽谿與神門。魚際腕骨少商焚。 解谿穴與太白穴。更兼至陰與公孫。 煩渴心熱與曲澤。心煩怔忡魚際穴。
卒心疼兮不可忍。吐冷酸水難服藥。 此患灸足最為良。得效最速不虛謔。 大指次指內紋中。各一壯炷如小麥。 思慮過多無心緒。少力忘前失後起。 尋穴須從百會中。患者灸之病自除。 心風灸心俞中脘。患者煩悶腕骨觀。 虛煩口乾肺俞攻。煩悶不臥治太淵。 公孫隱白陰陵泉。肺俞三陰交六穴。
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 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 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 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 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 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 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 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 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 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 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 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 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 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 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三里腎俞肺俞治。胃俞再兼兩乳下。 一寸二十一壯病愈。翻胃下脘取之先。 後取三里瀉宜然。胃俞脾俞及中脘。 膈俞百壯患者安。噎食不下治勞宮。 少商太白公孫同。三里中脘中魁穴。 膈俞心俞胃俞中。三焦俞兮大腸俞。 食兮下咽有神功。不能食兮治胃俞。 少商三里然谷宜。
再及大腸膈俞穴。通前六穴皆常醫。 若不嗜食治中封。然谷內庭厲兌中。 隱白陰陵泉上穴。脾俞胃俞小腸同。 食多身疲脾胃俞。脾寒二間與中渚。 液門合谷商丘中。中封照海陷谷里。 太谿至陰腰俞端。兼治三陰交乃止。 乃若胃熱治懸鐘。胃寒有痰膈俞攻。 脾虛腹脹谷不消。只治三里最為高。
脾病溏泄若不愈。此病須治三陰交。 脾虛不便治商丘。三陰交灸三十休。 膽虛嘔逆兼帶熱。若治氣海病即瘳。
白話文:
心痛,可按壓間使穴和曲池穴來治療。內關穴、大陵穴、神門穴也都有療效。 太淵穴、太谿穴、通谷穴也可用來治療心痛。 按壓巨闕穴並在心俞穴施灸一百壯,可以治療心痛。 心痛且消化不良,按壓中脘穴。胃脘疼痛,則按壓太淵穴。 魚際穴和足三里穴,以及兩乳下方的穴位,都可施灸,一寸處施灸三十壯為宜。 膈俞穴、肺俞穴、腎俞穴,根據年紀大小施灸,病痛便能痊癒。 心煩時,按壓陽谿穴和神門穴。魚際穴、腕骨穴、少商穴也可用來治療。 按壓解谿穴和太白穴,以及至陰穴和公孫穴,可以治療心煩。 煩渴心熱可按壓曲澤穴。心煩心悸不安時,按壓魚際穴。
突然心痛難忍,吐出冷酸水且難以服藥, 這種情況艾灸腳部效果最好,且見效快,並非虛言。 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內側紋路中,各灸一壯,如同小麥粒大小。 如果思慮過多、心緒不寧、沒力氣、健忘, 可尋找百會穴施灸,患者的病痛便能消除。 心風病可以艾灸心俞穴和中脘穴。患者煩悶時,按壓腕骨穴。 虛煩口乾時,可按壓肺俞穴。煩悶難以入睡,可按壓太淵穴。 公孫穴、隱白穴、陰陵泉穴、肺俞穴和三陰交穴等六個穴位, 可以治療很多疾病,不用擔心病痛無法痊癒。 心煩喜嘆氣,可按壓少商穴, 同時按壓太谿穴和陷谷穴,也能使身體康復。心臟痺痛、悲傷恐懼時,可按壓神門穴。 按壓大陵穴和魚際穴,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疲憊懶散時,需要按壓照海穴。 心驚恐時,按壓曲澤穴。天井穴、靈道穴、神門穴, 以及大陵穴、魚際穴和二間穴也有療效。液門穴、百會穴、厲兌穴, 通谷穴、巨闕穴和少衝穴,以及章門穴等十四個穴位, 都能治療疾病,且能立即見效。嗜睡時,可按壓百會穴和天井穴, 二間穴、三間穴、太谿穴、照海穴、厲兌穴和肝俞穴。
嗜睡且不說話時,可按壓膈俞穴。無法入睡,可按壓太淵穴。 公孫穴、隱白穴、陰陵泉穴,以及三陰交穴, 都能幫助入睡,使你一夜安眠。胸悶且不想吃東西,可按壓肺俞穴。 發冷不想吃東西,可按壓衝陽穴。胃熱不想吃東西,可按壓下廉穴。 胃脹不想吃東西,可按壓水分穴。心中恍惚不安,可按壓天井穴, 同時按壓巨闕穴和心俞穴。心中喜笑,可按壓陽谿穴, 陽谷穴、神門穴、大陵穴,以及列缺穴、魚際穴和復溜穴, 同時按壓肺俞穴和勞宮穴。胃痛可按壓太淵穴和魚際穴,
足三里穴、腎俞穴和肺俞穴也有療效。胃俞穴,以及兩乳下方的穴位, 在一寸處施灸二十一壯即可痊癒。翻胃時,先按壓下脘穴, 之後按壓足三里穴,可以瀉熱。胃俞穴、脾俞穴和中脘穴, 以及膈俞穴,施灸一百壯,患者便能安康。噎食難以下嚥,可按壓勞宮穴, 少商穴、太白穴和公孫穴也有療效。足三里穴、中脘穴、中魁穴, 以及膈俞穴、心俞穴和胃俞穴,三焦俞穴和大腸俞穴, 都能幫助食物下嚥,發揮神效。不能進食時,可按壓胃俞穴, 少商穴、足三里穴、然谷穴也有療效。
以及大腸俞穴和膈俞穴,以上六個穴位都常用於治療。 如果沒有食慾,可按壓中封穴,然谷穴、內庭穴和厲兌穴, 隱白穴和陰陵泉穴,以及脾俞穴、胃俞穴和小腸俞穴。 吃得多且感到疲憊,可按壓脾胃俞穴。脾寒時,可按壓二間穴和中渚穴, 液門穴、合谷穴、商丘穴,以及中封穴、照海穴和陷谷穴, 太谿穴和至陰穴,以及腰俞穴,同時按壓三陰交穴,病情即可停止。 如果胃熱,可按壓懸鐘穴。胃寒有痰,可按壓膈俞穴。 脾虛腹脹,消化不良,按壓足三里穴效果最好。
脾病導致腹瀉且久治不癒,此病需要按壓三陰交穴。 脾虛導致便秘,可按壓商丘穴。艾灸三陰交穴三十壯後便能休息。 膽虛導致嘔吐且伴隨發熱,如果按壓氣海穴,病情便能痊癒。
2. 心邪癲狂
心邪癲狂攢竹穴,陽谿間使與尺澤。 癲狂肺俞至百壯,曲池一七理所當。 小海少海間使穴,陽谿陽谷大陵方。 京骨合谷與魚際,腕骨神門與衝陽。 液門穴與行間穴,十六穴灸斯為臧。
癲癇攢竹神門中,天井小海金門同。 商丘行間與通谷,心俞後谿鬼眼攻。 通前總計十一穴,心俞百壯有神功。
鬼擊間使與支溝,癲疾上星百會頭。 風池曲池與尺澤,陽谿脘骨與商丘。 解谿後谿及申脈,崑崙然谷通谷求。 承山針三分速出,灸至百壯疾即瘳。
狂言陽谿與太淵,並及崑崙與下廉。 狂言不樂太陽穴,多言用治百會尖。 癇狂言語無尊卑,唇里中央肉縫宜。 灸上一壯如小麥,又用鋼刀割斷奇。
患者狂言數回顧,宜治陽谷液門穴。 喜笑陽谿及大陵,並及水溝與列缺。 喜哭百會水溝中,目妄視兮風府攻。 鬼邪須治間使穴,仍針後谿起鬼宮。 試問鬼宮何所在,要識此穴即人中。 二鬼信兮手大指,甲下入肉三分是。 三鬼壘兮足大指,甲下入肉二分是。 四鬼心兮即太淵,治之須至入寸半。
男從左兮女從右,起針之法依此等。 五鬼路兮即申脈,火針七鋥三分下。 六鬼枕兮大杼上,入髮一寸非虛假。 耳前髮際七鬼床,八鬼市穴即承漿。 九鬼營即勞宮穴,上星穴是入鬼堂。 火針七鋥鬼堂用,鬼藏陰下縫三壯。 十二鬼臣即曲池,火針亦與曲池宜。 十三輪該是鬼封,即是舌下一寸縫。
依次而行針灸備,二者兼到有神功。 假如見鬼治陽谿,凡人魘夢商丘宜。 中惡不省水溝穴,中脘氣海當兼醫。 不省人事用三里,大敦一穴相兼治。 發狂少海間使中,合谷後谿絲竹空。 併兼復溜穴在內,治之立待有神功。 狂走風府陽谷安,狐魅神邪狂與癇。 兩手兩足大拇指,用繩縛定灸四尖。
要識此穴名鬼眼,灸至三壯病必痊。 小兒奶癇驚癇證,亦依此法一壯燃。 卒狂間使合谷中,並及後谿三穴攻。 瘛瘲指掣啞門穴,陽谷脘骨與勞宮。 帶脈一穴並四穴,通前五穴收全功。 呆癡神門少商宜,湧泉一穴與心俞。 登高而歌攝衣走,久狂神門及後谿。 並及衝陽共三穴,等閒感應似神祇。
瘈驚百會解谿頭,暴驚下廉一穴求。 癲疾前谷後谿穴,解谿金門及水溝。 再兼一穴是申脈,按穴治之此疾瘳。
白話文:
心邪癲狂
心邪導致的癲狂,可以針刺或艾灸攢竹穴,陽谿穴,間使穴,和尺澤穴。
癲狂發作,可以艾灸肺俞穴到百壯(指灸多壯),曲池穴灸七壯,這些都是適當的穴位。
癲狂還可以選用小海穴、少海穴、間使穴,陽谿穴、陽谷穴、大陵穴。
京骨穴、合谷穴、魚際穴,腕骨穴、神門穴,和衝陽穴也都可選用。
液門穴和行間穴,以上總共十六個穴位施灸,效果很好。
癲癇發作時,針刺或艾灸攢竹穴,神門穴,天井穴,小海穴,和金門穴。
商丘穴、行間穴、通谷穴,心俞穴、後谿穴,還有鬼眼穴都是治療癲癇的穴位。
總共十一個穴位,心俞穴可以灸百壯,有很好的療效。
鬼擊(指因邪祟引起的)時,可以針刺或艾灸間使穴和支溝穴。癲疾發作,可以針刺或艾灸上星穴和百會穴。
風池穴、曲池穴和尺澤穴,陽谿穴、脘骨穴和商丘穴也都可選用。
解谿穴、後谿穴和申脈穴,崑崙穴、然谷穴、通谷穴也可選用。
承山穴針刺三分(指針刺深度)後快速出針,艾灸至百壯,疾病就會痊癒。
狂言(指胡言亂語)時,可以針刺或艾灸陽谿穴、太淵穴,以及崑崙穴和下廉穴。
狂言不樂(指心情不佳的狂言),可以針刺太陽穴;多言(指話多)時,可以針刺百會穴。
癲癇發狂時,說話沒有禮貌,可以針刺或艾灸唇內中央的肉縫處。
艾灸一壯,如小麥大小,再用鋼刀割斷,效果奇特。
患者狂言時,數次回顧,可以針刺或艾灸陽谷穴和液門穴。
喜笑(指無緣無故地笑)時,可以針刺或艾灸陽谿穴和大陵穴,以及水溝穴和列缺穴。
喜哭(指無緣無故地哭)時,可以針刺百會穴和水溝穴。眼睛亂看時,可以針刺風府穴。
如果認為是鬼邪引起的,需要針刺或艾灸間使穴,並針刺後谿穴以開啟鬼宮。
要問鬼宮在何處,要知道這個穴位就是人中穴。
二鬼(指兩個鬼穴)在雙手大拇指,指甲下入肉三分處。
三鬼(指三個鬼穴)在雙腳大拇指,指甲下入肉二分處。
四鬼(指四個鬼穴)在太淵穴,針刺需入寸半。
男性從左邊開始針刺,女性從右邊開始針刺,起針的方法也應該依此。
五鬼(指五個鬼穴)在申脈穴,用火針(指燒紅的針)刺七下,針入三分。
六鬼(指六個鬼穴)在大杼穴上方,入髮際一寸處,不是隨便說說的。
耳前髮際是七鬼的床,承漿穴是八鬼的市。
勞宮穴是九鬼的營,上星穴是入鬼堂的入口。
火針刺七下以開啟鬼堂,鬼藏在陰下的縫隙,灸三壯。
十二鬼(指十二個鬼穴)在曲池穴,用火針刺也適合。
十三輪(指十三個鬼穴)是鬼封,也就是舌下一寸的縫隙處。
按順序進行針灸,兩種方法都用,會有神奇的效果。
如果見鬼(指感覺看到鬼),可以針刺或艾灸陽谿穴;如果有人做噩夢,可以針刺或艾灸商丘穴。
中惡(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以針刺或艾灸水溝穴,中脘穴和氣海穴也應該配合治療。
不省人事可以用足三里穴,再配合大敦穴一起治療。
發狂時,可以選用少海穴、間使穴、合谷穴、後谿穴、絲竹空穴。
再配合復溜穴,治療後馬上會有效果。
狂走(指到處亂跑)時,可以針刺風府穴和陽谷穴。狐魅神邪引起的狂和癲癇,
將雙手雙腳的大拇指用繩子綁住,艾灸四個指尖,
這個穴位名叫鬼眼,灸三壯後,病情必定痊癒。
小兒奶癇(指嬰幼兒癲癇)和驚癇(指因驚嚇引起的癲癇),也可以用這個方法灸一壯。
突然發狂時,可以選用間使穴、合谷穴和後谿穴這三個穴位。
瘛瘲(指抽搐)、手指顫動,可以針刺或艾灸啞門穴,以及陽谷穴、脘骨穴和勞宮穴。
再配合帶脈穴和另外四個穴位,總共五個穴位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
呆癡(指反應遲鈍、癡呆)時,可以針刺神門穴和少商穴,以及湧泉穴和心俞穴。
登高唱歌(指爬到高處唱歌)、衣衫不整亂走(指沒有條理的走動),是由於久狂引起的,可以針刺神門穴和後谿穴。
再配合衝陽穴這三個穴位,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如同神助。
瘈驚(指抽搐、驚恐)可以針刺百會穴和解谿穴,突然驚恐可以針刺下廉穴。
癲疾可以針刺前谷穴和後谿穴,解谿穴、金門穴和水溝穴也可選用。
再加上申脈穴,按穴位治療,這個疾病就會痊癒。